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雨沙沙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雨沙沙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版)中強調:“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歐老師的合唱課《小雨沙沙》正是在這種課改背景下進行的有益的合唱教學嘗試。
《小雨沙沙》是一首音樂老師們都很熟悉的單聲部歌曲,一般放在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材中。而歐蓉老師的這節課,同樣是歌曲《小雨沙沙》,同樣還是在一年級教學,不同的是提高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要求學生能用簡單的二聲部表現歌曲《小雨沙沙》,這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對于執教的老師來說,都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通過觀摩課例,我們發現,歐蓉老師的合唱教學不僅是達成了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歐老師巧妙的合唱教學形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供學習和借鑒的小學低年級合唱教學開展的有效方式。
情境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盡快將學生帶進學習情境的方式。所以,歐蓉老師創設了“春天小雨”的情境,在情境中進行節奏練習,在情境中進行發聲練習,在情境突破教學的難點。如讓學生模擬小雨的聲音:2/4沙— |沙— |沙沙沙|沙沙沙||,這不僅是一條簡單的節奏練習,而是歌曲二聲部旋律的主體節奏,歐老師巧妙的從這條節奏切入教學,不僅是起到導入教學的作用,而是一舉幾得。即讓學生熟悉了二聲部的節奏與旋律,又利用這條節奏加上音高進行發聲練習,同時突破了二聲部學唱的難點,為后面的二聲部合唱做了充分的鋪墊。教學材料運用充分、高效、巧妙,讓人不得不佩服歐老師的教學智慧。
歌曲的學唱,歐老師沒有采取讓學生覺得有些機械的聽唱法,也沒有采取讓學生覺得枯燥的視唱法,而是采用了一種學生樂于參與表現音樂的方式,讓學生在多次聆聽表現中,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小雨沙沙》。一種方式是動作參與表現。讓學生用動作參與表現歌曲,即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節怕感、動作協調感,同時讓學生熟悉的歌曲旋律。二是歌聲伴唱的方式。歐老師讓學生在情境中用“小雨歌聲”的為“種子的歌聲”伴唱。這是讓學生初步嘗試二聲部合唱,但于學生而言這是一種音樂表現游戲,且游戲的方式學生很喜歡。《小雨沙沙》的學唱和二部合唱,就在歐蓉老師巧妙安排中,在愉快的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完成了,很好地達成了該課二聲部合唱的教學目標。
唱歌課應該以聲音表現為主,而不應該過多地采取非聲音表現的方式表現,如舞蹈參與、綜合表演參與等。唱歌教學中,應強調用“好的聲音”和“多種演唱形式”將“演唱表現引向深入”。這是我對于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的認識。我想歐蓉老師這節課唱歌,充分體現了“將演唱表現引向深入”這一特征。如果我們的唱歌課,從一年級開始就能如此要求,六年之后學生小學畢業,學生的對于歌曲的演唱表現能力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想象。為此,讓我們堅守我們的音樂課堂,堅持以“提高學生學唱表現技能”為主體的唱歌教學總方向,繼續努力。
【小雨沙沙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
荷花評課稿06-22
《排球》評課稿09-02
《新聞》評課稿10-31
坐井觀天評課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