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質量興市戰略調查報告

時間:2024-09-15 21:05:32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全市質量興市戰略調查報告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實施質量興省,加快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戰略目標。作為主管質量工作的職能部門,全省質監系統在推進質量興省工作中擔任重要角色,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省局黨組要求全省質監系統搶抓機遇、勇于擔當,全面推進質量興省工作,開創質監工作新局面。質量興省,怎么做?本文結合質監部門今年以來的工作進行了一些探討,提出了一些對策與建議。

全市質量興市戰略調查報告

  一、推進質量興市的必要性

  當前,正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策應鄱陽湖經濟生態區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正處于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的重要關口,實施質量興市是形勢所需,現實所迫,發展所求。

  1.推進質量興市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要求。當前仍屬于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資金、勞動力和物質資源的投入來實現。農業基礎薄弱,產業化、標準化水平不夠高;工業競爭力不強,自主創新力弱;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服務質量不高等結構不合理現象仍是阻礙科學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些都迫切需要通過抓質量、抓標準、創名牌促進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2.推進質量興市是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重要舉措。今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戰略目標,這一目標涉及產品、工程、環境、服務等社會公共領域各個方面,涉及食品、特種設備、建材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重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如果某個行業或領域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影響對外形象和百姓安居樂業,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抓質量、守安全是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企業發展的要求,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要求。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就是不斷營造一流的人居環境、一流的創業環境、一流的旅游環境、一流的信用環境、一流的人文環境,不斷增強現代的綜合實力。

  二、推進質量興市的主要優勢

  質量興市是一項系統、復雜的社會工程,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各個環節,其中與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工業基礎和政策條件等密切相關。從的區域條件和發展形勢來看,推進質量興市在以下三個方面都具有較大優勢。

  1.工業前景廣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建設工業強市為目標,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發展質量明顯提升。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85.3億元增加到266.2億元,年均增長32.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71戶,主營業務過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230戶,有色金屬、新能源、機電光學、新型建材四大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88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74.9%。其中光學、光伏產業規模分別列全省第一、第二位,有色金屬產業聚集了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的20戶工業企業中的14戶,新型建材年產量達到1058萬噸。主導產業及其一批規模企業的日益壯大,為加快推進質量興市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也必將進一步帶動全市工業企業加強質量工作。

  2.區位條件獨特:地處贛浙閩皖四省交界,為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四省通衢要沖、江浙第一門戶”之美譽。當前,在建的京福高速鐵路與杭昌長客運專線以及上武、昌德和上德高速公路將在形成“雙十字”構架,鄱陽港務區、三清山機場等水、空通道正在打通,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現代交通網絡即將形成。天然的區位優勢,有利于引進發達地區的優勢產業和規模企業,帶動和加快本地產業發展壯大并形成集聚優勢;有利于本地企業更好更快地學習和吸收發達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經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共成功引進浙、粵、閩等發達地區規模企業達300余家,先后被評為中國最佳浙、粵、閩商投資城市。其中2006年引進的浙江代表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晶科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完成利稅10.8億元,直接帶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飛躍發展。目前,新能源企業達到28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達到23%,產業規模列全省第2位。

  3.政策措施有力: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工作。近年來,市政府先后出臺了《質量振興實施辦法》、《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辦法》、《關于加強計量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質量工作指導性文件,成立了市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市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今年,按照省政府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質量興市領導小組,出臺了質量興市實施意見,歷史第一次將實施質量興市戰略正式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全市有85%的縣(市、區)以政府名義出臺了質量興縣方案,將質量興縣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7個縣(市、區)設立了縣長質量獎或完善了質量獎勵制度,6個縣(市、區)的工業園區開展了質量興園活動,各縣(市、區)共落實質量興市相關經費67萬元。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位推動,為全面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三、推進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原因分析

  2011年以來,認真按照質量振興實施辦法,大力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各級政府對質量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性認識逐步增強,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意識逐步增強,全市經濟運行質量逐步提升。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分析原因,既有認識上的問題,又有管理上的問題,也存在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整體推進不平衡。雖然大部分縣(市、區)政府都將質量興縣工作納入了重要議程,從政府層面高位推動,但截止目前仍有4個縣(市、區)未開展,工作進展緩慢。即使已開展的縣市也僅停留在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層面,階段性督導、評估、總結沒有跟上,政府的指導監督作用沒有有效發揮,存在組織領導不夠,政策措施不夠,管理協調不夠,經濟保障不到位等。部分縣(市、區)雖然有方案,但沒有具體的質量獎勵機制,沒有真正把質量工作納入當地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政績的考評中,激勵和問責作用不充分,大大削弱了文件執行力和效力。究其因,主要是少數地方政府滿足于經濟總量的擴大,熱衷于招商引資,沒有真正樹立質量是地方經濟發展生命線的政績觀。其次是由于換屆的影響,大部分縣(市、區)領導變換也是影響質量興市工作的重要因素。

  2.部門聯動不經常。質量興市工作聯系會議、督查通報、分析總結不經常,部門之間溝通少、信息閉塞,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聯動機制。分析原因,一是質監部門作為牽頭單位,存在等、靠思想,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工作創新性不夠,沒有很好發揮質量興市辦公室應有的綜合、調和牽頭負責作用。二是相關部門“大質量”意識缺乏,部分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受職能分工影響,片面認為質量工作是質監一個部門的職責,導致了質監部門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尷尬局面。大質量工作機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還需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形成。

  3.企業參與質量興企活動主動性不強。目前,的工業企業85%以上都屬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質量水平低、競爭能力弱,自覺開展質量興企的積極性不高,加強質量管理非常被動。其原因主要是相當一部分企業負責人由于受傳統經濟的影響,對質量的認識仍然非常模糊,多數企業注重總量的擴張,忽視質量的管理,甚至不惜降低成本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質管機構、人員以及檢驗設備的投入非常有限甚至沒有。

  4.社會關注度不高。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質量意識逐步增強,但仍存在相當一部分群眾,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老百姓質量意識還相當薄弱,對生活、產品的品質要求不高,全社會尚未形成人人關注質量、人人參與質量、人人監督質量的良好氛圍。究其原因,一是仍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總體水平不高,人民群眾的質量需求相對低下;二是輿論宣傳、引導和監督作用發揮不明顯。當前,新聞媒體對食品質量安全事件關注偏多,對如何發揮品牌、標準的帶動引導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宣傳不夠,對質量法律法規宣傳不夠。

  5.工業基礎不實。目前,工業年均增加值雖然進入了全省第一方陣,但與浙江周邊縣市比,仍有不少差距。從經濟結構上看,產業層次低,規模帶動作用不明顯。全市小型企業和個體加工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88.71%,支柱產業的企業集群和產業鏈未形成,規模以上或龍頭企業不多。從質量層面看。一是自主品牌少,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全市現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占全省8.7%,“名牌”產品29個,占全省名牌數的7.4%。品牌數量在全省均屬中下水平。二是標準水平低,采標率不高。當前,全市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為83.5%,仍有423個產品無標生產,采用了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產品僅有55個,占產品總數2.14%,而我國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平均采標率都達到40%以上,企業普遍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標準,缺乏標準的主導權、話語權。

  四、深入推進質量興市之對策

  基于上述現狀和困難之分析,筆者認為破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進一步提升政府推動力。各級政府要切實負起質量安全責任,強化對質量工作領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質量興市工作在政府領導下高位推進、規范運行。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標考核機制。1998年“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河北省政府出臺了質量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全國先后有13個省份將質量安全指標納入當地政府政績考核體系。要借鑒以上做法,把質量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考核和評價,特別是要把食品、特種設備安全納入年度工作管理考核目標,通過目標考核,促進各級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

  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市政府設立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對質量興市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縣區政府、職能部門,予以表彰獎勵,對獲得各級名牌產品、發明專利,參與上級標準制定,在質量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個人予以獎勵。

  三是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建立以質量興市(縣、區)領導小組負總責,政府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責任制度,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在質量興市活動中的任務責任,對工作不落實或出現嚴重質量問題進行責任追究。

  2.要進一步提升部門合作力。地方政府要積極完善職能部門間的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質量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和通報制度,推動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質監部門要主動、全力、全心投入,既要當好主角,又要當好配角,認真履行質量興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一要加強組織協調。定期牽頭各成員單位召開質量興市聯席會議,研究探討相關質量工作、協調具體事務,聯合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開展打假治劣活動、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等,增強質量安全工作的整體合力。二要加強督查匯報。定期總結推廣質量興市先進工作經驗、認真分析存在問題,及時向政府匯報,贏得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重視和支持。三要整合資源。要根據全市產業現狀,建議政府整合檢疫、藥品、工商等部門的現有檢測資源,建設綜合性的產品檢測中心,為提升產業整體實力提供技術支撐。

  3.要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是質量興市的重要基礎。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廣大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自覺、主動參與質量興企活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加強質量管理,建立完善質量管理機構,加強自主品牌和質量體系建設。今年按照“示范帶動,分批實施”的工作思路,圍繞有色金屬、機電光學、建材、新能源四大主導產業,首先選擇了一批質量穩定、市場競爭力強的規模企業作為第一批質量興企工作試點,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對原料加工、生產加工、出廠檢驗、缺陷召回等環節進行嚴格質量控制,加強標準、計量、檢測等質量基礎管理作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第一批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將全市企業按照不同類別分成不同層次,分批實施,持續開展,推動質量興企活動向縱深發展。

  4.要進一步提升社會支持力。社會是質量工作的深厚土壤,質量工作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堅強支持。一要加強輿論宣傳。各相關部門要組織工作人員通過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媒體等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形式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廣泛宣傳質量興市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質量法律法規,提高社會參與度,引導全社會準確判斷質量形勢,增強質量信心,共推質量發展。二要加強輿論監督。建議宣傳管理部門建立完善輿論監督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打造質量投訴綠色通道,切實發揮好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和引導作用,讓人民群眾對質量問題有地方訴說,對質量工作有平臺交流。同時對重視質量、支持質量的要大力支持,對忽視質量、漠視質量要敢于曝光、無情揭露。

  5.要進一步提升工業貢獻力。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關鍵在工業。各地要充分借助質量興市活動,不斷加快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真正走出一條質量效益型的發展之路子,全面提升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從本地實際出發,堅持市場導向原則,既要做大做強做優規模企業,又要發展培育中小企業。要注重依托科技進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發揮標準、計量、質量對品牌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制造的市場話語權。

【全市質量興市戰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質量強市工作匯報03-20

質量事故調查報告08-17

服務質量調查報告07-21

質量事故調查報告06-19

金華市科技創新調查報告03-25

市刑警思想狀況分析的調查報告07-17

全市打非治違簡報09-15

武漢市交通狀況調查報告08-21

中學生睡眠質量調查報告07-17

中學生睡眠質量調查報告11-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综合视频精品第一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线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 亚洲一区婷婷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