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評課稿范文
《望月》這篇課文清新俊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美文。課文寫了作者在甲板上欣賞月亮,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趙老師緊緊扣住文眼"望月",以月為主線,引領學生欣賞江上之月,品讀詩中之月,感悟心中之月,沉靜在這安詳幽美的夜,享受望月的樂趣。這篇課文景美,境美,情美,處處滲透了美。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具體表現在:
一,讀悟結合感受月色美
這篇課文既有豐富鮮活的語言表達,又有優美如畫的意境呈現,但美的文字,美的意境惟有靠學生自己去感悟才能領略,才能發揮它的文學功能和育人功能。教學中,老師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細細地讀文字,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并進行交流,學生都從課文中讀出了生動優美的圖畫,領略了文字背后那美的意境。而輕柔的音樂聲更是以有聲襯無聲,學生在閱讀感悟文字之美時,增加音韻之美,把文字之美與音韻之美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從而更好的營造了月夜安詳靜謐的意境,更好的感受到了月色的美。
二,品味詩意飽蘸詩文美
月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愛,他們潑墨揮毫,抒發情懷,可以說漢民族文化有月亮情結。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情動于衷,而言于外"。教學時關鍵是要觸動學生的情感區域,學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傾瀉。在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淺嘗輒止,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自由選讀關于月亮的詩句。而是更深入地引導學生去品味詩句所表達的情思,學生自然進入了美妙的詩情畫意之中,學生的情感在心靈與詩句的對話中滋生。作者的情感,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通過文本而產生共振共鳴。這時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同一個月亮,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達,從而將整個身心融入到課文意境之中。
三,放飛心靈創造想象美
兒童是想象的天才,如果我們能給學生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讓每顆渴望飛翔的心靈都飛起來,那我們的課堂肯定充滿了生機,活力。在這個片段中,教師就給了學生一對"翅膀",教師讓學生優美的音樂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讓他們在創新的天空自由翱翔。孩子們用童眼看月亮,一個個精彩的回答使教學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教學建議:
望月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了月下江景的安詳與靜謐,課堂教學中,雖然也制作了PPT,選配了音樂,但在環境氛圍的營造上還欠缺了些,學生未能入情入境地去感悟,去朗讀。品讀古詩句的含義后,更可以讓學生通過吟誦傳達詩人的情懷,表達月色的美,從而更好地讀出詩韻,做到情與境的水乳交融。
美文需要美上,在預設時,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與文本相匹配的教學語言;在實踐時,可以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講述,適當的肢體語言來營造安靜柔美的教學氛圍。
【《望月》評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