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的規則培訓方案

時間:2021-08-11 12:06:18 方案 我要投稿

自由中的規則培訓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自由中的規則培訓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自由中的規則培訓方案

  設計意圖:

  對于入職期教師來說,如何建立活而不亂的班級常規是保證教育教學活動順利、有效開展的先決條件。由于入職期教師缺乏對建立常規與幼個自由活動兩者間關系的認識,易導致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難以尋求兩者間的平衡。為此通過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線典型的常規培養案例,以情境再現的方式呈現于入職期教師的眼前,在與情境的互動中,體驗孩子在形成規則意識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從而讓教師警醒、頓悟,習得有益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與規則的關系。

  培訓目的:

  1.了解自由與規則的概念、兩者間的關系及具體實施方法。

  2.能積極參與互動游戲,并大膽表達個人見解。

  3.體會孩子在某一事件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頓悟。

  培訓準備:

  1.貼近入職期教師工作實際的案例若干。

  2.梳理每個案例的深刻含義。

  3.情景再現所需道具:書、椅子、筆記本電腦、

  培訓步驟:

  一、討論活動

  1.話題:為什么要有規則?

  2.思考:

  (1)你在這次學習中想得到什么?

  (2)建立規則的意義是什么?

  目的:學習是有目的、滿足個人需求的一種獲取知識、經驗的活動。當學習者帶著清晰的學習目的開啟學習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幫于實現學習目的的機會,捕捉相關信息,進而主動梳理、整合、加工,從而形成個人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

  3.案例:紅綠燈

  當一個交通十字路口的信號燈發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會出現什么情況?(所有的車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駛,互不相讓,導致交通嚴重堵塞)試想,一個沒有了交通信號燈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會被打破,所有的車輛將失去自由行駛的權力。而信號燈作為一種規則,起到了約束行人與司機行為的作用,而在這樣一種有序的狀態下,才能確保行人與司機相對的自由權限。

  4.情景再現

  (1)主題:上課遲到

  (2)流程:

  *培訓者明確要求:進教室遲到,要上交電腦。

  *現場請一位教師扮演一位上課遲到的學生,手里拎著手提電腦。從門外跑進教室。培訓者只用眼睛看著對方,不說話。過會,改為訓斥。

  (3)分享體驗感受

  *當培訓者用眼睛看著遲到者時,通常對方會自責、內疚,而當遲到者被訓斥時,因自我尊嚴被剝奪,既會產生無所謂的心理。

  *因為手提電腦對自己非常重要,是學習與工作都不能缺少的必備用品,如果因遲到上交,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動力驅使自己千萬不要遲到。

  (4)啟示:用最怕失去的東西作為懲罰,是增強他人積極驅動力的最好方法。

  4.小結:規則是對人行為的正確導向,只有當規則建立后,才能享受自由。這個自由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不是隨心所欲的一種“自由”。要建立真正的.秩序,維護每人的權力,建立社會秩序,規則是會的進步。擁有規則必須對自己負責任,規則可以保護人類,減少傷害的發生。

  二、自由篇

  (一)自由的概念

  1.概念:一人人不受制于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因專制意志而產生的強制狀態,亦常被稱為“人個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狀態。

  2.情景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一個不坐座位的孩子,培訓者上前安撫、勸戒。

  (2)分享感受:最終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坐下來的。

  (3)分析:在對孩子進行勸戒、安撫的過程中,教師與孩子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強制關系。而如能事前作到明確要求,制定好規則,就不會有沖突發生。

  3.鞏固概念

  提問:“自由”的定義是什么?

  (二)教育中自由的含義

  1.含義:自我尊嚴不受侵害,自己對自我的體驗。

  2.情境再現

  (1)請一位教師與培訓者對視,培訓者手指教師什么也不說,對視1分鐘。

  (2)分享感受

  (3)分析:當自己被人無聲的指責時,內心會有一種畏縮、委屈、憤怒等多種情緒體驗。自我尊嚴感是一種存在感,當別人指責自己時,盡管會感到不舒服,但存在感始終在。特別是沒有了存在感,深感自己的渺小

  三、實操演練

  (一)案例1

  1.事件:一個孩子不斷要玩電子產品,看完電視后玩電腦,電腦玩完玩手機,玩完了手機再玩學習機。

  2.討論: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母親你會如何做?

  目的:檢視教師是否能在理解規則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規則來避免沖突發生。

  3.措施:

  (1)與孩子協商規則:每天看1-2盤碟片,每次半每

  小時,與電視保持3米遠,看完后自己關閉電視。

  (2)成人需與孩子確認:你確定這樣做嗎?(這表現出成人與孩子間的相互尊重)

  (2)如果孩子看完兩盤碟片后還要看,成人可說:我

  理解你的感受,但這是我們之前說好的事。你可以哭,我理解。(表現出成人尊重孩子的情緒渲泄。

  (二)案例2

  1.事件:兩個孩子來回打斗,成人如何解決?

  2.措施:

  成人建議孩子換一個游戲玩,這是英雄主義的游戲不可以存在,會對彼此造成傷害。因為孩子間往往是由玩著打鬧,發展成真打。

  3.事件進一步發展:兩個孩子打鬧玩后,相互推卸責任,在老師那里告狀,尋求支持。

  4.措施:

  (1)請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

  (2)你們2個誰先說?

  (3)請告訴我細節。

  (4)你們彼此碰觸對方身體有沒有經過對方同意?

  (5)請打人者向對方道歉,教師并向受害者說:他打人老師會處理的。

  (6)你打他了,這也是粗魯的行為,你也應向對方道歉。

  (7)下一次你們要知道再與同伴玩時,要學會邀請同伴。

  (8)如果一方邀請另一方玩時遭拒而哭鬧,教師引導:你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他有權對你說“不”,而你也同樣有權拒絕別人的請求。

  5.梳理流程

  第一步:明確粗魯的行為不可以

  第二步:請當事人陳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建立關系需得到別人的同意

  第四步:尊重別人說“不”

  第五步:有得利說“不”

  6.提升經驗

  (1)規則的核心:粗魯、粗俗的行為不可有

  (2)產生糾紛時,先照顧孩子的情緒,既先傾聽孩子的陳述。

  (3)標準語言:請告訴老師發生了什么事?誰先說?

  (4)聽完一個陳述,再聽另一個人的陳述,并反問孩子:事情是這樣的嗎?

  (5)剝離事件內容

  打人都是粗野的行為

  (三)案例3

  1.事件:同伴間互相威脅,如果你不給我玩具玩,我就讓別人不跟你玩。

  2.措施:

  (1)對于4-6歲幼兒的解決方案

  培訓者演示:我們是不是好朋友,與你要的這個玩具沒有關系,你在威脅我,請你尊重我的選擇。

  (2)對于小托班幼兒

  培訓者站在手持玩具的教師身邊演示:你告訴他這是你的東西,請你尊重我。接下來,培訓者拉著遭到拒絕的老師身邊說:這是她的玩具,請你尊重她的決定。

  啟示:物的歸屬感應從小建立,而分享的核心是要學會抉擇,不是強制的分享。

  四、基本規則

  (一)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1.情景再現

  (1)由兩位老師配合演示互搶一本書,一個搶到了書,另一個則哭;培訓者扮演老師。

  (2)知道你們兩個人都很難過,發生了什么事?

  (3)這是誰的東西?

  (4)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5)知道你是想看一下,但要經過對方的允許,請你向她道歉。

  (6)摟著孩子強化意識:老師真為你高興,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

  (7)你非常想看這個本書嗎?你可以對朋友說:我可以看一下你的書嗎?

  (8)每個人都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力,你應該尊重朋友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其它玩具。

  啟示:教師在處理糾紛時,要傾聽,判斷物的歸屬,要清明,快速找出破綻。

  2.拓展情景

  如果孩子不愿道歉,老師要安撫受傷害的孩子,讓他先等待一會,老師會陪那個傷害他的孩子一同道歉。接下來,老師要詢問不道歉的原因,并請孩子練習說“對不起”,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只到孩子能自如的說出“對不起”,老師帶著他去找到那個受傷害的孩子,告訴對方:他已經有勇氣向你道歉了。然后老師請孩子向同伴說“對不起”。最后再次給予肯定,讓孩子知道向別人道歉并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

  (二)請歸位

  1.情景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幼兒,去書架處拿書,假裝看一下,就把書放在了椅子上。

  (2)由于之前沒有制定規則,如果孩子為托小班幼兒,教師則問:你忘了什么?請把它歸位,并拉著孩子的手,拿起書送回至書架處歸位。

  2.拓展情景

  (1)請2位老師扮演2個互相推諉不愿將書歸位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老師,出面引導。

  師:書是誰使用的,請你把它歸位。

  (3)孩子將書甩給同伴去放書。

  師:請你用正確的動作將書交給同伴,并請他幫你歸位這本書,你該說什么呢?

  (三)請等待

  1.問題情景

  一個孩子在玩秋千,其他孩子也想玩,如果這是發生在你們班的事,你該如何處理。

  目的:了解入職期教師當前處理類似事件的經驗水平,幫助教師回顧以往已經歷的類似事件。

  2.小結:通常,教師都會選擇與正在玩秋千的孩子溝通,確定每人玩秋千的時間,然后請其他幼兒排隊等待。

  3.正確的方法:在游戲前與幼兒先定好規則:誰先玩,玩多久。

  (四)不可以打擾別人

  1.情景再現

  (1)請兩位教師分別扮演一個正在看書,一個打擾同伴看書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的老師摟住搗亂的孩子說:我們不去打擾她,你可以去做別的事情。

  2.拓展情景——有急事需要打擾別人時

  解決方法:教育孩子學會說:對不起,我需要打擾一下你們。

  五、如何建立規則

  (一)建立規則意識,不是建立規則本身

  1.例:天空突降冰雹,孩子們興奮的涌到窗前專注的看,桌上的學習用品在孩子們匆忙離座時,撞亂地面并被孩子們踩在腳下。此時,老師不要急于讓孩子把物品歸位,否則孩子們會失去更重要的觀察冰雹的機會。

  2.例:下午離園時,一個孩子看到媽媽站在門口來接她,就急著跑向媽媽,而未將玩具歸位。此時老師說:先和媽媽說說話,然后再一起將玩具歸位。

  (二)建立“權力”意識

  1.情境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一個邀請同伴玩耍,卻遭拒的正在哭泣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老師,坐在孩子身邊摟著她問:發生什么事了嗎?

  孩子:我想找小朋友玩,可他不和我玩。

  師:你有邀請朋友一起游戲的權力,但每個人也有拒絕別人邀請的權力。你可以再試著找其他同伴玩,相信你一定能邀請到想與你玩的朋友。

  2.分析:接受邀請與拒絕邀請沒有對與錯之分,因此老師不要用對錯來引導幼兒對社會行為的判斷。

  小結:規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準則,只有按規則行事,才能確保每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當規則提出后,無論是對是錯,只要在沒有修改前,大家都應遵守。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想執行規則就執行,不想執行就不執行,這會使一個集體、社會出現混亂局面。

【自由中的規則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培訓會議策劃方案10-26

培訓會議流程策劃方案07-27

會議接待禮儀培訓方案12-03

培訓會議工作方案05-10

關于員工自離的通告04-24

培訓會議工作方案范文12-03

自招推薦信09-18

舉重規則07-26

軍棋規則04-25

圍棋規則04-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 |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