- 相關推薦
教師備課總結報告
備課,是教師工作程序中關鍵的一環。它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備好課就能上好課,不備課或沒備好課,課必定上不好。它是設計藍圖,是作戰計劃;它是水之源,是房之基。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備課正是這善其事前的利其器。
備課重在備,就備的對象而言,不只是某章某篇,而且是與其相關的所有方面,包含章、篇的學段,備要涉及;它所在的整冊教材,備要關注;編者意圖,備要了解;全冊教材的體例、布局,備要明確。至于章、篇等上課的具體內容,備更是要到位。就備的周期而言,跨入教室上課前的所有時間,都應是備課的有效時間。把備課看成只是寫教案的看法是片面的、狹隘的,甚至是對備課的曲解和褻瀆。
本人從事語言教堂27年來,在備課方面養成了一些習慣,這些習慣,夠不上精品,但也有其獨到之處。這里,不怕露丑,說出來供各位評頭論足,只要不至于成為笑料,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的備課習慣,有下列三類型11種,分述如下:
第一類,延伸的習慣。
1、 古人有云:縱一第之所如,臨萬頃之茫然,立足于局部,還要放眼于整體,才能觸類旁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習慣于了解初中學段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明確每一年級、每一冊、每一單元乃至每一篇課文,知識、訓練在總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我目前所教的初二年級下學期,其語文教學的階段目標說明文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是整個初中學段語文教學三大目標記敘文的閱讀和寫作。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以及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我習慣于弄清編者對各類體裁的布局、安排,各類體裁在每冊教材中的體現,進而明確各冊教學中在文章體裁上的重點。九年義務教育語言現行教材,將初 中語文的學習過程分為三階段,初一年級為第一階段,目標為培養一般的語文能力。初二至初三上學期為第二階段,三個學期分別著重培養記敘、說明和議論能力,初三下學期為第三階段,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由此可知,我目前所任初二語文教學重點在說明文。
3、 我習慣于在每學期開學前首先閱讀全書,了解編者的編寫體例、布局和結構,并進一步通讀每篇課文,知識短文與附錄,明確教材的變化,并揣摩教改的新動向。
4、 我習慣于開學前根據校歷,對全學期教學工作作總體安排,包括全學期總課時,其中期末復習考試,課文閱讀知識講授,寫作訓練。單元檢測,甚至晚輔導和周六補課,形成極有規律的教學流程,做到統籌全局。
第二類,鉆研的習慣。
1、 對于教材,不論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我都習慣于設身處地的從學生的認識規律出發,先讀教材,從課文到練習,從提示到注釋,力求自己讀懂。從中體驗學習的步驟和要領,形成屬于自己的對教材的獨特認識。
2、 古人說: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因此,我習慣于在教材中尋找文眼,苦思教眼,尋找能牽一發而動合身的教學因素,尋找教學的突破口。例如《蘇州園林》一文,第二段挈全篇,文章的思路與結構由這段落展開,因此,我在該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段與其余段落的聯系,很順利地完成了該文的教學任務。又如《氣候的威力》一文中,有不少于10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抓住這些句子,就能理解課文內容與結構,于是我將重點放在這些句子上,在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后,進一步明確是承上還是啟下,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折這些句子的關系,看哪些存在包容和被包容關系,這些句子涉及的段落。抓準了這樣的教眼教學得心應手,學生經松自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我追求操千曲而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效果,很想達到耳得之而成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境界,因此,習慣于盡量多地占有資料,習慣于抱懷疑態度的審視資料,以我為主地比較鑒別各種資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各種資料互相補充,豐富充實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常常發現資料中的水分和誤區,發現資料中的閃光點和精辟處,常有豁然醒悟的快感,將資料中的精辟部分與認識融為一體,形成屬于獨特的東西,確定教學設想和教法。
第三,寫教案的習慣。
1、 常習慣于在討論中寫教案,喜好與同桌的教師在商量、探討、甚至是面紅耳赤的爭辯中寫教案,或交流對教材的見解,或征詢對教法的看法,互相提示,互相幫助補充,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獲。
2、 習慣于在寫教案的過程中,考慮學生的需求,從學法的指導出發,盡量采用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知識,能力編成口訣,就是其中一種。例如將句子成分分析歸納為看位置,按順序,看意義,看標志,看關系幾種方法,將單復句的編成瑯瑯上口的口訣:人事物,之其代,之作助動是額外;以于介詞是常見,既介又連以字兼;連副詞,而則的,都表承接而額外;也乎哉耳和焉,都作助詞焉有變;將課外閱讀的方法歸納為初讀,審題,細讀,表達四步法;將話題作文話題處理概括為變通,增補的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既受學生歡迎,又產生良好的效果。
3、 在寫教案中,除按常規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分課時,有步驟、環節外,習慣于在教案中用紅筆標示課時、重點,將板書總體設計分解,分別用紅筆標示于各環節中,極大地方便了自己。
4、 習慣于寫新教案、評教案,對象和要求不斷更新,舊教案豈能適應?超前備課備多了,簡案怎能具體反映備課寫教案時的構想?
最后還有一個不是習慣的習慣,那就是上每節課前必先溫習教案,整理本節課的內容、步驟、環節、方法等,力求跨進教室前成竹在胸。
上述習慣,或許可以看作是一個過來人的陳舊陋習,但是,如果借此而掙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局面,我甘作這沉舟,甘作這病樹。
【教師備課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教師期末總結報告09-08
英語教師實習總結報告04-06
教師暑期培訓總結報告03-23
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總結報告04-23
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報告02-04
教師期末總結報告15篇09-08
英語教師個人總結報告通用05-31
教師集體備課工作總結12-21
教師集體備課工作計劃03-16
學校教師備課制度4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