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華民族大家庭》評課稿
評課一般評議所授的這堂課在教學上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否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接下來小編搜集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評課稿,歡迎查看。
今天,我校洪XX老師執教了一節《中華民族大家庭》。這節課,整體看,課堂氣氛寬松、活躍,師生關系融洽,互動積極,有效,學生參與全面,達到了預設目標。這節課可以看出如下特點:
一、準確把握教材,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旨在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不同民族在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方面存在的差異。認識到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歷史傳統、文化信仰和地理環境的不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主要是讓學生感受56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從而產生探究的熱情。讓學生自主體驗多彩民族,為此而自豪,產生民族團結的感情。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的民族狀況,認識各個民族在中華大家庭中的地位作用,懂得民族團結的意義。
二、轉變教師角色,引導學生有效開展探究學習。
洪老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把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通過多種方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全課通過四個板塊逐步達成了學習目標。
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又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上課伊始,洪老師組織學生聽歌曲,一曲《愛我中華》,唱出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學生們邊聽邊體會歌詞含義。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匯報,讓學生說一說聽到了哪些內容?由此引出課題,通過對課題的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完成了第一板塊的任務。
在第二板塊,組織學生了解民族知識。
首先了解少數民族名稱,分組閱讀,組內分享,全班交流。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人民幣上找少數民族,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到“少數民族就在我身邊”,增加其親切感。
然后,了解民族分布特點。
出示民族分布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西南部是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地區,明確中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
接著,引導學生說出五個自治區。明確我國除了五大自治區外,在一些少數民族比較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還建立了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這樣就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權益,體現中華民族是個和諧平等,團結統一的大家庭。
再通過圖片展示,引導學生感受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從而增強學生“全國人民一家親”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三板塊,了解民族風情。
首先出示要求,引導學生找出各民族有哪些民族風情,把自己學到的內容在表格相應的位置畫上對號。再比一比誰的收獲更多。
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來了解掌握各民族的民族風情。這里重點介紹了漢族人口、漢族的祖先、漢族的語言文字。并說明漢字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之后,通過闖關法,檢驗學習效果。
“比眼力”猜服飾,加深學生對一些少數民族的典型服飾特征的印象,進一步體會民族風情的多樣性。
看圖片,猜民居,檢驗學生對部分少數民族民居的掌握了解程度,明確民居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與民族傳統相適應。
聽歌曲,看表演,猜民族,使學生在游戲中感知少數民族的文化,加深對各民族的民族風情的印象,提高對少數民族的認同感。
這一部分,教師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靈活運用“比一比”“看一看”、“聽一聽”、“猜一猜”等方式來引導和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大大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和活動性,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第四板塊,情感升華。
通過以上的合作、探究、交流,學生們已經了解了各民族雖然有不同的服飾,不同的民居,不同的歌舞,但我們都融為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無論人口多少,無論身在何處,都是心心相連的兄弟姐妹。
教師出示民族集體照——56個民族全家福,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個多么溫馨幸福的大家庭,這是一個多么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最后,師生共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歌》,升華學生愛家鄉愛祖國情感。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課堂生動活潑,輕松自然。
本節課,洪老師靈活運用了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興致濃厚、輕松自然。
1、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自主探究,集體交流,動腦想,動嘴說,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發展。
2、 闖關驗收:在進行檢驗時,為了激發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洪老師有效地利用了闖關法,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高,學得更積極,效果也更好。
四、板書設計,內容簡練,中心突出。
可見洪老師能全面把握學段和課時目標,能夠準確提煉教材的核心信息。
五、課前準備認真充分。
洪老師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如印制了學習單,設計制作了課件,搜集了大量的民族資料,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這在課堂進行中能很清楚地看到。
六、幾點建議
在教學中,有些地方還是有改進提高空間的。如有些答案,通過學生探究交流,可以找到,老師就不要直接說出來;
可以補充一些問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習俗都有哪些?哪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哪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少?
教師的點撥評價,應更為及時,更有激勵性。
在了解了少數民族分布后,可以加入黑龍江省內居住的民族名單。加入紅旗滿族鄉的情況。
可以留個作業:你對哪個民族最感興趣?搜集這個民族的資料,帶到班級板報上進行展示交流,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這節課,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實現了學生生活經驗的豐富和愛國情感的提升。通過這節課可以看出,洪老師是個很有潛力、很有發展前途的老師。我堅信,將來洪老師會給我們呈現更為精彩的課堂教學。
【《中華民族大家庭》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06-24
趙州橋的評課稿06-25
《麻雀》的評課稿08-13
景陽岡的評課稿08-24
Holidays評課稿06-05
《電壓》評課稿06-14
《aoe》評課稿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