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排水板試驗施工的總結報告
篇一:塑料排水板試驗施工總結報告
一、 工程概況
本合同段軟基處理長度1292m,其中塑料排水板有34358根共 495598m,根據指揮部關于塑料排水板軟基路段盡早開工的要求,我部擬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全部塑料排水板的工程施工。
二、 試驗目的
為了更好的控制塑料排水板的工程質量,指揮部要求塑料排水板的可測深率達到90%,為了能盡快使塑料排水板的施工步入正軌,我部擬打設600根塑料排水板作為試驗,我部安排工程技術人員全過程 旁站,還想邀請監理工程師監督,確保每根塑料排水板達到設計深度。這600根塑料排水板打設完成后,我部對其進行100%頻率檢測,測試其可測頻率,為以后施工檢測的參考依據。
三、 施工日期
a) 試驗開工日期為:xx
b) 試驗結束日期為;xx
四、 人員、機械設備和材料
1、人員:項目部總工宋旭輝、現場技術員陳巍、質檢員陳葉根、安全員陳合迪,現場施工負責人方小,施工操作人員6人 。
2、機械設備:插板機1臺 。
3、材料:塑料排水板已進場10萬m ,進場材料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并已報監理辦和指揮部批準。
五、 打設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施工順序為:定位→將塑料排水板通過導管從管靴穿出→將塑料排水板與樁尖連接貼緊管靴并對準樁位→插入塑料排水板→拔管剪斷塑料排水板。
1)定位
插板間距按設計要求布置,施工前測量并用石灰標記打設位置,確定后的位置留有明顯的標記。打設機就位后,管靴與板位標記偏差控制在5cm以內。
打設機上設置人工操作的機械平衡裝置,保證打設機械的平衡度和垂直度,打設后塑料排水板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5%以內。
塑料排水板間距允許偏差為±15cm。
2)塑料排水板導管靴與樁尖
塑料排水板導管靴與樁尖均采用圓形。樁尖平端與導管靴配合要適當,避免錯縫,防止淤泥在打設過程中進入導管、增大對塑料排水板的阻力。
3)插入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入土深度以穿透淤泥層為準,實際打入深度不得小于設計深度。打設后的塑料排水板的垂直度偏差應控制在1.5%范圍內;塑料排水板濾水膜在轉盤和打設過程中避免損壞,防止淤泥進入板芯堵塞輸水孔,影響排水效果;在打設過程中應保證排水帶不扭曲,透水膜不被撕破和污染。塑料排水板在打設過程中保證排水板不扭曲,透水膜不被撕破和污染。打設深度不小于設計深度。導管打入深度應考慮上撥時的跟帶長度,跟帶長度不超過50cm。打設過程中,板進尺長度不夠時,不允許搭接,以保證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性能。
4)剪斷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打設完畢,應剪斷多余的部分,剪斷時應保證砂墊層以上的外露長度至少為20cm,使其與砂墊層貫通,保證排水順暢。當一個施工段落施工完后,應及時將打設塑料排水板后形成的孔洞用砂填好。在打設過程中,應進行自檢,并按要求認真作好原始施工記錄。
六、 施工過程中注意事項
1、每批排水板進場后,應對進場產品進行抽查,檢驗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現場堆放塑料排水板帶要上蓋下墊,以防暴露在空氣中老化和被污染。
2、插入過程中,鋼套管不得彎曲,透水濾管不應被撕破、污染,并防止淤泥進入板芯堵塞輸水通道,影響排水效果。
3、塑料板與樁尖連接要牢固,避免提管時脫開,將塑料板帶出。
4、塑料排水板接長時,采用濾套內平接的辦法,芯板對扣,并有足夠的搭接強度,搭接長度不小于20cm,固定措施可靠
5、嚴格控制間距和深度,凡塑料板被帶出2m的應作廢補打。
6、導管與樁尖要銜接適當,避免錯縫,防止淤泥進入,增大塑料板與導管壁的摩擦力,防止塑料板帶出。
7、上拔插入桿時帶出的.淤泥,不得棄于砂墊層上,以免堵塞排水通道。
8、保證板距、垂直度、板長、回帶長度等符合規范要求,否則應予重打,重打的樁位與原樁位置不大于板距的15%
七、 現場施工管理
1、在塑料排水板施工過程中,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并組織技術、質檢、安全、材料有關人員參與塑料排水板的施工管理,對施工中的技術、質量控制要貫穿于施工全過程。
2、施工中的原始記錄必須清楚、詳細、及時,對塑料排水板材料的質量控制必須嚴格、仔細,做到塑料排水板臺帳清楚、準確。
3、對塑料排水板施工機械進行編號,設立組織設置標志牌。配備專職現場質檢員,
八、 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督,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4、在施工中質檢員要認真做好施工板長、回帶長度、板距等技術指標的記錄,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對施工方法不當的應責令其糾正。
八、排水板施工質量管理保證措施
為了確保塑料排水板工程的質量,從樁機操作工到機長,從管理員到施工隊長,都明確相應的質量責任制,下一級對上一級負責,絕對保證上一級對下一級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的權力,確立質檢人員的否決權,嚴格督促各工序質量,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開工前,技術負責人應對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培訓,以加強其質量意識,并進行技術交底,認真學習圖紙設計文件,體會設計意
圖,確保在施工中能高質量進行施工。
2、塑料排水板材料在進入施工現場施工前,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抽檢,抽檢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在施工現場要做好防外界污染的工作。
3、現場管理人員對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建立崗位責任制。安排專職質檢員,對塑料排水板的施工板長、回帶長度、外露長度、板距、垂直度、塑料排水板材料的質量以及是否有漏打等情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監督。
4、對施工的機組實行機長負責制。機長對其機組施工的質量問題負全面責任,工地負責人及技術負責人要定期召集機長開會,認真學習《塑料排水板施工規程》(JTJ/T256-96)及設計文件和質量要求,督促機長每天檢查其機組施工質量,發現隱患要及時解決,禁止拖延。
5、對施工機組進行編號,在施工現場要懸掛施工標志牌、責任牌、安全警示牌、機號牌,注明崗位責任,明確到人。
6、加強同業主、監理工程師以及設計單位的聯系,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地層有異常情況應立即上報,以便及時處理,保證施工質量。
7、參加施工的所有人員應接受業主和監理工程師的檢查、指導,嚴格執行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
第二篇:3%水穩試驗段施工總結報告
一、試驗路段概況
為了探索路面施工機具的適應性及施工工藝,也為以后大面積施工提供經驗及其相關數據,我部于20xx年x月x日在泉三高速公路三明市境:K251+850~K252+000左側,進行3%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試驗段施工,攤鋪長度為150m,設計寬度為12.12m,面積為1818m2,底基層壓實厚度為160mm。
二、準備工作
㈠、材料
1、水泥:采用“三三”牌P·O32.5,水泥初凝時間為3 h以上,終凝時間為 4.5 h以上,安定性合格。7d、28d強度指標均達到規范要求并符合國家標準GB175—1999的規定。
2、碎石:集料:粗集料產地為雙江口碎石場,采用PWC-Y-1210大型反擊式聯合破碎設備加工,石料清潔無粘土塊等有害物質,底基層用碎石分37.5-19mm、19-9.5mm、9.5-4.75mm、4.75-0 mm四種規格分別堆放,最大粒徑不超過37.5mm(方孔篩)。各項指標均達到JTJ034—20xx及補充技術規范要求。石屑:采用潔凈無雜質石屑。
3、水:使用潔凈不含有害物質的山里自流水。 ㈡、混合料組成設計
混合料的設計在監理工程師確認合格的試驗室進行,并按照《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中規定的標準方法進行試驗。原材料的試驗項目根據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檢驗。混合料的組成設計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附: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配合比試驗報告)
㈢、人員
根據施工實際情況,我部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設計文件、技術規范,并進行了技術交底。從現場施工反映看,相關人員到位,能滿足生產、質檢需要。
㈣、機械設備
水穩施工機械設備施工前都進行了檢查,從現場施工過程反映,機械設備性能穩定、運轉正常均能滿足施工需要。
㈤、試驗段檢測設備
水穩層施工所需的試驗檢測設備,在施工前都已進行過標定。在施工過程中正常工作、發揮其檢測功能,保證了試驗段的工程質量。
三、確定標準施工方案
1、 下承層頂面處理
①、在監理工程師的協助下,對已經成形的路基進行交工驗收。檢查驗收項目是否嚴格按照本合同《技術規范》和部頒《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有關規定施工。
②、當下承層表面有松散顆粒時,清掃、灑水后再鋪筑底基層。
③、在下承層上恢復中線,測量放樣按每5m設一個樁,每樁放出底基層的兩側標樁或邊樁,復測下承層標高,打鋼釬支架,并按標高值調整鋁合金導梁的高程,作為縱坡基線。
2、混合料的拌制
①、廠拌的設備及位置將在拌和以前提交監理工程師,按監理工程師的指令進行安裝檢修與調試,使拌和的混合料顆粒組成和含水量達到規定要求。
②、拌和站采用WCB-500型強制式拌和機,配置四個集料倉和一個水泥倉,采用自動補水器加水,設計拌和能力為每小時500t。拌和質量由試驗室和拌和機操作人員共同控制。
③、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先進行調試所有的設備,按照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控制冷料斗的給料速度,控制水泥輸送泵的送料速度和水泵水流閥門的大小,使混和料符合配合比,其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0.5%,同時根據運距、施工氣候等情況調節含水量,使混合料運到現場攤鋪后碾壓時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并最終確定施工混合料配合比。
3、混合料的運輸
①、根據我們所設水穩拌和站位置,同時考慮到混合料運距及攤鋪能力,并根據將來施工的具體情況,再進行詳細調節安排,保證拌和、攤鋪及壓實作業的連續性。
②、混合料運輸加蓋保水土工布,以防止雨淋和水分散失,保證混合料運到現場攤鋪后碾壓時的含水量達到最佳。
4、混合料的攤鋪
①、水穩底基層設計厚度為320mm,單層攤鋪壓實厚度為160mm。
②、混合料的攤鋪采用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機械進行,并使混合料按規定的攤鋪厚度均勻地攤鋪在要求的寬度上。
③、施工機械配置:采用2臺ABG—423型攤鋪機+1臺YZ-18T振動壓路機+1臺YZ-25T振動壓路機+1臺YL-25T膠輪壓路機。單幅采用雙機梯隊作業攤鋪,兩臺攤鋪機一前一后,相隔約5~10米同步向前攤鋪混合料,前后兩臺攤鋪機軌道重疊50~100mm。
④、標高控制:由于采用兩臺攤鋪機聯合攤鋪,底基層頂面標高控制采用前面一臺攤鋪
機一邊側伸出厚度傳感器搭在鋁合金導梁上,傳感器沿鋁合金導梁頂面移動,另一側采用鋼釬支架,傳感器沿鋼絲繩移動,以達到控制標高要求;后面一臺攤鋪機一側由攤鋪機伸出厚度傳感器搭在鋼釬支架,另一側利用剛攤鋪的水穩層厚度以達到控制標高的要求。
⑤、攤鋪作業時做到與拌和機生產能力相匹配,根據拌和機的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確定攤鋪機的攤鋪速度,在攤鋪機前控制有5輛以上料車等候卸料,減少攤鋪機待料的情況,以保證攤鋪作業的連續性,提高平整度。在水穩層施工時,由于水泥的活化性會直接影響水穩層的最終強度,我部施工時將從水穩混合料拌和到最終碾壓成形的總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
⑥、攤鋪作業時,由專門技術人員對已鋪的底基層進行標高和厚度的跟蹤控制,根據檢測結果對攤鋪機傳感器進行微調,以保證施工質量。
⑦、在攤鋪機后面設專人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鏟除局部粗集料“窩”,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補,并做好修邊、整形、拍實工作,以保證邊緣直順密實。
5、混合料碾壓控制
①、在混合料攤鋪完畢后,立即用 YZ-18輪胎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內進行靜壓1遍、振動1遍,后用YZ-25振動壓路機碾壓4遍,再用YL-25T膠輪壓路機碾壓2遍收光,直至達到規定要求的壓實度。
②、碾壓時,因該段為直線形橫坡路段,由從高到從碾壓,超高路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由低至高碾壓,碾壓時碾壓輪橫向錯半輪,初壓時壓路機行走速度為1.5~1.7km/h,后采用2.0~2.5km/h。做到壓路機不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保證水穩層表面不受破損。
③、碾壓過程中進行適當灑水,使水穩表面始終保持潮濕,炎熱天氣混合料表面水份蒸發過大時,使用人工及時翻開并換填新的混合料,使其達到質量要求。碾壓成型后進行壓實度的檢測。
④、碾壓段在施工時根據拌和、運輸、攤鋪能力進行調整,以拌和至攤鋪碾壓終了不超過2小時進行調節;該試驗段為150m,施工時拌和至攤鋪碾壓控制在2小時內。
6、交通管制及養生
a、每一段水穩層碾壓完成并經過壓實度檢查合格后,立即開始養生。
b、考慮到現場條件因素,采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每天灑水的次數視氣候而定,整個養生期間做到始終保持穩定層表面潮濕。
c、養生期不少于7天,養生期間嚴格封閉交通,盡量避免施工車輛在養生層上通行。 四、混合料試驗、現場檢測數據
1、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篩分結果(通過率%):合成級配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2、水泥劑量檢測:現場檢測11個點,實測水泥劑量符合規范要求;
3、厚度控制評價:現場取樣6個點,最小值為15.2cm,均達到規范要求;
4、現場壓實度評價:壓實度平均值為100.9%,符合規范要求;
5、平整度、標高、寬度、橫坡評價 平整度:合格率100%; 標高:合格率100%; 寬度:符合設計要求; 橫坡:合格率100%;
6、強度評價:施工現場取樣13個試件,強度平均值為4.4Mpa,符合設計2Mpa要求。
7、松鋪系數的確定:1.25 松鋪系數檢測記錄見附表
四、通過以上試驗段鋪筑,評價、總結結論如下:
通過碾壓組合方式合理有效,大面積施工時采用該種碾壓組合方式。初壓采用YZ-18T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往前靜壓1遍,往后振動1遍。YZ-25T振動碾壓機路機緊跟第1臺壓路機進行壓實,小幅度碾壓2遍,大幅度碾壓2遍;第3臺膠輪25T壓路機跟隨前2臺壓路機進行消跡碾壓,碾壓遍數2遍。經現場取樣路面壓實度平均值為101.9%,滿足規范壓實度要求。
從整體看,拌和、運輸、攤鋪、碾壓等各道工序基本銜接良好,實踐證明了本次試驗段的施工工藝是較為合理可行的。存在不足之處有待在監理工程師指正下不斷加強和完善。
【塑料排水板試驗施工的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塑料調查報告01-16
試驗員的工作計劃01-20
塑料調查報告12篇01-16
試驗員的工作計劃7篇01-20
試驗員述職報告4篇03-09
會議的總結報告范文08-12
塑料業務員個人工作總結01-19
關于會議制度的總結報告08-04
試驗檢測個人年終工作總結01-21
公路試驗檢測個人工作總結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