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精選5篇)
《端午粽》是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新選入的課文,出自屠再華的《嘟嘟糖和小雪燈》。文章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1
一年級組打磨的這節課扎實有效且富有童趣,最后由基本功扎實的曹老師演繹,上得很成功!梳理之后有以下幾個亮點:
1、創設情境,富有童趣
整堂課創設了端午節濃濃的節日氛圍,在這樣的情境中注重
、倭晳T滲透有童趣 一年級習慣培養很重要。曹老師做了很好地示范,在課堂上沒有教條式的“你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而是用游戲的形式滲透,師“請你跟我這樣做”生“我就跟你這樣做”,學生興趣盎然中不知不覺培養書寫、握筆、讀書等習慣。
、诮處煂дZ有童趣 在課伊始教學“端午”一詞時,在日歷中認識端午的時間,老師采用擬人化語言“從農歷的五月開始, 走呀,走呀,走到了五月初四,初四之后就到——初五,端午節到了”多有意思;在復現詞語環節,老師一句話 “現在外婆的粽子也熟了,讓我們一起幫她把詞語粽子放到盤子里與大家分享吧”,很自然地又把學生帶回整堂課創設的情境中,復習鞏固了詞語。
、圩R字方法講童趣 低段識字教學是重點。在教“端”和“粽”兩字,老師把兩字放在一起,讓學生去讀一讀,比一比,發現規律“立”和“米”做偏旁要謙讓空間給右邊的`部件。兒童化語言記住“邊上有人啊,就要有禮貌輕輕收一腳。”
2、目標明確,學得充分
根據文本特點結合學段目標,鎖定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①學法清楚 讀好詞“箬竹葉”、“糯米”;讀好詞組“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教給方法“的”字輕讀,最好藏起來讀; 做好“詞組連讀”;用問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訓練,扎實有效。
②讀的形式多樣 有開火車讀、同桌讀、個別讀、齊讀
③ 習得方法讀好讀好第二三句,繼續遷移運用讀第一段的那句話。 目標相當明確,層次清晰,足足用10分鐘學的過程充分鋪展開。
3、人文滲透,設計巧妙
課伊始,讓學生看圖片猜節日,了解端午習俗,滲透傳統文化;課結尾,在練讀長句子 “一……總會……”的過程中, “端午”自然地替換為“中秋”、“春節”,無痕地滲透愛家,愛親人,有親人付出,我們應該感恩惜福。這兩個點的設計自然巧妙。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2
今天有幸聽了馬老師執教的《端午粽》一課。她設計的新穎,把“端”字的由來放到前面,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最后把吃粽子的來歷以動畫的'形式播放,既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又牢牢地記住了屈原。因為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愛看動畫,所以同學們聽的很認真。 這堂課的亮點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聽了使人受益頗多。首先老師的教態自然大方,總是保持著微笑,讓人感覺很親近隨和。其次,老師的語言簡潔、過渡自然。比如屈原是誰?人們為什么用吃粽子的方法紀念他哪?一起來看動畫片吧!還有馬老師臨場發揮的能力也是很高,例如讓學生夸夸外婆時,學生一時沒想出來,馬老師就笑著說“如果你不夸外婆,以后就不給你包粽子了啊。”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老師的自身素質也鍛煉了學生,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那積極參與的精神和課堂精神集中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的,說明老師平時下了不少功夫。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3
今天,王鳳云老師為大家帶來一節公開課《端午粽》。
王老師執教的《端午粽》一課亮點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聽了使人受益頗多。首先老師的聲音親近隨和。其次,老師的語言簡潔、各環節過渡自然,現將本課的亮點總結如下:
1.創設情境,富有童趣
孩子們對端午粽并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王老師從圖片導入,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盡快進入課堂。
課文中的“肉”字在讀音上學生很容易出錯,在發音中容易出現“1、r”混讀的情況,在教學中,老師著重進行“肉”字的拼音教學,再與生活中的發音比較,引導學生明確正確的讀音。檢查學生識字的環節,王老師采用了游戲“煎雞蛋”的辦法,活躍了課堂氣氛。
2.目標明確,學得充分
根據文本特點結合學段目標,王老師把識字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先把字拿出來,學習之后再回到課文,領會字在句中的意義,做到了學習中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3.人文滲透,設計巧妙
上課伊始,王老師讓學生看圖片猜節日,了解端午習俗,滲透傳統文化;在最后一段的學習中,讓學生學會感恩惜福,學會分享,設計自然巧妙,人文目標得以實現。
課后,一二年級組的語文老師進行了評課,靳芹英校長和教導處的幾位老師參加了評課。老師們針對這節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端午粽》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之一。從導入開始,王老師以我國的傳統節日圖片粽子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粽子的節日氣氛。王老師教態自然、語言豐富,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讓學生體驗并掌握了多樣的識字方法。尤其是游戲檢查識字環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識字教學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樣。從圖片導入到創設情境學字詞,以多種形式識字認字并通過多種形式讀詞語,現場與學生連麥互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層次的學詞語,有認讀,有游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著識字的樂趣。使得課堂充滿低年級的`童趣。
這堂課也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王老師在本堂課中有設計朗讀環節,不過這篇課文偏長,不容易讀,低年級應該如何更好地展開朗讀教學?把課文讀通讀順是不是低年級朗讀教學的難點?尤其在網課中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課堂效率?這些還有待我們去研究。
最后,靳芹英校長對本次活動做點評。她強調了我們的網課要特別注意時間的限制,爭取讓學生二十分鐘的在屏時間學完新知識,剩余的時間離開屏幕,完成讀寫的練習;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把孩子吸引到課堂上來,而不是反復的強調“不準做什么”;養成良好的網課習慣,穿著不能隨意,活動不能隨意,不發言的同學一定要先關閉話筒,還要做好隨時連麥的準備 ,保證課堂的秩序。
對網課的探索,我們才剛剛起步,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4
《端午粽》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之一。從導入開始,俞老師以我國的其它傳統節日圖片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粽子的節日氣氛。俞老師教態自然、語言豐富,運用了四環節的識字教學多樣,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讓學生體驗并掌握了多樣的識字方法。
林淑媛:沒錯,我也有同感,俞老師在識字教學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樣。從圖片導入到創設情境學字詞,以多種形式識字認字并通過多種形式讀詞語,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自由認讀、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齊讀。有層次的學詞語,讓學生充分體驗著識字的樂趣。使得課堂充滿低年級的童趣。
林麗珊:整節課體現童趣。低年級的學習要從整體上把握內容結構,重視激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俞老師想法設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識字欲望。比如闖關和糯米粽來交朋友,精美的小組比賽獎勵貼紙,童趣放松的課間休,一張張精美的幻燈片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讓學生在美得感染下,喚起學習的欲望。這正符合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情感。
李麗梅:俞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學習。當然,聽了這堂課也有讓我思考的地方,俞老師在本堂課中有設計朗讀環節,低年級應該如何更好地展開朗讀教學?讀詞語、讀課文有拖讀現象,把課文讀通讀順是不是低年級朗讀教學的難點?這些還值得我們去研究。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5
《端午粽》這篇課文選自屠再華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十分貼合學生的童年生活,課文圍繞著端午粽,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花樣以及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粽子的樣子和種類時,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同學都非常喜歡吃粽子。于是我便讓同學們展開討論,聯系自己的所吃過的粽子,為大家介紹一下粽子的樣子、味道、花樣等,由此也可以鍛煉一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長句子比較多,我便讓同學們反復閱讀,邊讀邊學邊體驗,剛開始有同學讀不準字音,例如,“一”字的變調掌握得不是很好,還有一些同學停頓處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對長句子進行內容分解,明白句所表達的內容,再進行反復練習。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個句子比較長,但是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在指導讀長句子時時,首先,引導孩子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關鍵的事物(箬竹葉、糯米、棗),然后再引導學生發現這些事物的具體特征(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并讀好這些“的”字短語,最后通過找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時的順序(用……包的,里面,中間),從而發現這句話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地描寫了粽子的樣子。通過這三個小步驟,學生對這個長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反復閱讀,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本課最后一段還講到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教學過程中將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以放視頻的形式講給同學們,他們都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還有同學聯系生活經驗分享了關于端午節的其他習俗,例如,賽龍舟、編五色花繩、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潛移默化之中也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端午粽優質課評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優質課評課稿03-11
關于白鵝的優質課評課稿06-24
語文優質課聽后評課稿(通用15篇)10-11
教研員數學優質課競賽評課稿06-14
《初中化學市級優質課評比》評課稿01-06
初中英語優質課評課稿優秀11-01
道德與法治優質課評課稿(通用17篇)08-18
初中英語優質課評課稿(精選10篇)04-19
初中英語優質課評課稿(通用14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