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對稱圖形》評課稿
一、總評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感知——操作——體會”來獲取知識,遵循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的理念,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上做文章,使值的我學習的一節課。
二、值的我學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數學教學決不能脫離生活實際,進行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的教學。因此,這節課王老師從孩子們喜愛的話題入手,“春天到了,天氣暖和起來了,美麗的昆蟲也都飛起來了,看,一只美麗的蝴蝶飛在了我們的屏幕上”,讓學生在教師敘述的意境中,初步感知蝴蝶的對稱美,接著讓學生再次感受人們利用自然界的美創造出對稱的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再次感知物體的對稱性。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軸對稱圖形,并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這一知識的形成層層深入,逐步從生活走向數學;后面的鞏固練習,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判斷各種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又把數學融入了生活。真正實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2、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王老師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再到后面的美麗的軸對稱物體的欣賞,都為學生樂學、好學創設了豐富的情境。而讓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4、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探討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軸對稱圖形》一課,就教材特點來說,很容易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但本節課有點欠缺,原因是教師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兩邊完全一樣、兩邊完全重合)強調的不夠。
2、探究新知的教學環節有點零亂,應做適當的調整。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6篇)01-12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6篇01-12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集合6篇)01-13
圖形與變換評課稿01-14
圖形與變換評課稿3篇01-14
認識立體圖形評課稿2篇01-01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