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系統技術的總結報告
第一篇:直流系統技術總結報告
直流系統在變電站中主要為控制信號、繼電保護、自動裝臵等提供可靠的直流電源,當發生交流電源消失事故情況下為事故照明和繼電保護裝臵等提供直流電源。所以說直流系統可靠與否對變電站的安全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安全運行的保證。
為了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在直流系統的運行維護方面我風電廠做出如下技術措施來改善和優化設備的利用率與使用周期。
直流系統接地:
故障現象:
a) 音響報警,“直流母線故障”信號出。
b) 絕緣監察儀上有報警信號。
c) 測量直流母線正、負極對地電壓不平衡。
處理方法:
a) 復歸音響。
b) 測量對地絕緣,判別接地極性及接地性質。
c) 詢問是否有人在直流回路上工作,造成人為接地,接地時禁止在二次回路上工作。
d) 詢問是否有啟、停設備的操作,如有則應重點檢查。 e) 對存在缺陷的設備和環境條件差的設備首先進行檢查。
f) 使用絕緣監測儀檢查出是哪一路接地,對故障支路瞬時停電檢查接地信號是否消失,必要時對直流各路負荷采用倒負荷或瞬時停電的方法查找故障支路。
g) 倒直流負荷時,應遵行先室外,后室內;先動力,后控制;先環狀,后饋線的原則,并匯報值長。
h) 若經上述操作后接地信號仍未消失,則接地點可能在整流器、蓄電池組。將兩組直流母線并列運行,退出一組整流器蓄電池組運行,若接地信號消失,則接地點在該組整流器或蓄電池上。
i) 查找和處理必須由兩人以上進行,處理時不得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點接地。
j) 直流系統查找接地要在值長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如涉及到調度管轄的設備,應得到值班調度的允許才能進行。
k) 找到接地點所在范圍或回路后,由檢修人員進一步查找、隔離并消除
防范措施:
加強設備監視,著重對直流系統的絕緣狀態、電壓及電流、信號報警、自動裝臵等相應指標項目進行定點巡視。并且針對電壓及電流監視方面,對于交流輸入電壓值、充電裝臵輸出的電壓值和電流值,蓄電池組電壓值、直流母線電壓值、浮充流值及絕緣電壓值進行相應的巡視;同時對于直流系統的各種信號燈、報警裝臵;檢查自動調壓裝臵、微機監控裝臵工作狀態也進行相應檢查。
在由于惡劣天氣導致的接地方面,變電站運行人員主要采取定期
除塵、除潮等措施。從而避免和降低了由于惡劣天氣導致的直流系統接地的故障出現。
在控制柜布線檢查與梳理方面,定期對繼電保護裝臵后柜布線進行檢查;對于在檢查中發現的導線裸露及絕緣層破損等情況,及時發現及時采取修復措施;對于外露與破損部分及時進行絕緣處理。從而避免直流系統接地故障的發生。
查找直流接地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根據運行方式、操作情況、氣候影響判斷可能接地的處所,采取尋找、分段處理的方法,以先信號和照明部分后操作部分,先室外部分后室內部分的原則。在切斷各專用直流回路時,切斷時間不超過3秒,不論回路接地與否均應合上。當發現某一專用直流回路有接地時,應該及時查找接地點,盡快消除。
查找直流接地的注意事項如下:
⑵ 查找接地點禁止使用燈泡尋找的方法。
⑵ 用儀表檢查時,所用儀表的內阻不低于20xxΩ/V。
⑶ 當直流發生接地時,禁止在二次回路上工作。
⑷ 處理時不得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點接地。
⑸ 查找和處理必須由兩人同時進行。
蓄電池也是電力電源系統中直流供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直流供電電源,主要擔負著為電力系統中二次系統負載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確保繼電保護、通信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蓄電池的穩定性和在放電過程中能提供給負載的實際容量對確保電
力設備的安全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故障現象:
1、 蓄電池組容量不足故障
正常運行時,在進行核對性放電試驗,蓄電池組容量均達不到額定容量的80%以上 ,并在控制柜內發出報警聲。
2、單個蓄電池電壓過高或過低
當監控系統報蓄電池電壓過高或過低時,應用萬用表實際測量告警蓄電池端電壓,若測量值在正常范圍內屬誤報信息,測量值異常,應檢查整個蓄電池組的運行情況。
處理方法:
蓄電池組容量不足:為進一步提高和確保蓄電池組安全穩定運行,我風電廠每年作一次核對性放電試驗。從而確保在試驗過程中蓄電池組容量均達到額定容量的80%以上,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
蓄電池電壓低:定期開展蓄電池測試工作,對于在測試中發現的電壓低的電池及時記錄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于電壓低的蓄電池采取均衡充電工作,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防范措施:
加強了對于過充、過放、滲液、環境溫度等隱患的定期巡視和檢查工作,確保了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第二篇:測試系統集成技術總結報告
為期十周的測試系統集成技術實驗課已經接近尾聲,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有利于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增強動手實踐能力,為進行項目開發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下面是我對這門課程的回顧和總結:
自動測試系統集成了儀器技術、總線技術、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可測性設計技術。總線技術和軟件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自動測試系統的發展。
一、自動測試系統簡介
自動測試系統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 第一代的自動測試系統多為不采用標準總線接口構成的專用測試系統,不具有靈活組建的通用性。
(2) 第二代的自動測試系統采用了標準化的通用可程控測量儀器接口總線(如IEEE 488)可程序控制的儀器和測控計算機(控制器),從而使得自動測試系統的設計、組建和使用都較容易。
(3) 第三代自動測試系統:由微型計算機、通用硬件和應用軟件三部分組成。
測試系統集成的主要內容:
(1)確定測試任務和需求分析
(2)選擇主控機和零槽控制器及控制方式。
(3)選擇/開發VXI儀器模塊。
(4)選擇主機箱
(5)開關及測試接口的選擇與設計
(6)選擇系統軟件開發平臺
(7)測試應用軟件開發
二、測試系統中的通信要求
1.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信息的各位數據被逐位按順序傳送的通訊方式稱為串行通訊。常見的串行標準是RS232/244/485。
并行通信是在兩個設備之間同時傳輸多個數據位,它主要用于近距離通信。儀器與計算機之間常用的并行通信標準有EPP、SPP等。
2.有線通信和網絡化測試技術
Internet 在遠程數據采集與控制,高檔測試儀器設備遠程實時調用,遠程設備故障診斷等場合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現有Internet資源,而不需要建立專門的拓撲網絡。把TCP/IP協議嵌入現場智能儀器或傳感器中,使信號的傳輸通過TCP/IP進行,網絡化儀器設備成為網絡中的獨立節點,信息可通過從一個節點傳輸到另一個節點,使實時、動態的在線測控成為現實。
3.無線通信技術
有線的分布式網絡測試系統,當設備多時連線十分復雜,而且適用于系統相對固定;若系統移動至它處時,需要重新連線;若添加新測試儀器,需要增加連接線,使用不方便。無線通信網的測試系統,設備以無線方式進行通信,設備之間不需連線,組建系統十分方便。
三、測試系統中的標準總線
自動測試系統首先要解決互聯設備在機械、電氣、功能上兼容,以保證各種命令和測試數據在互聯設備間準確無誤地傳遞。可程控設備的標準接口總線解決了這一問題。標準總線的優點:可以根據具體測試任務的需要,選用現成的標準總線接口的儀器,組建自動測試系統,系統也可以隨時改建或重建。
1. IEEE488接口總線
由IEEE488接口總線組成的自動測試系統主要是由設備、接口和總線三部分組成。設備分為講者、聽者、控者,是一種外部總線,適用于一個實驗室內相距20米以內的各設備之間互連。
2. VXI總線
VXI總線直接源于工業微機的VME總線,并在此基礎上擴展了儀器需要的'鏈式和星形兩種觸發總線、時鐘和同步總線、本地總線、模塊識別線和模擬信號線,還補充了儀器需要的幾種供電電源。VXI系統是基于計算機并行內總線的開放式、標準化、模塊化的儀器系統。
四、測試系統中的硬件平臺
主要包括測試計算機,測試儀器資源(如VXI儀器模塊,GPIB總線儀器或其他儀器或模塊),標準接口、系列適配器和被測設備或單元。上述各部分共同完成自動測試系統的信號調理與采集功能,數據分析與處理功能,參數設置與結果表達。
五、測試系統中的軟件平臺
1.測試軟件的發展
軟件技術在測試系統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測試系統已經成為以通用硬件為基礎、以測試軟件為核心的集成系統。“軟件就是儀器”的思想改變了傳統測量儀器的觀念,許多過去在傳統儀器由硬件完成的功能,可以由軟件來實現。
2.測試軟件的標準化
在測試軟件發展過程中,初期人們是通過測試編程語言來編寫儀器測試程序的。測試軟件開發人員不僅要了解測試系統中的接口標準、通信規范,熟悉儀器中的各種程控代碼,還必須掌握測試編程語言的編程方法。測試軟件應具有開放性、可重用性、可擴展性。隨著測試儀器種類的不斷增加以及測試任務的日益復雜,使得測試軟件的標準化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3.可編程儀器標準命令SCPI
可編程儀器標準命令SCPI是為解決可程控儀器編程標準化,19xx年儀器制造商國際協會在IEEE488.2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擴充,而制定出的一個重要的程控儀器軟件標準。SCPI全面定義了標準化的儀器程控消息、響應消息以及數據和狀態的報告結構。SCPI標準大大提高了儀器的互換性。SCPI提出了三種形式的相容性,即縱向相容性、橫向相容性和功能相容性。
4.虛擬儀器軟件體系
VISA就是用于儀器編程的標準I/O函數庫及其相關規范的總稱,一般稱這個I/O函數庫為VISA庫,是VPP儀器驅動器中的軟件I/O層。VISA對測試軟件開發者來講是一個可直接調用的操作函數集、一個高層API(應用程序接口),通過調用底層的儀器驅動器來控制儀器操作,實現了I/O接口無關性。
六.測試軟件開發環境
1.基于文本模式的測試軟件開發環境
早期的測試軟件采用的是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言來開發,如BASIC、C等。
2.基于WINDOWS圖形模式的測試軟件開發環境
(1)可視化編程軟件
在圖形化的操作系統WINDOWS出現以后,可在計算機屏幕上模擬真實儀器。常用的有Visual C++、Visual Basic等有代表性的用于測試軟件開發的可視化編程軟件是LabWindows/CVI
(2)圖形化編程軟件
具有代表性的是LabVIEW和VEE
最后,要感謝兩位老師十周以來,對學生的悉心指導!
第三篇:技術總結報告
腦血管疾病是目前人類三大死因之一,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和恢復緩慢等特點。江蘇省蘇北醫院神經內科從20xx年x月開始采用聯合檢測髓鞘堿性蛋白與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基因突變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評估,尋找急性腦梗死患者嚴重程度的可靠血清學指標和腦梗死遺傳學危險因素。
在本研究中,TOAST分型構成比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型(42.99%)最常見,小動脈閉塞型(21.95%)和心源性栓塞型(15.85%),其他明確病因型(3.66%)最少;不明原因型占15.55%。OCSP分型構成比為腔隙性梗死型最常見,占36.54%,其次為部分前循環型(30.29%)和后循環型(19.71%),而完全前循環型(13.46%)最少。
在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環型、部分前循環型、后循環型血清MBP水平升高,而腔隙性梗死型變化不明顯;與腔隙性梗死型比較,完全前循環型、部分前循環型、后循環型有顯著差異。且在完全前循環型、部分前循環型中血清MBP水平與NIHSS評分有較好的相關性。在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大動脈粥樣硬化型、不明原因型的血清MBP含量升高,小動脈閉塞型變化不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心源性栓塞、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心源性栓塞型NIHSS評分最高,其次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而小動脈閉塞型評分最低;與小動脈閉塞型比較,心源性栓塞型和大動脈粥樣硬化型NIHS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梗死面積越大,髓鞘破壞越重,神經功能缺損越重,NIHSS評分越高,預后越差。血清MBP水平可作為判斷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嚴重程度的特異性指標。
在Lp-PLA2基因突變分析中,腦梗死組Val279Phe基因型和突變等位基因頻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Lp-PLA2基因Val279Phe存在994位點G→T錯義突變,這種變化導致成熟Lp-PLA2基因第279為氨基酸殘基的非保守性Val→Phe替換,引起酶活性的顯著下降;提示該突變可能是江蘇省漢族人腦梗死的遺傳學因素之一。而Ile198Thr基因型和突變等位基因頻率與健康對照組無差異,定點
基因突變分析表明Tyr205、Tyr115和Leu116是Lp-PLA2鏈接到LDL顆粒的重要部位,Lp-PLA2與HDL和LDL牢固結合,這種調節可能調節血漿氧化磷脂濃度,并保護LDL不被氧化修飾和巨噬細胞的內攝作用。Ile198Thr突變臨近Tyr205位點,其可能影響Lp-PLA2與LDL的連接,影響氧化磷脂降解;提示該突變與江蘇省漢族人腦梗死無顯著相關性。
從20xx年x月在徐州市第一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揚州市區各級醫院、儀征市人民醫院進行推廣使用,共計病例數近五千例,驗證血清MBP作為腦梗死患者嚴重程度和預后判斷可靠血清學指標,為江蘇省腦梗死患者遺傳學危險因素篩選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直流系統技術的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會議的總結報告范文08-12
關于會議制度的總結報告08-04
季度個人總結報告01-19
員工述職總結報告10-11
會議總結報告范文01-12
月度會議總結報告08-18
家庭教育的會議總結報告10-25
家庭教育的會議總結報告09-05
關于安全培訓學習的總結報告07-28
智能直流電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