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阿里給唱衰阿里者的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芬恩:
你們9月12日刊登了一篇標題敏感的報道,即《為何阿里巴巴股價可能下跌50%》。這篇報道缺乏三大要素:正直性、職業性和公平性。我們認為,報道中對我們公司現狀的描述存在嚴重錯誤,而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對此做出澄清。喬納桑·萊恩(Jonathan Laing)的報道存在事實的不準確,以及對信息的選擇性接收,而他得出的結論存在誤導性。以下是關于這些謬誤的一些例子。
1.萊恩認為,阿里巴巴股價將在當前水平基礎上下跌50%。這也被用作了文章標題。萊恩給出的理由基于他錯誤的計算,即基于分析師平均預期,我們“未來一年”的前瞻市盈率達到25倍,而eBay只有15倍。
萊恩提到了“未來一年”,這應當是2016年,但他得出的25倍市盈率基于分析師對2015年業績的平均預期。這存在誤導。如果按照“未來一年”(即2016年)計算市盈率倍數,那么基于分析師平均預期,這一前瞻市盈率約為20倍。
將阿里巴巴的市盈率與eBay對比是存在漏洞的,因為Bay并沒有在中國開展業務。更適當的對比對象是大市值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基于分析師平均預期,騰訊和百度的2015年前瞻市盈率分別為31倍和24倍。
阿里巴巴B2B子公司曾于2007至2012年在香港上市,而萊恩采用阿里巴巴B2B的股價表現作為阿里巴巴集團股價的“歷史參考”。然而,他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1)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大部分公司都遭到了不利影響。2)從2007至2011自然年,我們B2B子公司的營收從21.63億元人民幣增長至64.17億元人民幣,調整后凈利潤從6.19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7.13億元人民幣。無論采用哪一指標,增幅都達到約3倍。3)阿里巴巴B2B于2007年11月以13.50港元的價格IPO,并于2012年6月以同樣的價格完成私有化,而恒生指數同期下跌了34%。
2.萊恩認為,阿里巴巴目前是中國電商市場的領先者,而競爭對手正在“蠶食阿里巴巴的份額”。萊恩這一結論的唯一依據是“《金融時報》研究服務對在線購物者的一項調查”。
萊恩引用的這一研究結論基于受訪者數量有限的調查,而調查覆蓋的地區、采用的方法,以及委托進行調查的相關方信息都沒有公開披露。
合計來看,我們的淘寶和天貓市場在中國電商市場有著無可匹敵的領先地位。對于天貓B2C業務,根據艾瑞的數據,我們的市場份額超過排名第二競爭對手的兩倍。
3.萊恩試圖質疑阿里巴巴報告的財務和運營數據。他列出了以下幾點:1)阿里巴巴報告的活躍買家數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數據的對比。2)“每用戶平均年支出”,這一數據似乎來自根據阿里巴巴報告的商品銷售總額(GMV)和活躍買家數的計算。他認為,阿里巴巴用戶的在線支出超過了美國在線購物者的平均水平。3)阿里巴巴市場的“每用戶平均支出”占中國消費者人均零售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首先,阿里巴巴堅持此前報告的財務和運營數據。
在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前12個月中,阿里巴巴報告的活躍買家數為3.67億。活躍買家的定義是曾于這段時間內在我們的中國零售市場上下單的用戶。萊恩似乎將這一數據與CNNIC報告的去年中國電商用戶總數進行了對比。然而,根據2015年7月CNNIC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電商用戶總數達到了3.74億。考慮到阿里巴巴的領先地位,阿里巴巴的活躍買家數接近CNNIC報告的用戶總數并不奇怪。
“每用戶平均年支出”,即用阿里巴巴12個月的GMV除以12個月的活躍買家數(數據來自過去7個季度,而這也是萊恩所說的時間段),實際上為6759元人民幣。按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4比1來計算,這相當于1056美元,而不是萊恩得出的1215美元。
更重要的是,萊恩所說的美國在線購物者平均年支出數據完全不正確。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美國零售電商銷售總額為2980億美元。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的估計,2014年美國的在線購物者總數為1.79億,那么美國在線購物者平均年支出應為1665美元。
這一數字比萊恩給出的高73%。對阿里巴巴“每用戶平均年支出”的錯誤計算,以及對美國在線購物者平均年支出的明顯低估完全無法支持他的結論。
將阿里巴巴用戶的年平均在線支出與中國消費者的平均零售支出作比較并不恰當。來到阿里巴巴平臺的消費者是科技產品的早期接受者,通常來自城市,相對更富裕。將中國零售業總規模除以13億人口,并將得出的數字與阿里巴巴的業績作比較存在問題。中國仍有6億人口位于農村。
4.萊恩對阿里巴巴戰略的評論表明,他缺乏對電商業務,以及阿里巴巴優勢和戰略的理解。在我們IPO(首次公開招股)期間以及我們的年報和季報中,我們明確而透明地進行了披露。他寫道:“阿里巴巴在電商以外的許多投資,例如媒體、娛樂、物流和云計算,似乎更多地是欺騙投資者,而不是改善業績。”
萊恩沒有認識到,物流是電商的關鍵元素。阿里巴巴致力于整體的消費者體驗,因此我們通過持續投資去優化快遞體驗。更重要地,阿里巴巴自身并未持有大量資產,增加大量人員。我們主要的物流戰略是與其他公司合作,利用它們的專業性和規模。這其中包括14家主要的物流服務合作伙伴、針對大家電的海爾物流部門日日順,以及我們近期宣布的、與蘇寧之間的物流和統一渠道零售戰略合作。蘇寧是中國最大的電子零售連鎖企業,擁有1600家門店。
阿里巴巴開展云計算業務是因為我們擁有私有技術和規模優勢,這推動了我們核心業務的發展。萊恩似乎并不知道,在美國,亞馬遜也擁有規模龐大、快速增長的云計算業務。
媒體和娛樂對阿里巴巴來說是新業務。我們這一業務正處于發展早期,因為中國的媒體和娛樂市場以往要遠小于美國。我們認為,中國的媒體和娛樂市場未來很有增長潛力,而我們已明確表示,我們將對這一業務進行投資,并在業務發展早期承受損失。
5.萊恩認為,“阿里巴巴集團股東并不實際擁有構成該公司的業務”。他所說的是中國企業的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
這樣的說法存在誤導性。阿里巴巴股東持有控股公司的股份,而控股公司持有中國業務運營子公司的100%股份。截至2015財年末,阿里巴巴86%的營收,以及95%的資產來自全資持有的子公司,而非VIE。通過持有阿里巴巴股份,股東將擁有這些資產,并可以通過股息直接獲得來自全資子公司業務運營的現金流。
中國監管規定限制外資持有某些資產,例如互聯網內容服務牌照。這樣的資產僅提供給在法律上為中國公民所有的實體。這樣的實體被稱作“可變利益實體”,即VIE。阿里巴巴通過協議來確保公司獲得這些VIE產生的經濟利益,而這些VIE的運營業績也被合并至阿里巴巴的財報中。VIE結構被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普遍采用,包括我們的大市值競爭對手百度和騰訊。
6.萊恩基于馬云的個人誠信來攻擊阿里巴巴的企業治理,他提到的問題包括:1)阿里巴巴通過合伙人模式來控制董事會的大部分席位。2)支付寶于2011年被剝離(在阿里巴巴IPO的4年前)。3)關聯方交易。然而,這些指控并沒有事實的支持。
阿里巴巴合伙人對董事會的提名權、支付寶被剝離的原因和歷史根源,以及關聯方交易,已經完全披露在了阿里巴巴的IPO招股書中。我們堅持這些事實。
在阿里巴巴招股書中,馬云曾公開表示,他將在阿里巴巴IPO之前減持在支付寶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使其不超過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而減持的方式不會給馬云及其親屬帶來任何經濟利益。
馬云個人不會從萊恩文章中所說的關聯交易中獲利。萊恩提到的關聯交易包括馬云作為一般合伙人在云峰基金中持有的40%權益(馬云已承諾,將把所有收益分配捐獻給阿里巴巴慈善基金會),以及與華數傳媒之間的交易。
7.萊恩提到“阿里巴巴未能對網站上的假貨進行打擊”,這忽視了在打假方面阿里巴巴采取的行業領先的措施。阿里巴巴已將打假作為對在線消費者和知識產權所有者的首要承諾。
第三方商戶銷售假貨是全球第三方交易平臺運營商共同面臨的風險,eBay和亞馬遜也不例外。考慮到阿里巴巴市場的規模,包括數百萬賣家和數億款商品,對阿里巴巴平臺假貨問題的關注并不奇怪(這與其他第三方平臺運營商遭遇的問題類似)。
阿里巴巴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包括嚴格的下架流程、與司法部門合作制定判例,以及與超過1000家主要品牌和數個行業協會建立合作關系,協助我們的工作。
2013年和2014年,阿里巴巴支出了超過10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打擊假貨,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2014年,阿里巴巴與中國相關部門合作,處理了超過1000個假貨案件。通過這樣的合作,來自18個制假售假團伙的嫌疑人被逮捕,而200家參與制假售假的實體店、工廠和倉庫被關閉。
阿里巴巴持續與相關的政府部門,例如中國的產品安全監管部門和工商總局合作,加強從源頭識別及打擊假貨的效率,從而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以上事實明確表明,萊恩的報道缺乏正直性、專業性和公平性。我們敦促你們發布更正說明,我們也準備好隨時與你們就此展開討論。
吉姆·威爾金森(Jim Wilkinson)
國際事務高級副總裁
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給唱衰阿里者的一封公開信】相關文章:
阿里巴巴培訓報告03-04
阿里巴巴分析總結報告范文09-27
致消費者的一封公開信09-02
消費者的公開信07-24
消費者的公開信09-08
致消費者的一封公開信3篇07-09
致消費者的一封公開信4篇07-03
致消費者的公開信10-21
消費者的公開信15篇09-29
致廣大消費者的公開信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