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采風活動致辭

時間:2021-02-26 15:33:40 致辭 我要投稿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致辭都不陌生吧,致辭具有語言準確、形象生動的特點。致辭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美術系的學生都會有一次專業的采風之旅。每個人心里一向都有一份自我的期待。雖然早就明白了美術系要出去采風,可是到了就要出發的時候,心里有點激動和緊張,激動的是能夠到其他學校及大都市參觀與交流;緊張的是這次我們大學中唯一的一次。我們要去的有四個省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共十個地方。

  5月9日早上,八點鐘,我們寢室的都把必需品裝好了,九點半我們幾個趕到火車站集合,同學們整裝待發,在火車站坐上了開往我們采風的序幕。

  第二天的早上九點我們就到了杭州火車站,在我們去安徽黃山的路上,大巴車里彌漫著興奮與激動,看著安徽的那些大山讓我找到了一種歸屬感。經過了半天的路程,我們在午時四點到達了第一站的目的地――宏村。有兩個導游帶著我們全班進去。走到一個大池旁邊,宏村溫柔的韻味已經讓我沉醉了。

  向對面看過去,眼前的景象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仿佛自我走進了一幅畫中,感覺像是畫廊聚集地,這時,我才對這采風的第一站有了點認識。據導游介紹,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并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筑藝術之一絕造型獨特并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可是天公不作美,斷斷

  續續地下著雨,讓采風活動蒙上了一層遺憾。午時五點半我們在村門口集合,然后回到酒店,結束了我們采風的第一站。

  第二天早上七點,向我們的第二站出發,八點多就到了黃山的腳下,我們分兩組上山,一組坐纜車,另一組步行上山。坐纜車的先到上頭等步行上去的同學。可惜還是陰雨天,上頭霧很大,有很多的景點都看不到。晚上我們都住在了上頭。第三天早上,早早的起來看日出觀云海,然后繼續我們的旅程;直到中午,我們才團體下山奔我們的第三站江蘇。

  第四天早上我們就去了中國美術學院,在那里參觀了他們的教學課程及作品,還進去包豪斯博物館參觀,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午時我們去了我一向想去的杭州西湖,西湖很大,我們用了幾個小時還走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第五天我們直奔江蘇的拙政園,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午時我們去虎丘――吳中第一山,三國的歷史所在地。

  第六天早上我們轉去上海的中國館,那里是中國傳統元素的集結地,在那里能夠看到很多中國的歷史與社會發展的步伐,也有古今的藝術作品。中午我們去M50創意園,在那里我看到了藝術設計的創意,讓我深深的認識到設計的另一種表現方法。午時我們去黃浦江邊的上海的標志性建筑――東方明珠。是集觀光、餐飲、購物、娛樂、

  會展、歷史陳列、廣播電視發射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文化景點。

  第七天,早早的起來就去了我們采風之旅的最終一站――上海博物館。里面開設12個專題陳列室:少數民族工藝館、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明清家具館等,在里面我還看到了貴州德江的儺面具,也有一些正在逐步失傳的作品。午時乘坐火車回到貴州,踏上了歸途。

  歡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而這次的采風之旅,我很慶幸很歡樂能夠參加,和同學們一齊體驗這次難忘的旅途,來那里不僅僅是學習它的民族風情和都市文化,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和啟發,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麗,感受社會的發展步伐給我們的那份啟發,讓我深深的認識到大都市發展的節奏及社會人們需求的那份創新,也明白自我有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采風之旅,是我們以后懷念大學生活的一段完美回憶。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2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設計的靈感很多時候來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完美的事物經常被我們忽視,從此刻的一些藝術設計經典案例中,我們很容易會發現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為了更好的開拓我院學生的視野,我們09環藝(一)班進行了為期5天的藝術采風活動,分別對蘇州烏鎮杭州等民居傳統建筑進行了實地考察。

  蘇杭的自然風景因為有園林景觀的襯托,整個自然風景有了山水畫的味道,清新自然。說到這,不得不說這蘇州的園林代表——拙政園。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范”。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游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占全園面積的35。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堅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總的格局仍堅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西部原為“補園”,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構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占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另一主要建筑為扇亭,扇面兩側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并立時頓感到那里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與拙政園毗鄰的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館,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

  盡管白色粉墻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把該建筑與蘇州傳統的城市機理融合在一齊,可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巖所代替,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檐翹角與細致入微的建筑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并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將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為參觀者供給導向并讓參觀者感到心曠神怡。

  玻璃屋頂和石屋頂的構造系統也源于傳統的屋面系統,采用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木作和涂料組成的頂棚系統。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將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

  大廳是博物館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與博物館花園之間。這個擁有八個角的大廳是經過對傳統的蘇州建筑和中國建筑要素的幾何形狀轉變以及重新詮釋設計出來的,它是所有參觀者的導向并為去博物館所有展區供給通道。除了字畫、雙塔瑰寶、明清瓷器和蘇州工藝美術品展區外,還將布置特色家具展區,以強調蘇州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傳統。在人流路線的終點處,也就是在它的花園庭園處,安排了一個宋代書齋的復制品,主要展示當年的工藝品和家具。

  蘇州博物館與原有拙政園的建筑環境既渾然一體,相互借景、相互輝映,貼合歷史建筑環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獨立性,以中軸線及園林、庭園空間將兩者結合起來,無論空間布局和城市機理都恰到好處。忠王府古建筑作為蘇州博物館新館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新館建筑珠聯璧合,從而使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在蘇州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啟程去杭州了,經過一個上午的奔波,我們最之后到了向往已久的杭州,休息了一下,就赴水鄉烏鎮開展采風活動。鐘靈毓秀、人才輩出的烏鎮,那濃厚的文化底蘊、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從來就是我們心中的向往,探訪追尋她的腳步一刻也不曾停止過。今日,我們最終能夠徜徉其中,好好領略她的風采了。

  初到烏鎮,遠遠就望見了那烏黑碩大的“烏鎮”二字矗立在鋪滿青瓦的房頂上,那烏鎮固有的敦厚在目光接觸到的剎那,一下子就不可抑止地綻放出來了,容不得你有半點的輕浮和張狂。門口雖游人如織人聲鼎沸,但烏鎮卻泰山自若,平靜安詳地迎之后來來往往的游人。大家整裝肅容,準備著去探尋昭明太子梁統、沈平、張楊園以及茅盾、沈澤民、湯國梨、豐子愷等的足跡。

  踏進烏鎮,社員們一下子就被烏鎮那靈巧的拱橋、漣漪微蕩的流水、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吸引了。漫步在狹長的青石巷里,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木制建筑,幾近拙樸的外觀,古舊而又考究。無論街上巷子里是如何的喧嘩熱鬧,走進房子里面,都不由得讓人感到異常的寧靜祥和。百床館、民俗館、宏源泰染坊、江南木雕館、錢幣館……一路走來,感受著江南水鄉古鎮風情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讓人浮想聯翩感慨不已。而最讓大家沉醉的莫可是是茅盾故居了。佇立在立志書院門口,聆聽著大師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教誨,腳步移處,穿廊過廳,大師昔日讀書、寫作、干農活的身影不時地在腦海中縈回。在茅盾紀念館內,社員們更是領略了一代文壇巨匠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的文學創作之路,了解到茅盾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后為祖國文化建設和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

  作別烏鎮,讓一顆留戀的心去聆聽那搖櫓聲,品味著這經典的江南古鎮。烏鎮之行,使我們有了接觸自然的機會,有了實地觸摸鄉土的情懷,在追尋大師留下的光輝足跡的過程中,領略江南水鄉風情,感受江南歷史文化的溫婉與深厚。烏鎮所呈現的無論是古樸還是靈秀,無論是婉約還是滄桑,都是一種美的意境。這種美的形式反映了水鄉民居文化的內涵。江南多水,水啟發人以智慧,人以其智用于水。烏鎮所代表的水鄉文化是獨特的、歷史的,而當它們與現代文偶明和都市文化正漸漸遠離時,我們卻越來越珍視。

  接下來我們游玩的是杭州西湖。杭州的精華在西湖,可是西湖的精華在人文,而不在景觀。雖然西湖周邊的自然景觀也是相當的不錯,可是我仍然認為西湖的美在千百年來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的筆下與意境,而非純粹的美景,我也相信推崇西湖的人不是因為她的美麗,而在于人心與美景的融合與交流,缺少了意境,西湖便沒有了靈氣,沒有了神韻。能夠說游覽西湖,七分在文化,三分在美景。

  想象一下斷橋相會的傳說多么美妙,可是現實中的斷橋不斷,實質上就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橋,甚至與西湖周邊新建的石橋相比,都會遜色不少,可是因為文人的參與留下了千古絕唱!不明白是西湖美景成就了眾多的才子佳人故事與傳奇,還是眾多的文人墨客成就了西湖勝地。

  所謂看景不如聽景,因為看的是實景,聽的是意境,自然不一樣矣。可是話說過來作為杭州精華的西湖,如果不親自去一下,貌似沒有去過杭州,或者說不算真正的到過杭州,對杭州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意境美中。然而去了杭州又不免失望,發出可是如此的感嘆!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她,沒有走進她,所以她反饋給你的就少!去杭州游玩,提議做足功課,充分的了解杭州,杭州才能向你展示一個美景與心境并存的人間天堂。境由心生,心中有魔,景色也染上了魔氣,心中坦蕩,景色更

  為朗朗!所謂的柳浪聞鶯,平湖秋月,寶石流霞,等都是心境大過美景然而卻又與美境融合的意境而已。常聽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真遺憾,想必也是沒有做到心境合一吧!

  經過這次采風活動,我理解到:從環藝的角度看,環藝設計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極富詩情畫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筑風格,極力創造體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在現代代城市發展中,能夠模仿該園巧妙園林設計,將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見樹當蔭,依山就勢,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園,使的整個城市呈現出建筑,人文,自然和諧統一的風貌。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筑思想和以人為本的居家環境要求容入到設計理念當中,拙政園之行給我深深上了一課。

  這次采風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中國在發展,世界在發展,我不能再像井底之蛙一樣,對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了解,做為一名應屆畢業生,還帶有學生般得稚氣,我應當學會成熟,學會做人。一路走來,這次江南采風讓我領略到江南古鎮的另一番美景和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們應當出去認識外面的世界了,在一個學校里的眼界是狹隘的,僅有真正走出去,才明白社會的殘酷,淘汰制的生存法則。同時我們了解了當今環境藝術的發展與狀況,專業認識有了很大的提升,采風活動到達了預期的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短短的10天采風活動結束了,學生們都回到了學校。這次采風活動收獲最大的就是參加了第21屆中國國際廣告節,讓學生們接觸了解到現今國內外較為前沿的廣告載體與傳播技術,包括戶外廣告、網絡技術、印刷技術等方面的信息。

  并且有今年國內的優秀作品是學生學習借鑒的好素材。更值得關注的是行業論壇,有國內外知名廣告人講解當今廣告行業的新動態及發展趨勢,設計創作的新方法與新思路。

  作為廣告學的學生,這是對我們很有意義的一次采風,不僅僅打開了我們的視野,接觸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看到了很多人文知識,讓我更加理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的深蒂,同時也加強了同學之間的聯系,使我們這個團體更加和諧統一,今后的路更加有期望與方向。

  除了廣告節,我們還接觸到不一樣的人文,學習到歷史的創造之美,文化的藝術之美,生活的變遷之美,還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感受來自于不一樣地區的風情文化,建筑,服飾和飲食。我們還在這次的活動中相互學習,增進師生間情誼,同學間關系。

  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學習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專業知識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在今后的專業道路上有必須的鋪墊和提高。感激學校給予的這次采風實踐課程的機會,讓我們在學習中放松自我,更增加了對藝術美的追

  求和對藝術設計創作的突破,對實現自我價值經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采風活動結束之后,作為考察實踐的一個必要資料和個人總結,要求每個學生都撰寫一篇與廣告專業相關的論文。須20__字以上。

  經過這次的藝術采風考察,讓學生了解到行業發展的新狀況,更加明確了自我的發展方向,積累了必要的設計素材,為其今后的創作汲取有益的養分,能夠說很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務。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以前總是聽人家說起采風,我心中就對其充滿向往。在我大三的下學期,教師布置了要對徐州三大民間傳說進行采風研究整理,我們就選擇了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作為對象,去尋找關于他的,在當地民間還流傳著的傳說。這樣在薛院長的統一指導下,在全組同學的討論后,我和另外三名組員前往豐縣采風。

  20__年4月21日,我們踏上了征程,前往張道陵的老家豐縣費樓村。由于前一天徐州下了雨,我們還異常擔心到了那邊的村子,道路會不太好走。之后特地打聽了一下原先當地并沒有下雨,懸著的心最終落下來了。由于本來就暈車,車子剛開動我就睡著了。之后突然驚醒,以為到站了,結果只是才剛經過收費站,車子顛簸了一下,我就醒了。之后我就睡不著了,順便觀察了沿途的風景。四周都是綠油油的麥田,不時還能看到幾個人在農田里勞作。

  10點半左右,車子到站了,我們最終到達了豐縣縣城。之后明白那邊并不通車,我們只得打車過去。到了那個村子,眼前的景象讓我有些驚呆,雖說我家也是徐州的農村,但那里的房屋、環境感覺落后了好多。

  當時我就想,這真的就是張道陵的老家嗎?之后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我們先是來到天師府,找到了那里的負責人杜爾賢先生。他以前是一名教師,退休后就收村里人的委托,在那里看管天師府,并對張天師的故事傳說進行研究整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杜老先生給我們講述了好多關于張天師的傳說故事,比如說能確立張天師

  的老家確實是費樓村的“張老漢巧占天門穴”的傳說,張天師保佑后人的“三次暴風雨避過費樓村”的故事。

  告別杜老先生后,我們又在熱心村民的指引下去尋找下一個講述人――邵長宏。到了他家,他還很熱情的給我們倒了水。他又把他所明白的張道陵的傳說故事熱心的給我們進行了講述,他還特意指引我們去看了傳說中的“藥盒子”,這令我們興奮不已。

  之后聽當地村民說,張道陵的家族還有一本族譜和好多資料,在張家讓先生的手上。但我們找到他家時,他家大門緊鎖,并不在家。等了好久,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張家讓先生遲遲未歸,我們心想只好作罷,沒有看到他手中的資料也真是遺憾。之后,在我們出村子的時候,碰到了張家讓先生的父親,他把我們帶到了他的侄子家,然后讓他打電話讓張家讓先生趕快回家。

  很快,我們最終見到了張家讓先生本人。一進他家,就看到了“道淵源世家”五個醒目的大字。隨后他把他多年整理的關于張道陵的資料都拿給了我們看,我們也見到了那本族譜。他跟我們說,他把這些東西給我們看,不僅僅期望我們能夠了解張道陵,更期望的是我們能將張道陵的文化發揚出去。

  采風回來后,我們還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總結會,大家也暢所欲言,和組員一齊分享我們在采風過程中的見聞認識、心得體會、思考感悟等。經過這次采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采風的重要性。作為文學專業的我們,平時只能在教室里經過書本和教師的介紹來接觸文學這樣一門融入了情感語言藝術表現,思維精神等內涵豐富的獨特藝術,缺少了感情經歷的真實體悟而難以深刻理解。而深入實地考察研究,就能

  夠啟發獨特、自我的情感體會和思考。像這次的采風,首先我就了解了張道陵在家鄉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然后就是了解了他對道教以及道家文化的特殊貢獻,對其肅然起敬。這次采風活動真的對我影響很大,我也從中學到了好多東西,真期望這種活動越多越好。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5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這個學期我們最終有機會外出采風了,我們第一站要到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時,我就被那山里的風景給迷住了,茂盛的樹木,婉轉的溪流,都讓我心曠神怡。

  婺源是江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被旅游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那里文風鼎盛,古跡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婺源不僅僅有江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那里的徽派建筑,其風格體此刻“粉墻黛瓦”,即雪白的墻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

  婺源的水,能夠說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靈魂。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風景才有了靈氣,才會如詩如畫般的優美。清華鎮有一座木結構廊橋。初建于宋,具有800余年歷史,因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

  彩虹”而取名為“彩虹橋”,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所以,也叫廊亭橋。從遠處看,亭略高于廊,構成錯落有致,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

  另外婺源的樟樹也是出了名的,我們看見的樟樹一般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高大雄偉,顯示著歷史的印記。在婺源,風景到處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風景,就在你不經意的途中出現。有時候車一拐彎,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墻黛瓦”的民居,隱現于古樹青山之間;有時候一回頭,遠山盡處,云霧繚繞,松竹連綿,恍若仙境。

  以商賈聞名的思溪延村,民居建筑風格大同小異,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用風火山墻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莊園特色極具,在環繞延村的河岸上還能夠捕捉到水彩畫般輕靈、蒙朧、滋潤的畫面。思溪的古民居則以幽深的庭院風格見長,鎏金匾額,回廊護欄、天井書齋,亦莊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當年的古驛道,它們在村莊與村莊之間宛如飄帶一般蜿蜒伸向遠方。那些規模較大的村落更是有著江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種國畫中的韻味。

  印象頗深的是李坑的小橋流水。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道院鐘鳴、

  仙橋毓秀等景點在其中,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是婺源精品線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幾天的婺源之旅一晃而過,完美的時光總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戀,短暫的總是那么令人回味!在那里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我們會將這一切永遠珍藏于心。

  我們第二站要到中國的艷遇之都——云南麗江。

  麗江,古稱麗水,地處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之中,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的銜接地段,滇、川、藏交匯處,距省會昆明五百多公里。境內有玉龍雪山、老君山兩大山脈,山巒起伏,氣勢宏偉。麗江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是我國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麗江是西部東進的出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交通貿易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的必經之地。麗江兼有是寒、溫、熱的立體氣候,所以動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中國的“藥材之鄉”和世界杜鵑花中心。

  讓我感覺神秘的是高原的陽光。它光芒四射,把全世界的溫暖都潮涌潮滾地展示出來,它磅礴的力量、壯觀的色彩,激動人心。我能感覺到自我的心跳是隨著這音符走進高原、走進麗江的。

  麗江古城是座風景秀麗、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少數民族古城。它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麗江古城,用它千百年積淀和濃縮的人文精髓,嬗變為十足的歷史文化底蘊,向世人演繹和闡釋著古老禮貌的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和生命永恒。

  我站在古城入口處的小型廣場上,迎面一道屏風似的立墻,上書江澤民的題詞“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旁側有一雕墻,高丈許,黃土的顏色,墻壁上刻著一些人物故事;還有兩架高大的、悠悠流轉的、爬滿黑色苔蘚、古樸斑駁木色、攀天輪似的水車象座紀念碑似地聳立一旁,和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齊撲到我的眼前,來不及做任何心理準備,我就從寧靜闖入了熱鬧,從古樸來到了現代,從遠古走進了禮貌,這種感覺十分奇特。

  光滑的石路旁河道里翻騰著白色水浪,那對巨大的、古色古香的古代輪形水車暗紫如青銅編鐘,敲出清越的水聲,正以“咿咿呀呀”的節律緩慢地轉動著,散發出一種古老的沉舊,古老的調子悠然飄向遠方,它似一下子就將遠道而來的我們整個的擁抱起來,我的疲倦所以一掃而空;沿著滿是歲月留下的堅硬、光滑而又坑凹不平的五花石板路上,朝著頂著無數飛檐、架著參差之勢的街巷深處走去,耳畔傳來悠揚的葫蘆絲聲,依河而筑、鱗次櫛比的兩層古式土木結構的瓦房群在隨著不間斷的渠流中默默展開了它莊嚴凝重與親切寬厚的容顏;街道左右兩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原木做的花框,里面開滿了各色繽紛絢麗的小花,伴著潺澉涓流,惹人憐愛的點綴著古城,整個麗江古城就是一幅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納西風情圖。

  水,是古城的靈魂。古城的水,源頭在玉龍雪山。雪山融化后流出的泉水,從山麓周圍的古老粟樹噴涌而出順勢而下,經過城北黑龍潭的短暫回旋,奔向大研古鎮。清澈的玉泉水從古城城頭雙石橋下分為西河、中河、東河三條岔河穿城而過,每條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渠,穿街繞巷,入院過墻,時隱時現,流遍全城。古城的水穿大街過小巷,使古城處處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泉水環繞連接每家門庭,開門即河,迎面即柳,門前即橋,屋后有溪,可謂“條條街道見流水、戶戶門前有清溪”,構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楊”、小橋流水的幽雅景觀,為古城增添無限秀美與靈氣,使人強烈地感受到“東方威尼斯”的獨特韻味。

  踏過座座石橋和小巷,便是聞名的四方街了。四方街是個小廣場,納西人把它稱作“芝濾古”,意思是街市的中心。據說四方街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開頭而建,取意為“權鎮四方”。說是四方街,其實它并不是四方形而是長方形的,街面由西向東傾斜,中間鋪有小卵石,四周圍是五彩石,街中心的垂柳、青石、朽木皆黯然隱于暗黑色的天地間。

  人們都說,到麗江,你要去探一探夜夜笙歌的酒吧。酒吧一條街是古城夜晚最具特色的地方,那里店鋪林立,游人如織,到處燈紅酒綠,紅男綠女穿梭其間。街上的古宅扮成間間風格各異的酒吧,多得數不勝數,一間連著一間,整個一條街全是咖啡館和酒吧間。古城的酒吧街傍水而開,水邊是一長排婀娜的垂柳,黃昏來臨的時候,它會讓人想起徐志摩的康橋。店門都面臨潺潺的玉河水,一條條木板連接了河兩端,水勢有些急,卻十分動聽,似乎古鎮的脈搏就該是這樣富有生命活力的跳動。

  束河依山傍水,一條青龍河從村中穿過。民居房舍錯落有致,不一樣于古城民居的土坯墻,那里都是石頭墻。“四方街”的西側,有一座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大石橋——青龍橋,這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納西語稱“吉阿橋”,意為泉水匯集之橋,橫跨在青龍河上。束河是清泉之鄉,村中流淌著從數處泉眼中噴涌而出的清泉,清澈的泉水終年嘩嘩流淌,橫貫全村。溝渠兩岸垂楊依依,柳絲拂水。青瓦粉墻,掩映于綠蔭之中,景色秀麗宜人。

  我們的第三站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獻資料中就有記載。香格里拉一詞的含義與中甸縣古城藏語地名“尼旺宗”相一致。之后,“香格里拉”這一詞匯被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介紹引用后成為一個特有地名。

  香格里拉的美景,真是象外國記者描繪的傳說中消失的地平線,世外桃園的所在地,天空格外的藍,晚上也能夠看到點點繁星,沿途公路上藏民的民居和牛羊的草甸上悠閑的散步,據說那里的藏民區域中有富庶的,因為不僅僅有旅游業,還是一些獨特的菌類和植物很多出口。藏民一戶年收入都在20-30萬,可是當地孩子基本都不受教育,可是他們演習藏民能歌善舞的特點,隨便挑一個出來都能夠參加選秀。很是羨慕他們能夠這樣過著悠閑的生活,無憂無慮。

  香格里拉稱得上雪上王國,境內分布著巴拉格宗、石中雪山、色紐雪山、石卡雪山、哈巴雪山、迪隆雪山、天寶雪山等二十余座雪山,與北面的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南面的玉龍雪山,構成一個龐大的雪山世界。其中石卡雪山位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西南,那里有云南最長的索道,索道將我們從海拔3270米的納帕草甸送到海拔4449.5米的山頂,在山頂能夠同時看見梅里雪山、玉龍雪山,甚至稻城的三大雪山等雪山景色。

  石卡之頂,天很近,云朵似乎觸手可及。我們順著長長彎彎的木梯,拾級攀登而上。厚厚的積雪,在陽光下更加潔白,將巨大的山頂覆蓋著。那里已經是海拔4449.5米的高峰了。雪山上的風很大,迎面刮過來使人睜不開眼睛。山頂上很冷,走幾步,吸一口氧氣,盡情拍照,高聲放肆大叫。平常生活學習中的沉重和不快,在石卡雪山頂上,頓時煙消云散。

  在雪山頂上,用平視的目光,看著卡瓦格博雪山、玉龍和哈巴雪山,我的心靈是無限的純凈和無比的靜穆。我愿意就這樣站在雪山頂上,讓潔白的雪和狂吹的風陪伴著我,多么期望時光在這一刻凝固,直到永遠!

【文藝采風活動致辭5篇】相關文章:

采風活動總結05-29

采風活動總結05-18

村莊采風活動總結05-29

書法采風活動總結05-29

藝術采風活動總結(精選5篇)12-25

文藝匯演致辭15篇12-13

活動啟動儀式致辭11-25

體育活動致辭01-03

園長六一活動致辭12-10

清明節活動致辭12-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乱人伧片中文二区 | 午夜性爱大全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