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江陵縣濕地資源調查報告

時間:2024-08-07 01:04:35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湖北省江陵縣濕地資源調查報告

  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我國湖北省江陵縣濕地資源調查報告,帶大家領略一番濕地的鐘靈毓秀之美。

湖北省江陵縣濕地資源調查報告

  根據省林業廳統一安排,江陵縣于2011年7月18日至9月30日開展了濕地資源一般外業調查,全面完成了省廳下達的140個濕地斑塊現場調查任務,實際調查面積約7941.7公頃。根據實際調整合27個濕地斑塊界線;新增江北荒湖漁場斑塊、三湖二分場漁場2個小班。合計現有小斑125個。

  全縣濕地總面積7941.7hm2,其中河流濕地面積4150.44公頃(永久性河流濕地面積3340.97公頃、洪泛平原濕地面積809.47公頃);人工濕地3547.38公頃(庫塘243.74公頃、運河、輸水河451.1公頃、水產養殖場2853.54公頃);沼澤濕地面積243.88公頃。全市水稻田面積28563.4公頃。

  全縣濕地植被總面積為1804.3公頃。其中,河流濕地植被面積679.8公頃;人工濕地植被917.2公頃(水產養殖場植被面積771.6公頃、庫塘植被面積34.2公頃、運河、輸水河植被面積114.2公頃);沼澤濕地植被面積207.3公頃。

  調查發現湖區濕地一般以人工精養魚池與河流溝渠為主,衛片受拍攝時間的影響,存在一定誤差,已改種棉花或糧食植物的濕地未能及時更新顯示,在調查中進行了相應調整,具體調整如下:

  一、核減了14個斑塊

  刪減了27號、28號白馬磚瓦廠漁場、36號馬市蝦湖三隊漁場、38號江北三分場三岔河漁場、43號白馬天井漁場、49號馬市資圣漁場、58號白馬陳家臺漁場、64號熊河民主漁場、78號白馬盧巷漁場、79號白馬中江漁場、82號郝穴龍淵漁場、95號江北五分場漁場、102號三湖三分場漁場、105號資市東湖漁場、

  二、合并了2個斑塊

  3號小班與111號小班同屬曾大河,已合并入111號小班。16號小班為西干渠主渠,與121號為同一類型小班,已合并。

  三、新增了2個斑塊

  江北農場荒湖漁場、三湖二分場漁場符合本次調查濕地區劃標準,新增為141號、142號斑塊。

  第一章 基本概況

  一、自然概況

  1、地理位置

  江陵縣地處揚子準地臺江漢沉降區江漢盆地西南部凹陷構造帶,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江漢平原西部,長江荊江河段左岸,地處長江中游,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11°54′-112°44′、北緯29°54′-30°29′之間。

  2、氣候特點

  全縣屬北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8℃,年均降水量1147.9mm,無霜期246-262天。年均日照數1897.6小時,日照百分率43.3%。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四季分明。

  3、水系狀況

  全縣河流密布,溝渠交錯。長江流經全縣境內長達69.5公里,是農田灌溉和航運的重要通道,西干渠從全縣橫穿而過。

  4、土壤狀況

  全縣土壤為近代河流沖積潮土。土層厚度在1.2m左右,有機質含量4-12%,PH值為6.5-8.3,土壤肥沃,適宜楊樹及香樟、廣玉蘭等多種綠化樹種生長。

  5、植被狀況

  全縣植被以人工栽培為主,基本上代替了自然植被。全縣大面積人工植被是農作物。人工造林樹種用材林有楊樹、水杉、楓楊、旱楊、桑樹、構樹等,經濟林有桃、梨、柑桔、棗等,防護林(生態林)樹種有楊樹、香樟、廣玉蘭、桂花、欒樹等

  二、社會經濟狀況

  1、行政區劃、人口、民族

  全縣行政區劃分為9個鄉(鎮)、2個國有農場,205個行政村和城鎮居委會,總人口40.5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2、經濟發展及工、農業生產情況

  2010年,江陵縣地區生產總值34.34億元。農業總產值15.25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7.93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11.17億元。

  第二章 調查內容與方法

  一、調查的意義、范圍、內容

  1、調查的目的與任務

  查清全縣濕地資源及其環境的現狀,了解濕地資源的動態消長規律,建立濕地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對濕地資源進行全面、客觀地分析評價,為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統一完整、及時準確的基礎資料和決策依據,以進一步加強濕地資源保護與濕地資源管理。

  2、調查范圍

  調查范圍覆蓋符合濕地定義的江陵縣境內的各類濕地資源,包括面積8公頃(含8公頃)以上的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以及寬度10米以上、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濕地。

  3、調查內容

  (1)一般調查

  對所有符合調查范圍的濕地調查濕地型、面積、分布(行政區、中心坐標點)、平均海拔、所屬流域、水源補給狀況、植被類型及面積、主要優勢植物種、土地所有權、保護和管理狀況;河流濕地的河流級別。

  (2)重點調查

  應對已列入《濕地公約》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已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中國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建立的各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中的濕地;已建立的濕地公園中的濕地進行重點調查。

  ①自然環境要素:包括位置(坐標范圍)、平均海拔、地形、氣候、土壤;

  ②濕地水環境要素:包括水文要素、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

  ③濕地野生動物:重點調查濕地內重要陸生和水生濕地脊椎動物的種類、分布及生境狀況,包括水鳥、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以及該重點調查濕地內占優勢或數量很大的某些無脊椎動物,如貝類、蝦類、蟹類等;

  ④濕地植物群落和植被;

  ⑤濕地保護與管理、濕地利用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和受威脅狀況。

  二、調查方法

  1、資料依據

  《湖北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實施細則》;

  《2010年江陵縣統計年鑒》。

  2、外業調查

  按照《實施細則》一般調查技術要求,填寫一般調查濕地斑塊調查表,現場核實衛片,調查植物分布情況。

  3、內業匯總

  按要求完成濕地面數據、單獨、重點濕地的一般調查表錄入,一般調查濕地匯總表填寫等各類數據   處理和調查材料的匯總工作。

  三、調查組織實施

  1、組織機構

  江陵縣林業局高度重視本次濕地調查工作,專門成立了"江陵縣濕地資源調查領導小組",由江陵縣政協副主席、林業局長秦前聯任組長,副局長黃世金同志任副組長,全面領導本次濕地調查工作。

  2、調查組織形式與實施過程

  調查由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具體負責實施,林業站各鄉鎮林業派駐人員配合調查。接到省廳下達的調查任務后,我縣在無經費來源、調查工作量大、調查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本著服從政令、摸清家底的積極工作態度,認真開展了全縣范圍濕地資源一般調查、配合省里開展了長江重點濕地調查。調查隊員歷時兩個對月,走遍鄉鎮村落,核實斑塊因子、調查動植物資源種類和分布情況、圓滿完成了調查任務。

  3、保障措施

  經費來源為林業局實報實銷。

  第三章 濕地類型、面積和分布

  一、概述

  江陵縣濕地類型包括河流濕地(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濕地)、人工濕地(庫塘、運河、輸水河、人工養殖場)、沼澤濕地(草本沼澤)3個濕地類,6個濕地型。

  二、河流濕地

  我縣共有寬度10米以上、長度5千米以上永久性河流6條;洪泛平原濕地6個

  三、人工濕地

  我縣共有面積120畝以上人工庫塘12個;面積120畝以上或寬度10米以上、長度5千米以上人工引水河21條;單獨成塊、面積120畝以上人工養殖場80個。

  四、沼澤濕地

  我縣共有草本沼澤1個。

  五、濕地特點和分布規律

  河流濕地分為兩類,一類包括長江、內荊河天然形成的河流;一類包括五岔河、西干渠、曾大河、十周河人工開鑿的常年有河水徑流的河流。

  人工濕地的庫塘主要是由天然池塘改造而成,主要用于蓄水、農村生活用水;運河、輸水河主要由60、70年代人工開挖的灌溉渠、排水渠組成,以西干渠為中心,呈東西線狀輻射,西起長江干流,東連接中干渠;

  我縣的人工濕地主要以水產養殖場為主,以人工開鑿的精養漁池為主要組成部分,,集體漁池分布于各個行政村,另鎮屬、縣屬漁池也有規模化養殖。

  第四章 濕地植物和植被

  一、濕地植物區系和植物種類

  江陵縣濕地植被總面積為1804.3公頃。其中,河流濕地植被面積679.8公頃;人工濕地植被917.2公頃(水產養殖場植被面積771.6公頃、庫塘植被面積34.2公頃、運河、輸水河植被面積114.2公頃);沼澤濕地植被面積207.3公頃。

  主要植物種類為:蓮、楊樹、空心蓮子草、蘆葦、芡實、菰、燈芯草、鳳眼蓮、紅蓼、浮萍等。

  二、濕地植被類型和分布

  河流濕地植物種類較多,主要有楊樹、空心蓮子草、蘆葦、菰、紅蓼、浮萍、黑藻等也有分布。

  人工濕地庫塘濕地廣泛分布的濕地植物為空心蓮子草;人工養殖場大面積分布蓮、浮萍、空心蓮子草。紅蓼等濕地植物。

  三、濕地植被的保護和利用情況

  因人為因素影響,天然濕地植被分布較零散,種類多;連片分布面積較大的濕地植被大部分為人工栽培,以蓮為主。

  第五章 濕地資源及其利用現狀評價

  一、濕地資源現狀分析評價

  江陵縣濕地資源豐富,濕地散落分布在長江沿線、各運河、輸水河旁和村落間,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兼有漁池、沼澤和河流,濕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長江干流濕地區(葛洲壩以下)為具有特殊保護意義重點濕地,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長江沿線為代表的河流濕地分布有大片的被子植物群落,以楊樹為主。植物群系過于單一。

  以白鷺湖和凡湖為代表的天然湖泊,現在已全被改造成精養漁池,漁場周邊零星散落著空心蓮子草、楊樹等植物群系,湖泊生態系統變得單一化,不利于整個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發展。

  二、存在問題與合理利用建議

  由于保護措施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江陵縣濕地資源受人為干擾較為明顯,許多珍稀的動植種群急需加強保護。

  第六章 濕地保護管理現狀評價

  一、濕地保護和管理現狀

  長江干流濕地區(葛洲壩以下)濕地已建立具有特殊保護意義濕地區,設立了長江河道管理局,其它濕地未采取系統的保護措施。

  二、受威脅狀況

  濕地受威脅程度為中等。主要為圍墾、污染、濫捕亂獵等。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圍墾。河、湖區人口的迅速增加,大量濕地被圍墾造陸,濕地面積大為減少。

  污染。大規模的水產養殖沒有得到科學的規劃和控制,超過了水系統的環境承載力,加上養殖結構和方式上的不合理,造成水環境質量嚴重下降。

  濕地生態受人為干擾嚴重。水面被大量的網箱分割,濕地生物生存空間被掠奪,水生動植物種群和數量銳減,濕地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防洪調蓄功能退化。

  保護水平不高。目前存在水利、漁業、林業多頭管理濕地的現象,缺少資金投入,管理水平不高,難以適應日益增加的濕地保護需求。

  四、保護與管理建議

  建議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整合林業、水利、漁業濕地保護職能,提升江陵縣濕地保護水平和能力。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環境、科學開發生態風景旅游資源,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發展。

【湖北省江陵縣濕地資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鹽城沿海濕地的調查報告09-15

大學生暑期關于濕地的調查報告09-02

水資源的調查報告06-13

水資源調查報告通用09-01

水資源調查報告范文10-10

浪費水資源調查報告09-12

水資源調查報告優秀07-24

關于水資源的調查報告06-24

水資源調查報告(15篇)11-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尤物yw193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日韩一区二区四区高清免费 | 色先锋在线不卡2019 |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日本熟女刺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