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色污染的調查報告
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后,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回收利用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可怕的“白色污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利可圖,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
調查
透明PP餐盒受熱寵,發泡塑料餐盒無人收
在北京海淀區彰化村廢品回收站,調查人員詢問得知,純聚丙烯透明(PP)餐盒的收購價是3.2-3.5元/公斤;顏色的聚丙烯(PP)塑料餐盒是0.6元/公斤;而聚苯乙烯發泡塑料餐盒(發泡餐盒)不回收。在北京昌平區東小口村回收集散地以及上海、杭州、廣州等地同樣不回收發泡餐盒。
一位分揀垃圾的保潔員說,帶顏色的聚丙烯(PP)塑料餐盒和純聚丙烯透明餐盒,可以每公斤6毛和每公斤2元的價格賣給蹬三輪收廢品的商販。而白色發泡餐盒無人收,只能與生活垃圾裝一起處理,不會被分揀出來。
分析
回收發泡餐盒為何不賺錢?
回收發泡餐盒為何不賺錢?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說,一方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生產過程中使用丁烷發泡劑,經發泡,使發泡餐盒本身具有體積大、密度低、質量輕等特征,導致發泡餐盒的運輸及倉儲成本高,比如一個載重3噸的130貨車只能裝載200多公斤發泡餐盒,占用空間大卻沒有利潤。
另一方面,使用后的發泡餐盒油污吸附大,極難清洗,且清洗后的油污廢水難處理,易造成污染。此外,發泡餐盒回收后經過清洗、粉碎制成的聚苯乙烯顆粒僅用于制作低端塑料制品或者像保溫板等普通建筑材料,利潤很低,一些違法企業用外購的回收廢料生產的發泡餐盒回收價格更低。
20xx年5月19日,杭州《都市快報》發表題為《發泡餐具回收上海試點遭遇滑鐵盧》的報道,報道指出,全國僅存的'發泡餐具回收處置企業——江蘇昆山保綠塑料資源再生處理有限公司回收的發泡餐盒不足以開工,大部分生產線都處于停工狀態。
建議
政府盡快建立健全長期有效的回收利用體系
著名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教授建議,政府應該盡快明確發泡餐具廢棄回收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門和監督部門。應盡快完善立法,將發泡餐具的回收處理工作納入法律范疇,為監管部門提供執法依據。政府要投入資金,統籌規劃,設立廢棄發泡餐具回收站,設專人負責。政府需制定對廢棄發泡餐具的回收、運輸、儲存、清洗、再生利用等環節的要求細則。
此外,避免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只管盈利不管污染,由企業和經銷商按一定標準支付回收儲備金。
只有政府建立健全長期有效的回收利用體系并加強監督和管理,才能防止“白色污染”死灰復燃。
【關于白色污染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白色污染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01-01
白色污染調查報告15篇02-07
關于白色污染的建議書-建議書01-11
防止白色污染建議書范文01-27
關于住房的調查報告11-26
減少白色污染建議書7篇01-06
防止白色污染建議書范文模板12-25
關于網購的調查報告08-27
關于水污染的調查報告12-22
關于視力的調查報告_600字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