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方案
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課程,鼓勵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借閱書報,每天早晨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讀書心得。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閱讀指導方案,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閱讀指導方案 篇1
一、課外閱讀指導思想:
加強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良好習慣,多讀書,讀好書,立志成才,特制定我校讀書活動方案:
二、實施步驟:
(一)做好良好閱讀興趣的培養。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的延伸,能擴大學生視野,發展智力,陶冶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此,要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必須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開始。
1、以講誘趣
從新學期伊始,一有空閑,就可以讓孩子們圍坐在老師旁邊,聽老師給他們講《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讓娓娓的話語帶他們進入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看書欲望,激發閱讀興趣。
2、以境激趣
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把學生帶進圖書館、閱覽室參觀,任他們隨意翻看,讓他們感受課外書的吸引力,感染書迷專心致志讀書的精神,感受那濃濃的讀書氛圍,從而激發閱讀愿望。
3、以活動促趣
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精品天天讀,感悟天天說活動,
鼓勵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借閱書報,每天早晨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讀書心得,并記錄活動過程,對閱讀次數多、感悟精彩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并開展師生共讀活動。推薦給學生的書教師也要讀,并積極和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進行心靈的對話,這樣不僅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而且有利于學生精神世界的充實。
(二)創設有利的閱讀環境
閱讀陣地建設分為:校園圖書室建設,班級書架建設,家庭書架建設
完全開放校園圖書室,把借閱的自由交到學生手中。每天下午兩節課后,學生可以自由去借閱。
學校為班級增添一定數量的新課程必讀書籍,不要閱讀風刮來得時候就給班級3本5本的書,這樣雖然每次花錢不多,但用處甚微,久之,錢就白花了。書保存好了,每學期班級之間,年級之間進行互換,達到資源的充分共享。
家庭書架則是學校課外閱讀的重要延伸,學生在家的時間最多,也是閱讀的重要場所。鼓勵學生節約下零用錢,經常為自己的書架添本書。
(三)、做好閱讀內容的推薦。
(1)結合課內閱讀教學,以一篇帶多篇
收集和文章結構、主題方面相似的文章。比如在教《永遠的白衣戰士》一課時,讓學生去找“非典時期無私奉獻”主題的文章,讓學生交流。這樣的內容,對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也會有幫助,因為主題相似,理解相對容易。
(2)結合興趣愛好,自由選擇。
老師要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書有足夠的寬容,在孩子閱讀中,一直都存在著成人愛好與孩子喜歡的差距。其實我們對學生的閱讀心理還知之甚少,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該對孩子的閱讀選擇足夠尊重。
(3)必讀書目推薦
有自由,也有強制,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還需要把精華呈現在他們眼前,多做些時尚的廣告。主要采取推薦和自選兩種形式。根據每個年級段學生的認識、理解特點,特在每個年段確定必讀書目。
(4)閱讀生活推薦
帶文字的書籍我們要閱讀,但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關注我們的生活,閱讀生活中的'無字天書,這對學生來說,比較感興趣,因為人似乎天生就愛道聽途說,同時我們將重點落在“舉世矚目的新聞”方面。
例如:兩會問題、3.15熱點、伊拉克問題、韓潮等等。
這些事情的推薦,目的是讓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心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在交流身邊新近發生的人和事中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習和生活實踐有效的進行結合。
(四)做好閱讀方法的指導
1、培養學生的五個習慣:邊讀邊查,邊讀邊想,邊讀邊劃,邊讀邊批,邊走邊誦。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古人留下的好習慣,我們在繼承的同時,根據課本的要求將之改為查工具書或資料;思考文本中的疑點、重點、特點;劃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詞句,及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邊走邊讀是針對“閱讀生活”提出來的,生活即書本,平時多注意生活中發生的事,就會學到很多的生存本領。
2、教給學生必需的讀書符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如:“‖、~、——、—?、△、①②③”等,在課外重點段的訓練中,就可以大量訓練,并多次強調,直到學生養成習慣為止。
3、圍繞課外閱讀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小書蟲啃書活動。再比如,“大哥哥大姐姐講故事”活動,可以請高年級同學給低年級同學講故事,同時促進兩個年級學生的閱讀。
4.剪輯法:就是把讀過的好文章或片斷剪下來,貼在自己準備的剪貼本上。注意分門別類粘貼,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錄、封面,作為寫作的資料庫。
5.文摘卡片法: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自己制作的卡片上。制卡片時要注意持久性和易于保存,還要做好歸類,以便日后查找,此舉貴在持之以恒。
6.寫心得體會法:就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掩卷深思,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下來,對文章中的教育意義加以分析,談談自己的感受、啟發或由此產生的聯想,抒發自己時惰感。
7.編寫提綱法:看一篇文章或讀一本書的時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擬定成提綱,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要點。
8.列表法:這種方法可避免讀書只追求故事情節而不深入思考的不良習慣,養成“不動筆墨不翻書”的習慣,對提高寫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9.批注法:當自己讀到感受最深處就寫上自己的評語或者眉批或者旁注,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從中也可以看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收獲。
三、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
在校:單周一節閱讀課,雙周一節閱讀活動交流課;單周周四早讀時間為課外閱讀課。
在家:每周由家長簽字督促孩子看3小時以上課外書,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
學校和家長一起努力,讓孩子的課外閱讀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和習慣的培養。
四、加強閱讀的制度化管理 引入評價激勵機制
1、學期初,宜為學生確定較為詳細的分期閱讀指標,包括每周(月、學期)應閱讀的各類小說、散文、詩歌、戲曲、科技信息、新聞雜志等等的篇數及字數,應該作好的讀書筆記及讀書心得的篇數及字數等,并指定專人負責階段性的檢查落實,教師定期抽查,獎勤罰懶。此舉對于平時具有閱讀習慣的學生而言,可以進一步使其明白閱讀目的及任務;對于平時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而言,通過強制性的定量閱讀,可以促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段時間堅持下來,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便能蔚然成風。
2、引入評價激勵機制 為學生閱讀定量,實施制度化管理,只是一種手段,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但是久而久之學生難免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閱讀興趣的培養。要想學生長久地保持極大的閱讀興趣,把課外閱讀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光靠制度化管理是不夠的,還應適時適度地引進評價激勵機制。評價激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開展閱讀量的統計和競賽活動,以天或周或月為單位,進行閱讀登記。登記的內容可以包括書名、篇名、頁數、字數,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的篇數、字數等。這樣的統計和競賽能一定程度地激勵學生的閱讀欲望。
②定期舉行讀書筆記、資料卡片的展覽會 每次展覽挑選其中較優秀的筆記或卡片展出,讓學生的閱讀成果得以呈現,既為其他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借鑒,也能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的表現欲和閱讀興趣。
③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報告會 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讀書報告會,如演講會、故事會、時事報告會、科技報告會、詩歌朗誦會等等。以多種能力的培養再現學生課外閱讀的收獲,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在改造認知結構的同時,發展包括創新能力在內的各種綜合能力。
五、成立學校閱讀檢查領導小組
組長 : 肖長萍
副組長 劉峰 彭剛
組員:劉春秀 李明 劉珍 聶樹同 劉軍 周方霞
職責:負責巡回檢查同學的閱讀情況,閱讀匯報、故事比賽、讀書筆記等。
閱讀指導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閱讀能夠吸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對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沒有這樣的閱讀,一個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無論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因此我們閱讀指導課的目標定位于引導學生多讀對充實精神世界有益的書籍,同時獲取各種信息,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為了擴大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活躍校園文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每一位學生與書為伴,養成愛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特制定閱讀指導課實施方案。
二、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對我校七年級十個班近600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閱讀課外書習慣的同學占15%,無聊時才讀課外書的同學占20%,極少閱讀課外書的同學占15%,根本不讀課外書的占50%。如果考慮到這里課外書還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畫、言情武俠等書籍,那么真正有文學閱讀習慣的學生少之又少。
農村初中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豐富的語言材料又相脫節、課外閱讀少,尤其文學名著閱讀量不足,導致學生知識面窄,視野狹小,語言表達與概括能力差,思維不靈活,缺少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花了不少功夫,語文能力卻沒有得到多少提高,這種現狀已給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現在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文學閱讀,文學閱讀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軟肋。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全校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每生每天閱讀”。讓閱讀成為他們的內在需求。
2.使課外閱讀成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成為名副其實的.“書香校園”。
3.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知識更新,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格,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4.通過閱讀指導,將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到課外,從而實現課內外閱讀相互依靠、相互促進的密切聯系,實現學生閱讀的深度與廣度的有機統一。
5.幫助學生構建其高尚而充實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知識得以積累,能力得以提高,心靈得以凈化。
6.學生熱愛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中陶冶情操,獲取真知,樹立理想,為將來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奠定堅實基礎。
四、閱讀安排:
閱讀活動分為統一閱讀和閱覽室閱讀兩種形式,其中統一閱讀時間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定為周三下午第一、二節,在各班教室進行,語文老師指導閱讀;閱覽室閱讀根據閱覽室安排進行,在學校閱覽室進行閱讀,語文老師協助閱覽室管理員指導閱讀。
各班統一思想,切實把閱讀當做學生成長中的一件有意義的事做。教育好學生愛護圖書,熱愛讀書。每班安排兩名班級圖書管理員,由班級圖書管理員按學校規定時間到閱覽室借還圖書。
五、教學措施
(一)提高閱讀認識
以專題講座的形式,讓學生意識到一個人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將影響一生的發展。提高了閱讀在學生心中的位置,就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培養閱讀興趣。
學校將充分利用年級板報、電子屏幕、張貼標語、發倡議書等做好宣傳發動,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處于高度自覺狀態,會以驚人的毅力去學習。
(三)創造閱讀條件
學校圖書室每周一和周五下午向學生開放,班級設有“圖書角”,各選好一名圖書管理員,負責管理本班的圖書角。每周一節校內閱讀課,每天晚上要有15——30分鐘的家庭閱讀時間。
(四)指導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做好讀書摘記卡。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養成善于積累的習慣。
(五)進行閱讀交流
1.故事會。定期舉辦課外閱讀故事會,弘揚正氣,陶冶情操,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2.主題班會。教師指定全班學生閱讀同一本課外書,就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開展討論,鼓勵各抒己見,百家爭鳴,集思廣益。
3.知識競賽。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采用搶答課外讀物作者,說出成語、典故、名句、格言,看插圖即興作文等形式,培養學生嚴謹踏實的學風,鞏固課外閱讀成果。
4.手抄報展覽。舉辦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展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
5.演講比賽。每學期開展以讀書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同學們交流讀書心得,展示讀書成果,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6.詩歌背誦。以“每日一詩”為主要形式,廣泛開展“初中生必背古詩文”誦讀活動。語文備課組要在讀書月活動中開展一次詩歌背誦比賽,每個年級評出10名“背誦之星”,予以獎勵。
7.表彰會。對課外閱讀開展得好的小組,或效益顯著的個人,如:征文得獎,作品刊登在書、報、雜志上的人及時表揚、鼓勵,帶動其他同學學習的熱情。
【閱讀指導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閱讀指導方案10-23
課外閱讀指導方案09-21
課外閱讀指導方案15篇08-15
四年級閱讀方案指導07-25
中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實施方案05-27
小學課外閱讀活動指導意見09-04
技術指導方案09-30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精選5篇)06-22
小學閱讀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