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設計方案范文匯總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第五單元作文“寫一寫”
教學目標:1、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
2、對寫話有興趣,能清楚、有條理地寫
3、激發學生了解、親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1、介紹一種動物
2、有順序、有條理地寫
教具準備:1、《動物世界》的光碟(人和動物),投影儀
2、謎語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激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動物嗎?現在我們來猜動物謎語,好嗎?
(猜謎語。)
師:老師跟你們一樣也很喜歡動物。動物世界啊是一個非常奇妙的世界:鸚鵡會說話,大象會搬東西,螢火蟲會引路,蚯蚓會松土……這些生活中奇妙的動物現象,相信你們也一定觀察到了不少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板書:我喜歡的一種動物)說的時候,先告訴大家你喜歡什么,再告訴大家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的發言。老師盡可能讓多一點的同學說,說長說短都可以;說得不好,就幫幫他;說重復的也要肯定。)
[設計意圖:為了營造輕松愉快地氛圍,用猜謎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動物世界,然后引導學生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及理由,激發學生想說、樂說的愿望。]
二、利用資源學習表達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反映動物的光碟,你們想看嗎?(想!)那么你們想看動物的什么呢?
模擬學生的發言:
我想看看動物長得什么樣子?
我想看看動物是怎樣吃飯、睡覺的?
我想看看發生在動物身上的事情。
......
2、師隨生的回答,在題目下板書:外形(樣子);習性;發生在動物身上的事情
3、在播放光碟前,老師提出要求:
⑴、仔細看畫面,認真聽解說。
⑵、看完后,請大家在小組里自由交流,包括評論解說得怎么樣。
4、播放光碟,學生自由交流、評論。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明顯的目的去看,讓學生在再看、聽中學習語言。]
三、學習例子仿照表達
1、師: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許多動物,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有……生活在水里的有……你最熟悉、最喜歡的是什么?你喜歡它(或熟悉)它的是什么?如果你養過小動物,除了可以說黑板上提示的這幾方面,還可以說你是怎樣喂養它的?你和動物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今天咱們就來開個交流會,每個人都來當解說員,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在說以前,先想想你準備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它?不清楚的可以看看黑板上的提示。
2、學生上臺說。
提示:說的同學要清楚、完整、流利;聽的同學要專心、認真,想補充時要先舉手,
3、小組內說,互相提意見、補充,再推選代表上臺說。
4、組織學生參與評價。評價時,重鼓勵,少批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有順序地說,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說好的信心。]
四、由說到寫,實現牽移
1、師:剛才很多小朋友都說了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說得很好,我知道還有很多的小朋友想上臺來說,可是課堂上不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來說。怎么辦呢?對,你可以寫,就是把自己想對老師、同學說的話寫下來。寫完后你們就可以互相交換著看,這樣,不就讓大家都知道你想說什么了嗎?
提示:寫得時候每段前面要空兩格。
2、學生寫,老師巡視、指導。
3、寫完后,將學生的部分習作放在投影儀上,指導學生朗讀、評價和修改
師:誰來說說這篇習作寫了什么內容?哪些句子寫得好?你還喜歡文中的哪些詞語?哪些地方還要修改?(師在這個環節仍要重鼓勵,抓住文中的閃光點,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4、在小組里讀自己的習作,并讓別人給你提提意見,再修改一下。
5、請小朋友為自己的習作配上好看的圖畫或圖片。
[設計意圖:不著痕跡地指導學生從說到寫,進行牽移,降低了寫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學會修改,盡量保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寫作的快感。可以欣賞自己的,也可以欣賞別人的;可以一句話,也可以欣賞一個詞語。]
下水文:
我喜歡的一種動物——烏龜
我家養了四只烏龜,一只大的,三只小的。烏龜長著一個長長的脖子,頭上一對圓圓的小眼睛好像總是在東張西望,肚子下面的四條腿又短又粗,背上還有許多小方塊。
烏龜的食量可大了,還喜歡吃肉,每天吃的肉比我吃的肉還多。它們的膽子很小,只要一聽見什么響聲,就趕快把頭縮進龜殼里,過了好一會兒,才敢慢慢地探出一點來;再挨幾分鐘,它們覺得完全沒有危險了,才會放心地把頭全部伸出來。
大烏龜很怕羞,如果有陌生人走近它,它就趕快把頭縮進龜殼里,老半天也不伸出來;可如果是看見我走過來,卻把頭伸得老長老長的,尾巴還一搖一擺,好像在親熱地跟我打招呼:小主人,你好,你好……
我家的烏龜真可愛。
設計方案 篇2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怎么會想到本課題的):
冬去春來,和風送暖,鳥語花香,一切都欣欣然地張開了眼,大地充滿了生機。春天是一首優美的詩,春天是一幅美麗的畫,春天是一曲抒情的樂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詩詞畫意,描寫春天的景物,抒發春天的情懷。我們的校園也到處洋溢著春的氣息,但由于全球氣候暖化等諸多要素的影響,對于季節的感受,孩子們并不是特別清晰,而且很多孩子身處城鎮,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也大大減少。如何引導學生發現春天、欣賞春天、贊美春天,值得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2、課題的意義(為什么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孩子們在封閉的教室里局促了一個冬天,春天的腳步悄悄而至,漸漸地,青的草,綠的葉,鮮艷的花朵、可愛的燕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千百年來人們總是用最美好的語言頌揚春天,用最優美的音樂歌唱春天。孩子們在這春意融融的季節里,學著有關春天的課文,背著有關春天的古詩,唱著春天的歌曲,然而對于春天,他們又有多少了解呢?他們認真觀察、研究過春天嗎?通過設計本次《春》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去呼吸春風,沐浴春雨,欣賞春天帶來的勃勃生機,從多角度挖掘春天的信息(如描寫春天的詩歌、故事、諺語、對聯、歌曲、音樂、圖畫、影片等),感受春天的美,讓學生學會用心感受,學會留心生活。
3、課題介紹
本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與季節相適應,正適合喜歡戶外活動的小學生,春天的山水原野、花草樹木、日月風雨、鳥獸魚蟲都使他們充滿了好奇。我抓住這個契機,設計了“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以“春天”為線索,通過一系列對春天的研究活動,讓學生去發現大自然在春天發生的'美妙變化,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資料 (如詩歌、諺語、歌曲、圖畫等),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感悟。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應用、表達、欣賞的綜合語文能力,感悟我們偉大祖國的燦爛文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并通過觀察、網上搜集、訪問調查、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積累應用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的闡述)
三、參與者特征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他們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開始轉變思想方法,從過去籠統的印象轉變為具體的分析。他們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分析,求知欲強,思維活躍。他們善于探索,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知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問題能力。
參加本次研究性學習的學生雖然對春天的變化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這些認識只是基于表面的,而且他們平時缺少對知識積累與運用。
本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大部分同學都能利用信息化工具進行交流、搜索資料等。
四、研究的問題、內容和方法(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來達成這一目標)
“春”的活動目的旨在讓孩子在課程研究的活動過程中走進春天,發現大自然在春天發生的美妙變化,感受春天的美。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互助,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資料,可以是描寫春天的詩歌、散文、故事、諺語、對聯,也可以是關于春天的歌曲、音樂、圖畫、影片等,增大學生課外知識量,開發返樸歸真大語文教學觀,從多渠道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上傳資料、網站建設、展覽交流、成果報告會等一系列活動來達到目標。
學生可能選擇的子課題有:
1.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2.尋找春天的詩情畫意
3.尋找春天的美妙音符
4.尋找春天的感人故事……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么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搜集有關春天的資料,制定小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進行調查研究,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屬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識的獲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實踐得來。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積累和豐富課外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人文文化素養。通過“互通信息”,變“收集”為“博取”,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組交流中達到資源共享,通過網頁瀏覽,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知識和技能。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不僅體味了春的自然之美,更體驗到了人性之美,收獲頗豐!
本次研究的最終成果會以調查報告、觀察日記、朗誦、歌唱、圖片展、故事會等形式,在成果報告會上展現給大家,并集合各小組的研究成果,通過課題網站的建設,上傳資料、展覽交流,與其他班級的同學乃至家長,共享資源、分享成果的喜悅。
六、資源準備
教師提供的資源:相關的主題活動網站、輔助研究的量表和樣張。
學生自備的資源:筆、紙、相機、攝像機等。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認真聽取課題介紹。
2.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以及想法。
3.在班級中進行討論答疑。
激發興趣,選定課題。
范例引路,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列舉我們身邊的同學參加實踐活動的事例。
第
1
周
第二階段 課題準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針對研究的課題,全班討論提出子課題(頭腦風暴)。
揭示研究內容,選定課題:
冬去春來,和風送暖,鳥語花香,千百年來人們總是用最美好的語言頌揚春天,用最優美的音樂歌唱春天。在這春意融融的季節里,我們學著春天的課文,背著春天的古詩,唱著春天的歌曲,然而對于春天,你們又有多少了解呢?你們認真觀察、研究過春天嗎?本次活動我們就“春天”為主題,讓我們一起去發現春天,感受春天吧!
第
2
周
成立課題組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2.確定組名、組長及根據組員的特長進行分工。
進行分組指導:成立小組的原則、技巧等介紹,以及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小組等。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1.根據附表1形成小組的實施方案。
2.小組內部討論、交換意見,寫開題報告,并向老師和全班同學匯報研究方案。
1.提供:“春”研究計劃書。
2.組織開題報告和評審工作。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組織春游活動,讓學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盡情體驗春天。
2.收集資料:充分利用網絡、圖書館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資料,可以是描寫春天的詩歌、散文、故事、諺語、對聯,也可以是描寫春天的歌曲、音樂、圖畫、影片等。也可以通過觀察、訪問、調查等形式收集各方面資料,進行思考分析。
3.思考本組成果展示的方法,并做好充分的準備。
4.活動中拍好照片,有條件可以錄像。
同學們,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查研究活動,我們收集整理了不少關于春天的資料。今天,“春”活動終于迎來了回報展示課,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勞動成果吧!
評價表:評價量表(實行自評、小組評、師評三方評價)。
根據評價表與展示成果,頒發“優秀組織獎”、“積極參與獎”、“最佳效果獎”和“最大進步獎”。 幫助學生把各組研究成果和對春天的感受、體驗,以文本、圖片、音像等形式,發布在學校的頁上,與大家分享交流。
總結:
在今天的活動中,大家表現非常出色,展示的成果豐富多彩,相信大家在這個春天的收獲是豐碩的!雖然今年的春天快要過去了,但我們在這一春里收獲的這朵“春之花”將永遠盛開在我們的心田。希望你們能做學習上的探索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迎來屬于你們自己的春天!
第3~5周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后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春》這一研究性學習是根據學生認知需要而提出的。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變化,廣泛地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資料,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感悟。在此過程中讓他們懂得知識的獲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實踐得來。本次實踐活動無疑是成功的,學生在活動中,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觀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動手動口的能力、藝術鑒賞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思想也得到了升華,這是喜人的收獲。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時對景、正常運行,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體驗的空間。只要我們在認識上盡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中盡可能地將要求放低一點,在實踐中盡可能地做實一點、做細一點,我們定能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知識海洋里實踐、探索、體驗和創造。
學生們經歷了這次研究性學習后,熱情高漲,各小組非常團結,因此準備在下學期繼續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
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導入 :
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孔子的文德服人的治國原則,了解了儒家的仁愛思想。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一文,了解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看看孟子對儒家思想做了哪些發展。
二、指導學生自讀預習:
(指導學生自主完成。)
一、學生進行《孟子》介紹:
孟軻(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鄒人,名軻,字子輿,孔子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儒家大師。《孟子》是一部記錄孟軻思想及其言行的書。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與孔孟合稱孔孟。孔子被尊為圣人,孟子被尊為亞圣。
二、學生自讀預習:
1、自讀正音:
數罟(gu)洿池(wu)魚鱉(bie)河豚(tun)狗彘(zhi)庠序(xiang)
三、分析課文第一段:
1.寡人之于國也中之和于是什么用法?
2.盡心焉耳矣中焉耳矣是什么用法?
3.理解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① 兇
A河內兇
B兇多吉少
C漢初匈奴兇黠
D甫聞兇訊
E緝拿元兇
② 加
A鄰國之民不加少
B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C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D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E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4. 梁惠王是怎樣治理國家的?
師小結:本段寫梁惠王把自己的治國之道與鄰國之政進行比較,說明自己的治國措施和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別。
四、分析解讀二三段。
1.填然鼓之中鼓是什么用法?我們曾在哪一篇文章中學過這種用法?
孝悌(ti)餓莩(piao)
2、 朗讀課文,注意斷句。
①上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②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③ 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分析課文第一段:
答:之是助詞,無意義(另有一種解釋:這樣,亦通);于是對于的意思。
答:焉耳矣三個語氣助詞連用,加強語氣。
莊稼收成不好
不吉利的事
兇惡,殘暴
不幸,多指喪事
殺人的人
更加
施加
放上
增加
夸大
答:采用移民移粟的措施。
四、分析解讀二三段。
答:鼓是名詞用作動詞,敲鼓。《曹劌論戰》中一鼓作氣用法與此相同。
2.解釋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或
A或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B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時
C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
D云霞明滅或可睹 或許 直
A直不百步耳 只不過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與曲相對
C理直氣壯 正確
D系向牛頭充炭直 同值
E直上載公子上座 徑直
3.孟子為什么要以打仗來說明治國之道?
師小結:這兩段寫孟子以打仗為例引導梁惠王認識自己治國政策的錯誤。
五、教師加以指點學生自主翻譯前三段。
六、布置作業 :
朗讀并背誦前三段。
請生解析:
答:因為梁惠王喜歡打仗好戰。
五、學生自主翻譯前三段。
板書設計 :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
孟子有關常識:《孟子》是一部記錄孟軻思想及其言行的書。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與孔孟合稱孔孟。孔子被尊為圣人,孟子被尊為亞圣。
重點文言詞語:兇、加、或、直
設計方案 篇4
根據教育局課堂教學改革等系列文件安排,本學期將繼續進行“同課異構”校本研修活動。為確保活動的有效開展,特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試圖假借“同課異構”這種特殊形式,加強全體教師對教學內容處理、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媒體使用等方面的關注程度,為深入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儲備思想認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動主題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活動形式
同課異構。即:內容相同,教法相異;相同的舞臺,別樣的精彩。
四、活動時間
三月至五月
數學:每周三上午
語文:每周四上午
其它:每周三或周四下午。
五、參與學科
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共6個學科。為方便聽課與研討,以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為一個組別,共16個組。
六、組織領導
1、機構設置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成員分工
組長負責“同課異構”活動的宏觀指導;楊XX負責英語、美術、音樂、體育學科,胡XX負責語文學科,楚XX負責數學學科;楊XX同時負責活動的全面統籌與協調。
七、 活動程序
三月到五月,各教研組按要求推出“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各組在教研組長(無教研組長的由負責人協調)的領導下確定教學內容,先在組內進行集體備課(時間自定)并形成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含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流程、板書,教學流程的主要環節說明及設計意圖),并確定好上課順序。實施時每天上一至兩節課(語文要求是上完完整的一篇課文),接下來即為研討時間(做好研討記錄,研討活動紀錄含主持人導語、授課教師反思、教師研討言論、主持人總結,盡力詳盡),對課堂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和總結,并提出改進意見。下一組授課教師根據研討情況對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進行改進或者重新設計,第二天換班再進行課堂實施,如此循環,直至教研組所有教師都上完一輪。(注:其中有一組教師的授課以教研活動研討課形式于三樓會議室于集體教研時間呈現)。活動完成后教研組長會同組員收集全程活動記載(圖片,文字:教學設計、研討記錄、教學反思或論文、過程描述)并作為本教研組資料裝訂成冊(文字版、電子版各一份)于六月初上交教務處。
八、活動要求
1、全體教師必須全程參與本學科所屬組別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歡迎跨組聽課,若遇課程沖突可自行調課(包括調休);
2、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研討等環節都必須以此為核心。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作文的結尾緊扣內容,自然簡潔。
2、會給一篇作文補上恰當的結尾。
3、初步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學習寫文章的結尾段。
教學難點 :作文的結尾怎樣做到“緊扣內容、自然簡潔”
教具:投影片
板書與電教媒體設計:
寫好文章的結尾
(緊扣內容、自然簡潔)
*自然結尾法
*總結全文法
*發人深思法
*呼應開頭法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揭題,明確習作訓練重點。
1、我們已經學習了怎樣寫好作文的開頭,這次學習怎樣寫好作文的結尾。
2、文章是一個整體,要有頭有尾。結尾結得好,文章就很完整,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就深刻。那么,怎樣寫好文章的結尾?
二、學習“習作要求”和“習作提示”。
1、習作要求:文章結尾要緊扣內容、自然簡潔,不畫蛇添足。
2、學習習作提示--文章結尾的四種寫法。補充:
(1)自然結尾:《南泥灣開荒》“經過我們的勞動,荒涼的南泥灣……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2)總結結尾:《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建立了偉大的友誼。”
(3)發人深思的結尾:《敲開世界冠軍的大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他心里默默地呼喚著。”
(4)呼應開頭:《幸福的回憶》開頭“……合影留念。那張大照片……”結尾“……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
著重引導學習(1)(2)兩種結尾方法。
三、給例文加結尾。
1、學習《我愛家鄉的河》開頭和中間部分,明白文章主要內容。
2、試寫結尾,提倡多種形式,只要符合“習作要求”就行。
3、評議,修改。
第2課時
一、明確任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結尾的四種寫法,知道結尾要“緊扣內容、自然簡潔”。這節課,我們要以“我愛家鄉的 ”為題,寫一篇作文,特別注意寫好結尾。
二、補充題目,確定要寫的內容。
1、家鄉的那些事物值得你愛?
自由交流,開拓思路,提高寫作興趣。
2、指導歸類。
物產,如楊梅、甘蔗、枇杷、茶葉等等。
景物,如小溪、公園、大山、果園等等。
3、自己確定內容,補充題目。
三、再學《我愛家鄉的河》一文,領悟寫法。
1、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2、重點內容是怎樣寫具體的?(分三方面來寫:小河的水美;夏天是樂園;幫農民擺脫貧窮。)
四、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文簡評。
1、選取典型習作進行評議,重點評議結尾是否符合要求。
2、學生自評、互評,自改、互改。
六、謄抄作文。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順序,培養幼兒對自制玩具的興趣。
2、發展幼兒在美工活動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紙筒(半成品);漿糊;青蛙頭像(舌頭)人手一份;圖示;毛巾等
活動流程:引出內容------思考材料與制作步驟------嘗試制作------體驗成功-------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兒呢?它在老師的口袋里。會是誰呢?我們大家拍手歡迎。 “我來了,我來了”教師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兒關注的興趣。)
2、 大家喜不喜歡這只小青蛙?為什么?(因為這只小青蛙很可愛;會說話...........)滕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做這只可愛的會說話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討論
1、我們先來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兒觀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對了,我們制作小青蛙就需要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們就要開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們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兒討論)(老師把小朋友討論的結果用圖畫按順序表示出來)
三、嘗試操作
1、對,先拿一個紙筒,要把這個紙筒折成什么形狀呢?(M型)
2、要折成這個形狀,是怎樣折成的,大家一起來試一下。
3、大家折好了嗎?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說一說,她是怎么折的?你們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樣的。把小手伸進去試一試,能不能一張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經做好了,接下去應該做什么呢?小朋友們一定要一邊看好圖示,一邊擺一擺,想好了,再粘貼。看看誰做的小青蛙最可愛。
5、注意粘貼的時候漿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勻。
四、體驗成功
1、小朋友來試一試手里的小青蛙會說話嗎?(呱呱)
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會是一只怎么樣的小青蛙呢?(幼兒回答)小青蛙們再來說一說美麗的春天。
五、延伸活動
1、春天真美麗,小青蛙出來玩了,看看還有那些動物也來了?(出示其他的小動物制作)
2、這些小動物和剛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3、原來它們的嘴巴都可以一張一合,好像會說話。回去再做更多會說話的小動物,這樣表演故事的時候就可以派上用處了。
【【精品】設計方案范文匯總6篇】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2-03
【推薦】設計方案范文匯總9篇02-20
【熱門】設計方案范文匯總6篇02-12
【精品】聘用合同范文匯總5篇09-14
【精品】聘用合同范文匯總10篇08-31
【精品】擔保合同范文匯總8篇10-02
【精品】班級活動方案范文匯總5篇02-01
【精華】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五篇03-05
【熱門】設計方案范文匯編5篇02-17
精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