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1
本學年是三年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重點鎖定“強推廣,凝特色”,同時,繼續深化基礎學科課程改革,凸顯律動課堂的特色,全面提升巴蜀課程品質。形成創造與個性共生的課程文化:課堂因學生而變、管理因學生而變、課程因學生而設。
黃老師執教的一年級唱歌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一、能把知識點巧妙的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這節課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初步了解和感知音的高低,并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感受。黃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訓練,例如:生活中布谷鳥和牛媽媽的聲音、小朋友和老爺爺的聲音等,讓學生很直觀、充分的認識音的高低,不抽象。然后從生活中音的高低過度到音樂中音的高低,例如:音樂中碰鐘和木魚的聲音,鋼琴彈奏的音,這就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體現了學校“尊重”、“激發”、“共生”理念中的“尊重”,它體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生和生之間的互動,個體和群體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體現了對孩子個性的培養。
二、抓住音樂教學的特征,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興趣是興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黃老師利用《我是人民小騎兵》的故事,主人公小巴特去草原上當自愿者,為牧民們放牧、幫牧民們擠羊奶等活動去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三、教學細膩落實,為了建立學生音的高低的概念,老師從生活中音的高低到音的高低再落實到歌曲中音的高低,不停的和孩子們一起用探究、尋找的方法,通過手找音的高低,童謠,體現了教學的循序漸進,以學生的`能力定教,注重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的玩中學,學中玩。
四、教學環節非常清晰,整個課堂結構從探知、創設情景、設疑,給孩子一個探究問題的空間,把學習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認識音的高低,最后達到了“共生”,孩子們能夠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不僅學會了音樂知識,而且體會了音樂帶給孩子們的美感,達到了教學目標。
五、教態自然大方。老師的教態親切、大方、自然也是這節課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案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黃老師積極投入,深入思考。在設計時,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探究過程,教與學思路和師生雙邊活動等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思路清晰、循序漸進的、符合兒童認知規律。明確在課堂中主要解決學什么、怎樣學,全方位地構建強化師生間的交流,真正促成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2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篇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通過描繪草原的壯麗景象和草原人民的熱情生活,展現了作者對草原的深厚感情和熱愛。這篇文章讓我深受感動,以下是我的評課稿:首先,這篇文章以草原的壯麗景象為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草原的廣袤、浩瀚和美麗。作者用了很多生動的詞語和形象的比喻,如“草原是我們的家園,它是如此的廣袤和壯美,就像是一幅大畫卷”,讓讀者感受到了草原的無限魅力和震撼力。其次,這篇文章也描繪了草原人民的熱情生活,表現出草原人民的淳樸、勤勞和熱愛生活的'精神。
作者通過描述草原上的馬、牛、羊和牧民的生活,展現了草原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同時也表達了對草原的熱愛和感恩之情。最后,這篇文章也表現出作者對家的感情。草原就像是作者的家,它是他的故鄉和歸宿,是他心中永遠的家。這種對家的深厚感情和熱愛,讓我們更加珍惜和感恩我們自己的家,更加熱愛和呵護我們自己的家。綜上所述,這篇文章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感激之情,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我們自己的家。我們應該向作者一樣,對家充滿感恩和熱愛,同時也要像作者一樣,為保護我們的家園和珍惜我們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3
這是一首內蒙古短調民歌。四二拍,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整齊,使得歌詞簡單易唱,表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地摯愛之情。這首歌曲主要讓學生通過聆聽、演唱,感受歌曲的情緒,并結合蒙古族大草原的廣闊無邊,唱出歌曲歡快的情緒,對家鄉的熱愛、贊美之情,以及蒙古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用歌表演的方式表現蒙古族人民的豪爽,并唱出旋律的豪放、雄壯有力的特點。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多聽、跟琴學唱,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歌曲,接著讓孩子們用快、慢兩種速度演唱歌曲,引導學生感受快速的熱情、活潑,慢速的遼闊、悠揚的不同特點,更好的感受、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本堂課最大的亮點是歌表演環節,讓學生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并幾個人一組上臺表演,兩個班孩子都非常好,一班的王晨賀那組,不僅唱出了豪放、雄壯有力的聲音,動作也有模有樣,二班的孔澤群同學竟然在“騎上了我的小紅馬,揮動鞭兒唱起歌”時一邊揮動鞭子,一邊跳了起來,還真有騎馬時的狀態,這堂課孩子們看上去都很開心,看來,孩子真的是需要用心激勵的。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4
《草原就是我的家》這是一首內蒙古短調民歌。四二拍,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整齊,使得歌詞簡單易唱,表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地摯愛之情。這首歌曲主要讓學生通過聆聽、演唱,感受歌曲的情緒,并結合蒙古族大草原的廣闊無邊,唱出歌曲歡快的情緒,對家鄉的熱愛、贊美之情,以及蒙古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用歌表演的方式表現蒙古族人民的豪爽,并唱出旋律的豪放、雄壯有力的特點。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反復聆聽、跟琴學唱,孩子們很快就能演唱這首歌曲了,接著我讓孩子們用快、慢兩種速度演唱歌曲,引導學生感受快速的熱情、活潑,慢速的遼闊、悠揚的不同特點,更好的感受、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本節課最值得一說的是歌表演環節,我讓學生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并幾個人一組上臺表演,孩子表現的都非常好,不僅唱出了豪放、雄壯有力的聲音,動作也有模有樣,還有的同學竟然在“騎上了我的'小紅馬,揮動鞭兒唱起歌”時一邊揮動鞭子,一邊跳了起來,還真有騎馬時的狀態,這節課孩子們看上去都很開心,教學效果也不錯!
今后的課堂上,我們要多鼓勵學生們進行創編,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5
本課教學我創設了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了解風情,體驗音樂。
3、學習歌曲,挖掘歌曲。
4、拓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學生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情緒隨著教學的推進不斷高漲,快樂地歌唱舞蹈,通過“看——說——聽——唱——演”的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加深對“蒙古族”的了解。特別是他們高歌的同時騎馬揮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還情不自禁地在歌曲的間隙加上“駕”的'襯詞,恰倒好處地表現了蒙古族兒童騎上小紅馬奔馳草原的情景以及他們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覺中我也和他們一起盡情高歌舞蹈了。因此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應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創設最大的空間去感受、體驗、想象、表現和創作,從而使他(她)們能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課上也有許多不足和缺點,如:學生在進行律動時,相互之間的距離太擠了,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提醒學生。在摸索中不斷前進。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6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歌曲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為整齊,簡單、易唱,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對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進行了三大步驟。首先是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我用談話導入引導學生走進56個民族中的蒙古族,接著很自然的進入播放蒙古美麗景色片段請學生欣賞,把學生的心引入到美麗的大草原上,初步感受到蒙古音樂的特點。
了解蒙古從而導入新課,體驗情感,揭示課題《草原就是我的家》。首先我讓學生認真聆聽了歌曲,之后讓學生嘗試著按著節奏讀歌詞,然后教師的伴奏,學生的輕聲哼唱為之后學唱歌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唱的過程中運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節奏。
最后是歌曲延伸,升華情感,在學生對歌曲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加入了簡單的舞蹈動作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擊樂器的運用,使學生們學生很高興的加入了歌曲的表演中。 整個教學以“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景為主線,層層推進,突出審美的愉悅性,輕松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我感受最深刻是:學生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情緒隨著教學的推進不斷高漲,快樂地歌唱舞蹈,通過“看——說——聽——唱——演”的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加深對“蒙古族”的了解。特別是他們高歌的同時騎馬揮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恰倒好處地表現了蒙古族兒童騎上小紅馬奔馳草原的情景以及他們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學生的`這種熱情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讓我感受到他們騎上小紅馬奔馳在大草原上的興奮之情以及對大草原的熱愛,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覺中我也和他們一起盡情高歌舞蹈了。因此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應給學生創設最大的空間去感受、體驗、想象、表現和創作,從而使他(她)們能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只有突出情感目標,才能真正體現美育的作用,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從而產生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
我想今后在自己的課堂上要注意尊重學生個性,為學生多提供探索的空間,創新自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師生在課堂上得以充分互動交流;以文本教材為主題,表達體驗的課堂,帶著童心走到學生中去,教態輕松、自然、親切,增加對學生精彩的評價,認真聽取同行教師對自己授課的反饋;平時最主要的就是加強聽課,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其課改后的創新觀念思維方式。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7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在聆聽音樂《擠奶舞》這一環節,我從學生跟教師學跳《擠奶舞》入手,這時的學生興趣高漲,學得很認真;但有一點忽略了,這首《擠奶舞》是聆聽樂曲,應該在學生學會擠奶舞后,再讓學生安靜、完整地聆聽樂曲《擠奶舞》,以“動”、“靜”相結合教學效果會更好,讓學生對樂曲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接著在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這一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自己模唱歌曲的教學方法,由于一年級學生音準、節奏都不是很準確,教師還是應該分句教唱一下歌曲,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會更準確。
在此基礎上,我深入挖掘教材所提供的資源,鼓勵學生大膽創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我用啟發式的話語引導學生參加草原上的“那達慕”大會。先是讓學生為節奏分別配出象聲詞,接著學跳蒙古族舞蹈《擠奶舞》,讓學生體驗與模仿的活動中發現、探究、掌握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更進一步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從而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感受到節奏就在身邊,是鮮活的。
在學唱新歌《草原就是我的家》時,由于在課前“找領袖”的音樂游戲和欣賞內蒙古風光片時,播放的就是《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伴奏音樂,學生已初步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對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在學唱歌曲前又讓學生聽了兩遍歌曲,又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所以在學唱歌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學《草原就是我的`家》是很容易的,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
在進行即興創編、表現音樂時,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尊重學生的編創成果,讓他們為歌曲編創自己喜歡的動作,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全員參與,課堂氛圍很積極,也激發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8
在教授二年級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而有連貫的聲音歌唱。同學們在欣賞了歌曲后,發揮想象,用語言描繪出草原上美麗的景色:藍天、白云、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群……于是我請大家用模聲詞“嗚”輕哼歌曲旋律,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來,可突然幾下又低、又重極不和諧但又十分熟悉的。“嗚”聲轉入耳際,“一定是劉強!又是一陣低而重的“嗚”聲,還夾著幾聲偷笑,我心頭頓時掠過一絲不快,這時
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著學,頓時,教室里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著我。我認真地說道“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太陽公公笑瞇瞇——突然飄來了一朵烏云,又飄來了幾朵烏云(邊說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云,哎!我們玩不成了,游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后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著問道:“你想對‘烏云’說些什么呢?”同學們爭先恐后:“烏云,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云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云”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說,“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云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云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云的!”說完向“烏云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大家始終用優美動聽的聲音學會了這首歌曲,后面的表演環節也沒有受到這段“小插曲”的不良影響。
在這堂課所出現的情況中,我采用了“暗示效應”,而不是直接去批評這些同學,給他們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 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心理效應是指由于某個人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應和效果。其中暗示效應是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會用到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暗示考不自覺地按照暗示的意愿行動。暗示效應在具體實施中主要表現為直接暗示、間接思想傾向、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應。
因此了解并掌握音樂教學心理效應的特性與規律,利用和發揮其積極作用,防止與克服其消極作用,對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9
《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課是小學音樂教材中一年級下學期的一課,針對本課,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導入部分,制作了幻燈片給學生觀看,并且演唱了一首好聽的民歌,來自內蒙古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畫面和聲音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對內蒙古大草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孩子初步體會到了內蒙古草原上的一些風情和特點,通過畫面和聲音,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導入作用。
本課意圖在于通過欣賞和感受音樂,領略到內蒙古的民族風情和民俗習慣,讓孩子們知道并了解那里的一些特點,并且學會一首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和一個小舞蹈《擠奶舞》。于是我選擇了帶他們去內蒙古草原玩為一條主線,首先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草原,有坐車,坐飛機,坐船,騎馬等等方式,把學生分為兩個小組,第一組是乘坐交通工具去的,讓孩子跟著音樂的伴奏有節奏的向草原出發。第二組是騎馬去的,讓孩子跟著歌曲騎著馬去草原,這里孩子聽著歌詞便能準確的做出騎馬的動作,這個環節讓孩子初步聽歌曲的旋律,跟著節奏做動作。學歌環節沒有明顯的教唱,只是讓孩子通過音樂,通過教師的動作來體會歌詞,很容易的就把歌詞記住了,同時可以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把歌詞讀出來,在不知不覺中孩子記住了歌詞,也就很容易的把歌詞帶到旋律中去演唱。在加入了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內蒙古的舞蹈動作,使他們對內蒙古的舞蹈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舞蹈學習做了鋪墊。
教師簡單介紹內蒙古的風俗習慣和風情,讓學生對蒙古的舞蹈有所了解,并且跟隨舞蹈的音樂進行動作的聯系,擠奶舞的動作很簡單,學生跟著音樂就可以掌握其要領。教師為學生完整跳一遍舞蹈,讓學生感受蒙古舞蹈的特點,并且教師出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小頭巾,并且作為獎勵發給能夠記住舞蹈動作的孩子,讓這些孩子帶領全體同學一起學習他們記住的動作,這樣以來,學生的熱情被激發并且更能夠主動的掌握舞蹈的動作。學生學會了舞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來找小伙伴們一起表演,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最后教師將本課內容引申,為學生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歌曲,孩子在個歌聲中很開心的跳起蒙古舞蹈。在本課最后,孩子跳著舞,唱著《草原就是我的家》離開大草原。
本課通過學習了一首蒙古族的歌曲和一個舞蹈,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蒙古音樂的特點和民族的習慣與風俗。課堂教學中基本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教學目標,歌唱部分稍欠缺。達到了學會一歌一舞的教學目標。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 10
在課堂設計中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我讓學生通過有趣的猜歌曲游戲、多聲部的節奏練習,讓學生體驗多層次的音響效果。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利用拍打節奏、歌唱比賽等來調動學生唱歌的積極性;在舞蹈表演時,我放手將舞蹈的創編放給學生,留給學生創作和表演的空間。
而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
1、在草原圖片的欣賞時,可以加入新授歌曲的曲調作為背景音樂,不僅能為歌曲的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而且更能把學生的'餓情緒來到蒙古草原中。
2、在表演的時侯,如果能給學生適當的示范,那么學生的舞蹈將會跳得更到位、更有美感。
【草原就是我的家評課稿】相關文章:
《草原》評課稿08-24
《草原的早晨》評課稿08-27
《草原》優秀評課稿03-21
《家》評課稿05-30
《草原》評課稿8篇08-24
《草原》評課稿(8篇)08-24
關于《草原的早晨》評課稿06-20
《草原》評課稿(集錦8篇)08-24
《草原》優秀評課稿(精選9篇)09-21
我是小小音樂家評課稿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