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評課稿
《紙船和風箏》是二年級上冊第20課,語言生動,內容充滿童趣有趣。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文章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簡潔生動、童趣盎然,故事性強。章老師把我們帶入到一個有趣的童話世界里,讀中學,學中練,扎扎實實地落實每一個知識點。這堂課亮點很多,我就主要說以下幾點:
第一大亮點是:隨文識字,扎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章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實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如:老師在教學句子的時候,隨文識字,教學了“扎”,這個字是多音字,并且在區分上有難度,老師讓學生把豎彎鉤想象成一條繩子,一起伸出手繞圈扎緊,理解字意,并拓展了“扎辮子””包扎”,通過圖片理解“扎風箏”。
另外,老師還形象地區別了“漂、飄”。老師引導學生讀這兩段話,并出示這兩個字問學生發現了什么?學生通過部首理解字意,并能帶入運用。這些活動環環相扣,整個教學活動生動活潑,扎實有效。
第二大亮點是:課堂生成,趣味橫生。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章老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章老師通過精美的課件和簡筆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了地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學生大致能通過板書積累第一段,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第三大亮點: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并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低年級段朗誦訓練是重點,章老師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扎實地感情朗讀指導,使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這樣在讀中感悟課文容,讀中理解了詞語。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如課中有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抓住三個讓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原因:①收到紙船和風箏;②收到松果和草莓;③收到祝福的話,讓學生體會他們高興的心情。讓學生說祝福語。體會正確地使用祝福語,并能感受祝福語使人變得更加開心、自信。用造句的方法理解“樂壞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語言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拓展“熱壞了”“高興壞了”“急壞了”……再次帶入到情境之中,一句一句指導后,又訓練學生朗讀整個自然段。這樣,由易到難,環環相扣,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總之,章老師執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