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樹木評課稿
教學內容: 遼海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認識樹木》一課。在教學中,祁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整節課祁老師精巧的教學設計,充滿激情的演繹,讓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靈動的課堂。讓我們驚喜地看到,孩子們在一次次活動中已經走進文本,做到了回歸生活,體驗深刻。縱觀本節課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本節課,從新賞樹木開始,自然過度到樹的組成、樹的分類、樹葉的狀態、愛護樹木,每一項活動的設計都能較好的體現了本課的宗旨。整節課的教學內容也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在課堂上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師生、生生互動和諧,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2、教師注重了營造愉快、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祁老師很善于營造互信互賴的'心理空間,讓自由、平等、和諧的精神充盈其間。應該說整堂課教師的教態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終面帶微笑,給人以親切感。當學生觀看圖片,學生匯報的時候,老師都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談或給學生示范,真正成了協同學生進入課堂的伙伴,學生學習的共同體。
本節課值得商榷的問題條理似乎不太清楚。教師一會講樹,一會講葉,讓學生難形成一個較強的知識體系。內容的寬度和深度好象還不夠。如樹的種類和樹的分類都還有很多知識可講。還有,《品德與生活》課除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情感,這樣才好與科學、自然區分。如果教師讓學生了解樹木與人類唇齒相依的關系會激發學生熱愛樹木的情感。
總之,暇不掩玉,祁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教學流程自然,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老師能夠發揮良好的素質與主導能力,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充分發言,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教學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品德與社會課。
【認識樹木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乘法》評課稿01-14
《認識位置》評課稿12-31
0的認識評課稿01-18
面積的認識評課稿01-15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01-14
大數的認識評課稿01-06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12-31
《大數的認識》評課稿12-30
認識時間評課稿(6篇)01-19
認識時間評課稿6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