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與單位換算》的評課稿
《小數與單位換算》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計量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點移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學習的。把名數進行改寫,涉及低級單位、高級單位,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此坪唵蔚囊还澱n,其實一點都不容易。李老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單位換算過程,體驗了方法的形成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1.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性和實用性。
李老師采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導入新課,讓全體同學置身于解決按高矮順序,給小朋友排隊的情境中,“觀察數據,你有什么感覺?”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單位、不同形式的數據太亂了,需要改寫成統一的形式,以便于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改寫成相同計量單位的數的必要性。同時很自然地引出了名數的改寫,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在樂于幫助小朋友的情境中,積極投入到新知探究中。
2.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
《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诒竟澱n中,李老師給足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膽放手,充分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李老師因勢利導,讓孩子們一步步引出名數改寫的不同方法。讓每一個學生既感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又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了知識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學。同時,也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單位換算不僅要用到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還用到單位的進率,課前,李老師適當的進行鋪墊,回憶單位進率,明確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然后進行新課教學。教學中,在學生自主得出多種換算方法后,通過“觀察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們怎樣進行單位間的換算?”小組交流,從而得出結論把低級單位的數改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把高級單位的數改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最終得到了一個比較方便、快捷的改寫名數的方法,即先看單位——確定方法——找進率——利用小數點移動的方法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李老師的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借鑒和學習。我自己在教學這節課時,可能會將單名數化單名數和復名數化單名數分開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
【《小數與單位換算》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小數》評課稿(12篇)01-10
《認識小數》評課稿12篇01-10
《認識小數》評課稿(精選12篇)01-10
《認識小數》評課稿(合集12篇)01-10
《認識小數》評課稿精選12篇01-10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3篇)01-17
小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3篇01-17
數與形評課稿01-19
平移與旋轉評課稿01-14
圖形與變換評課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