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評課稿(通用5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為大家帶來《年月日》評課稿,快來看看吧。
《年月日》評課稿 篇1
聽了陳老師執教的數學《年月日》感受很多,這節課上的非常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重點、難點把握準確,知識講解清楚。
陳老師對教材能夠認真鉆研,抓住教材特點,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并能圍繞重點設計教學方案,層層深入,注重知識的點撥探究,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有效地運用于課堂中。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重點突出。通過交流、練習等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渡自然,教學中善于鼓勵,真誠關注學生自信心的樹立。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了一種寬松、平等的教學氣氛,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表達,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對教學難點,能夠采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拳頭記憶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或歌訣記憶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日永不差),增強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整節課都是通過韓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說、想、發現探究新知,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其中陳老師組織大家通過觀察年歷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識點,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了這一知識。陳老師還給學生創造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去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做到了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新知識的探究。
三、評價及時合理
陳老師十分重視有意義的合作學習,并重視教給學生合作的策略,及時對合作好的學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比如,學生小組活動時,先討論應該怎樣填才能讓別人一看就明白哪幾個是大月,哪幾個是小月,最后請小組代表發言,這樣的合作是有意義的合作。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發現、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數學知識,讓每個學生都學到了有價值的'數學。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創造思維能力的鍛煉?傊、整節課,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四、板書設計合理
板書設計能突出重點,能讓學生很清楚的看出年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年大于月、月大于日,而且印象深刻記憶扎實。突出了本課的難點。有利于同學更好的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陳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節成功的課,使我受益非淺,也帶給我一些思考:怎樣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發展,怎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愛的課堂。
《年月日》評課稿 篇2
勝利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在認知領域做文章,而應在兒童發展的全方位上下工夫,特別是在情意領域努力去發展兒童的素質。本節課的教學,試圖運用多種手段,多方面激發同學的情趣,培養他們的非智力因素。
一、積極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
本課的情境創設主要包括:
1、生活情境的導入:課一開始,羅老師利用奧運會揭題,再找一找自身認為重要的日子,利用同學非常熟悉而感興趣的話題引出對本課的學習,同學一開始就充溢的好奇,有學習的欲望。這種生活情境的創設是非常有利于同學接受。
2、問題情境的探究:高而可攀的問題情境是引發同學好奇心、求知欲的源泉。本課從同學觀察年歷片后直接拋出問題:通過自身的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然后欲想通過同學對發現信息的整理,再次觀察整理好的信息,有何發現,從而引出對本課重點內容大、小月的學習。但是由于高估了同學整理信息的能力,課上,有些重點問題提問的指向性不夠明確,對于同學探究活動的要求不夠清晰,導致在這一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沒能完成課前預設的目標,即在一定量的.時間內,用表格的形式將12月份按天數的不同進行分類整理,然后通過觀察,進入對大、小月的學習?赡茉谔骄看、小月的分類上,過于理想化和復雜化,可以讓同學通過觀察,直接進行分類,然后再在分好類的基礎上學習大月、小月以和特殊月的天數,這樣可以,比較符合同學的學習,因為他們已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課上的學習,只要將他們以前的零碎的知識碎片進行整理,形成知識網,讓它們逐漸系統化。由于這一環節的處置不當,導致后面比較精彩的練習題沒能在寬松的時間內讓同學盡情地發揮。由此,本可以讓同學在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因此,我們要機智地處置非預設、新生成的課堂問題,讓我們在變化的課堂上找到合理的應對措施,讓它放射出異樣的光彩!自身在此過程中,也能讓自身成為一名激發同學情趣的高手。
3、游戲情境的鞏固:本課在鞏固練習中,設計了一系列游戲環節,如讓同學說說“你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小月”以和教師報一個月份,是大月由男生站起來,是小月由女生站起來,誰站錯或站慢就算輸了,用這兩個小游戲來鞏固剛學完的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知識。在這些游戲中,同學不只和時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對學習充溢的無限的興趣。
二、適當的褒獎激發。
在課上,應該十分注重對同學的回答和學習探索活動的充沛肯定評價。一些簡短、確鑿的贊許,可以讓同學獲得愉悅和勝利后的精神滿足,成為同學學習行為輸出后的正向反饋,又能強化同學的學習動機。在課上,我們雖然有一些比較常見的的語言評價,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但我們應該用更豐富的語言來關注同學的細節,讓他們體會到自身的學習被他人肯定的美好感受,從內心呼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能獲得預期的充沛而又和諧的發展。
《年月日》評課稿 篇3
王老師的這節練習課內容設計非常豐富,題型形式多式多樣都緊扣本單元的重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數學生活化
練習課對學生來說數學味太濃,但王老師以我們學校慶祝六一游園活動情境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先寫出今年六一用兩中不同格式表示年月日,到最后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餐廳營業時間多長和媽媽出差幾天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練習層次性
本節練習課的層次性非常明顯,并且又有針對性,每題練習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知識點進行了復習鞏固以及知識上的補充,如計算經過的天數和周年,方法上有相似又有不同,王老師讓學生通過比一比,對知識的一種延伸。
三、學習方式單一
整節課幾乎采用個人獨立思考方式,雖然學生獨立思考空間很多,培養了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淡化了與同伴合作交流能力,我們應在其中找到這些學習方式整合的一個平衡點。
四、優化教學設計
一節課知識點很多,沒辦法做到每個點都落實,我們要有選擇性地選幾個點。王老師一開始用今年六一兒童節引入,是否將這個情景把所有知識點貫穿起來,學生學得有趣,教師引得輕松。
總之,行走在練習課這條路上,我們的思考不斷,共同進步。
《年月日》評課稿 篇4
《年月日》是小學階段“量與計量”知識板塊中的一節概念課,譚老師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引導探究、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了大月、小月、特殊月。利用多種方法識記大月和小。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老師在教學中充分當天的情景讓學生記下這個特別的日子和時間。并從生活中說出自己知道的年份和日子,讓學生感知時間單位,引出了新課年月日。
2.在探究新知時,讓學生充分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年歷卡,在學生觀察發現,找出大月、小月和2月特殊月份,突破了本課的'重點。由于年月日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譚老師給學生創造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去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其中謝老師組織大家通過觀察年歷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識點,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了這一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利用年歷卡反復的標出大月和小月,,拳頭法等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的識記方法,給學生識記的時間。
3.在教學中,教師能熟練的操作多媒體設備,使得教學的效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年月日》評課稿 篇5
《年月日》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了時間單位“年、月、日”之間的基本含義以及內在聯系;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判別平年、閏年的方法。其中判別評閏年的方法是教學難點。馬老師,作為一位剛到我校執教三個多月老師,在此次課堂教學評價中能結合我校的“五環節”教學模式進行,難能可貴。下面我也從這五個環節進行簡評。
導入部分,馬老師用三張圖片引出了課題,年月日,初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環節:學案引導,自主學習
在本環節,馬老師結合教材設計了四個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學:一、通過填寫20XX、20XX年各月的天數認識大月、小月;二、記憶大、小月的方法;三、通過填寫19XX年到20XX年2月的天數,初步知道平年、閏年;四、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孩子們也做到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由于知識點較多,因此馬老師給與了孩子們12分鐘的充分自學時間,讓孩子們能靜心、盡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得很好。
做得有點欠缺的是:在整個自學環節,老師對孩子們的指導不夠,沒有及時的、有目的的對學困生進行指導,沒能及時發現問題或與眾不同的想法。其實這一點在剛教學完,馬老師就已有所察覺,并把這些寫在了反思之中。
第二環節:組內交流,合作提高
此環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之間交流為主要學習手段,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孩子們的交流比較熱烈,能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學分享!靶嵌嗵炜樟粒硕嘀腔蹚V”這樣,孩子們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交流,做到了集思廣益。
欠缺的地方在于:在6分鐘的小組交流中只有學生讀自己答案的聲音,教師沒有參與其中進行指導。
第三環節:展示互動,評價激勵
此環節,各小組能根據抽簽的情況進行相關內容的展示,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情況及時補充、點評,而且也能與同學互動。如第二小組展示拳頭記憶法(21:27)、第三小組關于平年、閏年的展示(23:54)!氨鶅鋈叻且蝗罩闭n堂上孩子們有條不紊的'講解,正體現了馬老師平時課堂上對孩子們學習習慣的精心培養;另外在此環節,馬老師也能及時抓住時機進行點評(如24:22)。
欠缺的地方:個別組學生的展示、點評聲音過小(21:27,24:38),說明孩子們沒有放開,個性不夠張揚;教師的激勵評價有點少,對于學生表現精彩的地方要及時評價(22:08),可以先對前一小組的展示進行評價,而后補充“年月日的兒歌”;在這里,還想說的就是在這一環節,該強調學生記住的,還是要強調,如記憶大小月天數的方法,如平年閏年的判斷,可以隨機出示個年份讓學生判斷,比如老師出生的年份等。
第四環節:引導探究,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要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隨即拋出充滿智慧挑戰的問題。本節課的難點是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在學生展示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展示、補充,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26:35)”為什么是“一般”?可以作為一個拓展的內容,把課堂知識延伸至課外。
第五環節:練習鞏固,達標測評
本節課的達標測評有四道題,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從答題情況來看,多數學生都完成的很好。
最后的“自我總結”部分,孩子們也能積極把自己本節課的收獲一一盤點。
總之,馬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整節課透露著一種扎實、平實、真實的美。美呢,體現在精心設計的流程美,學生有條不紊的講解美,加上馬老師絕不缺乏的那種樸實美。
當然,課堂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于本節課我也有一些小建議:
1、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進行鞏固練習。如通過小組同學自己的生日來鞏固大小月的天數,通過家長的出生年份鞏固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和家長互動,課堂氣氛一定活躍,孩子們的興趣也一定高漲。
2、要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良好品德教育;
3、板書要有針對性。如年月日在書寫時可以用字號的大小來表示時間單位的大小;板書時,盡量讓學生看到,引起學生的重視;
4、讓小組長抽簽決定展示內容的做法很好,但需要教師在自學之前交代清楚。
另外還有一些困惑:
1、先做完達標測試題的學生該做什么?(30:21)是該同質核對,還是該等待老師一起核對?達標測評題的檢查怎樣做較為合理?
2、導學案上寫什么?我們要根據教材,設計導學內容,如果把書上的內容搬過去,還不如直接看書來得直觀清楚;可是,如果不搬,寫什么?在備課時我們就很迷茫,比如說這節課,導學案上的許多內容與書上的重復,那么該如何讓教材與導學設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呢?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批評指正,謝謝!
【《年月日》評課稿】相關文章:
《年月日》評課稿07-13
《年月日》評課稿(精選10篇)04-19
《年月日》評課稿(范例3篇)10-12
《年月日》評課稿(通用6篇)06-18
小學數學《認識年月日》評課稿10-08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荷花評課稿06-22
音樂的評課稿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