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情況調查報告
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學生在小學階段,由于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及現行課程老師的新教法——培養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大膽表現,都爭著談出自己的看法,但真正要學生落實到拿筆寫作業時,情況就不盡人意了,尤其是回家作業,學生的作業態度和質量就更不好了。
根據學校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以本校師生為載體,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調查:
(1)訪談、調查、分析學生對待家庭作業不同態度;
通過對本校782名學生的調查,對家庭作業積極主動完成的有395名;家庭作業在家長提醒之后能獨立完成的有185人;家庭作業需要家長看在一旁才能完成的有114名;沒有家長陪伴經常不做作業的有84名。
(2)訪問調查教師布置作業的形式、方法、數量以及學生完成的情況、教師檢查評價情況等。
通過調查老師布置的作業是經過自己精心設計的有15%,直接用教輔用書、簡單模仿教科書的例題習題布置的占80%,隨意布置的占5%。
學生作業數量大多在1小時左右能夠完成。
作業的批改也都是教師收上來根據正確與否打“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級。
通過上述的調查,我們分析存在不少學生對家庭作業的完成有著消極的態度。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出發,通過實踐研究分析,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改變這一狀況。
一、講究布置家庭作業的藝術:
家庭作業布置的時間非常隨意,許多班級的家庭作業仍然是在快要下課或者快要放學的時候,教師聲嘶力竭的叫喊聲中慌慌張張布置的,教師的聲音常常淹沒在下課鈴的`叮當聲以及學生急著回家的喧囂聲中。教師應該明白:這絕不是布置作業的好方法!作業是一項要完成的工作,它既可以由教師來布置,也可以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來布置。無論誰布置作業,一般應遵循下列原則:
1、作業布置必須清楚而且具體。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就不會去做任何事情。作業布置的作用就是使每個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業必須清楚而具體。最好是以書面的形式讓學生明白?陬^布置作業這種形式應該盡量避免。作業的要求、內容可以寫在黑板上,也可以讓學生寫在作業本上。我在班上專門布置了部分學生在班級備忘錄上記載家庭作業的要求和內容。當然,我會特意安排“特殊”的學生進行記錄,可以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責任心。書面形式的作業布置既可以減少學生對作業的遺忘,還可以減少學生對作業的誤解——這里既有教師的責任,又有學生的責任。
2、作業布置應該滿足學生的需要
只有滿足了學生需要的作業才是真正有用的作業。讓不愛積累詞語的學生多做一些閱讀理解的題目,讓不愛讀課外書的學生多讀一點課外書,讓愛寫錯別字的學生多寫一點生字,讓計算能力差的學生多做些計算題……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而不僅僅是課程內容來安排作業是必要的。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讓每個學生都知道為什么他們應該做這些作業,為什么這些作業是值得他們去做的,告訴學生布置這些作業的目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3、作業布置應該讓學生知道怎樣完成作業。
作為教師,無論你采用什么方法,都應該確信每個學生都準確地知道怎樣來做作業。就某個問題來說吧,你應該確信學生理解這個問題,確信這個問題是他們能處理的,確信他們知道怎樣解決它。比如,如果作業是背誦課文,那么教師就應該對于背什么、怎樣看背誦提出建議。如有必要,演示給他們看是怎樣做的。
二、精心謀劃家庭作業的構成:
農村學生在家里完成作業得到家長的幫助是很少的,因此遇到比較難的題目要么是不做、亂做,要么就是抄寫別人的作業。其實,經常也會發生這樣一種現象:有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遇到難題,有時也會亂寫。結果,那個村的同年級的學生抄襲后,錯誤就會蔓延開來。因此,應該有目的改變級家庭作業的形式。
1、趣味型家庭作業。 農村學生缺少家長督促,小學生自控力又不強,本身又不愿做作業,所以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
2、開放型家庭作業。 我們的家庭作業必須要跳出書本,走向開放。譬如讓學生利用禮拜天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活動……也許這些作業不來自課本,也許這些作業也不需要動筆,但正是這些向社會、向學生心靈開放的作業,恰恰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也使他們在作業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
3、生活型家庭作業。生活是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家庭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留守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從而對家庭作業產生興趣。
4、層次型家庭作業。由于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知識和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此,在家庭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才既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又能激發學生家庭作業的探究性。
三、改變家庭作業的評價方式:
1、多元評價,讓學生主動學習。
傳統的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它不利于學生糾正錯誤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評價作業時,要改變這種單一的形式,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討論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多向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有利于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用鉛筆批改自己的作業或者給予自己作業等級。對于學生自評,給予充分的鼓勵,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勞動成果,抱著關心、愛護學生的態度,注意分析學生心理因素。
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家長參與評價,讓家長定期對學生的家庭作業作一個正確的評價。這樣就能讓家長更了解學生,讓評價真正的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揚長避短,有效提高作業質量。
2、溝通心靈,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過去的家庭作業模式中,學生寫作業總是被動的,尤其對日記、作文、背誦等家庭作業,對老師的批改也是擔心受怕的,以至于對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是敬而遠之。如何使學生從這種固有的寫作業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
過去,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批改,教師在本子上留下評分和批語,這本身也是一種對話。遺憾的是,這種對話過于蒼白。學生把寫滿詞句的作業本交給老師,教師只是簡單地在本子上標上“√”“×”,評上優”“良”就算完事。作業改來改去都只是簡單的文本符號。其實,教師應該認識到:我們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真誠地寫上點評,例如寫上我們的感受、贊賞、鼓勵、想法等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我們寫上類似的話語。這時候的作業本,就成了師生教學相長、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每天盼望著看到自己的作業本,想像著教師給予的言語,師生的情感就會在交流與溝通中得到了升華。
【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生家庭作業調查報告范文12-22
關于中國小學生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9-22
水質情況調查報告12-22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1-01
班級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1-17
我市林業情況的調查報告01-20
春節旅游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2-02
抑郁癥情況調查報告01-17
市農村電網改造情況調查報告01-20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