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

時間:2024-10-24 19:12:06 曉鳳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

  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 1

  《沉香救母(二)》是上個故事《沉香救母(一)》的繼續與延伸,主要寫了沉香不畏艱險、劈山救母的過程,要求學生能體會出沉香英勇救母的赤誠之心,懂得從小就要孝敬父母、關心他人。俞老師執教《沉香救母(二)》第二課時,教學扎實,重點突出,亮點多多。

  一、語言簡練,要求明確

  俞老師的基本功非常扎實,教態親切自然,她提出的每個問題,出示的要求表達得都十分簡練,指向明確。如用上全部的詞語說課文的內容,如默讀就是用眼睛看,嘴巴不出聲,在心里讀,如從圈畫的詞語中感受到了什么,再如用數量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等等。同時,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她還注意耐心傾聽,鼓勵學生將句子說完整。

  二、加強詞語的教學

  俞老師重視課文中關鍵詞語的教學,要求學生在讀書時注意圈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學第一自然段時,俞老師讓學生通過找出“救母心切、奔”這兩個詞,體會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從而讓學生讀出感情。教學第二自然段時,俞老師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數量的詞“多少座”“多少道”“一個個”“一道道”和“幾只”“幾口”,體會沉香在路途中所遇到的艱險,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從而讀好句子。在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從文中獲得了充分的情感體驗。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則提醒學生在讀中圈畫表示沉香動作的詞“望”“想”“舉”“劈”“撲”,感受沉香的心情。

  三、注重成語的積累

  在教學課文中,俞老師相機送給學生一些成語,例如在教學到沉香翻高山,跨深澗時送上“跋山涉水”,在沉香只吃幾個野果,只喝幾口泉水時送上“餐風飲露”,在沉香磨出血泡,劃下血痕之后送上“千辛萬苦,千難萬險”,并且貼在黑板上。這些成語不僅概括了句子的意思,也讓同學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積累了更多的詞語,一舉兩得。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是課文的結束,但也是故事的一個留白,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俞老師教學此環節時,鼓勵學生想象沉香可能說出的話,然后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適當的指導,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識字寫字教學扎實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抓“救母心切”一詞時,俞老師不忘教學生字“切”,引導學生復習部首查字法,說一說“切”字的部首,除部首以外的筆畫數,組詞及意思,再理解“救母心切”意思,感受沉香救母的急切心情。當學生感受到沉香救母的孝心時,俞老師也不忘教學生字“孝”,鼓勵孩子用多元的方法(加一加、熟字換部件、熟字去偏旁)來識記生字,教師的范寫工整美觀,為學生樹立了書寫的榜樣。在本課的最后,俞老師再將“救”“敗”兩個具有相似點的生字放在一塊教學,利于學生的識記與書寫。

  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 2

  史老師的《沉香救母》,幾乎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小小的設計都有漢字教學,教師通過漢字的音、形、義的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對這個漢字有了形象的、畫面感的認知,更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感知。課的伊始,史老師引領學生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短短四個字,老師便做足了文章,在板書“救”時,老師請學生想想怎么記,老師提示,“救”的左邊是個“求”,右邊反文旁代表手,當你遇到危險求別人幫助時,別人便伸出了援手。字形和字義的巧妙結合。像這樣信手拈來,不經意的生字指導,課堂上真的是隨處可見,這就說明,漢字教學已經成為史老師的一種教學習慣,提筆即練字,練字即教字,就像人們癡迷一種事物一樣,史老師對漢字文化、漢字教學的癡迷已經深入骨髓。在教學“切”時,老師說,你們瞧,“切”的右邊是把刀,沉香此時的心情就像心頭懸著一把刀一樣痛、一樣急。就是這么巧妙的一句話,不但讓孩子記住了這個字,更緊密聯系了課文。在老師的心中,每一個漢字都在無聲地訴說,老師也在教學中努力地讓學生意識到這一漢字的魅力。再看“磨”和“劃”這連個字,老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連個字的字形,一個石,一個刀,想象一下沉香身上的傷痕是什么磨出來、劃出來的?引導學生透過漢字的字形將課文中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想象出來,讀懂漢字說的話。最后,一個“翻”字的教學,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說,“翻”原指鳥兒上下飛翔,沉香翻的會是什么樣的山?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學生畫下了陡峭、高聳的山,老師又順勢借助學生所畫的山引導學生理解“深澗”這個詞。最后,學生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沉香會怎樣,這一環節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沉香這一路上的險。

  第三節課,設計得更是精妙。每一個環節設計得都是如此精心,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小細節,都暗藏著老師的用意,都是在為課文理解服務。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都是一節優秀的課堂。課的伊始,范老師用出關鍵詞,猜寓言故事的方式,揭示寓言故事的特點,故事短小,留下思考,引出“寓言故事”。接著,范老師給孩子看了課文的插圖,讓學生猜哪個是“鷸”,引導學生關注“鷸”字是鳥字旁,所以“鷸”是一種鳥,并關注“鷸”嘴巴長的特點。認識“蚌”,關注“蚌”的特點,點出“殼兒”就是“蚌”制敵的法寶。關注它的動作“夾”,并出示圖,結合字理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最后引出課題“鷸蚌相爭”。這一環節設計巧妙,引導學生關注兩種動物的特點,一個嘴尖,一個有殼兒,一個啄、一個夾,相互爭斗。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感受“鷸”和“蚌”的針鋒相對。這一環節,老師只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做一件事,就是指導學生真正讀懂課文,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讀。在鷸和蚌剛開始的交鋒中,教師指導學生讀出威脅、毫不示弱的語氣。同時學習生字“毫”和“弱”,結合古文字,字理等學習,進而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內容美后,教師又來了個巧妙的設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語言的形式美。教師將“鷸”和“蚌”的對話分兩列出示,并師生分角色讀,讓學生思考感受到了什么?這樣一個設計便幫助學生感受到了“鷸”和“蚌”的針鋒相對。

  后面的設計更是本課的一大亮點。別的老師上到這兒,也許課就進入尾聲了。但范老師沒有,她引導學生關注“鷸”和“蚌”最后相爭的“筋疲力盡”。這時,老師請同學們把“鷸”和“蚌”的對話再讀一讀,讀出“筋疲力盡”的語氣。一些孩子讀得很棒,孩子們的表現也讓這節課更加精彩。

  兩節課聽完,如醍醐灌頂,漢字如一個個小精靈縈繞在課堂的方方面面,為課堂增光添彩,不僅讓大家感受到了課堂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怎么行啊!

【語文《沉香救母》評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評課稿12-20

語文評課稿01-08

語文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3-21

小學語文評課稿06-20

《比尾巴》語文評課稿04-23

語文《背影》評課稿02-12

《翠鳥》語文評課稿11-15

語文《燈光》評課稿12-03

守株待兔語文評課稿10-04

語文評課稿優秀11-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上悠亜国产精品一区 | 日本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公厕 |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