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發展計劃及措施范文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在總結去年“三農”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進一步加快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目標任務,具體安排如下: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四中全會以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尊重農民群眾意愿,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全面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努力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依托特色產業、畜牧養殖、農業專合組織等帶動,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以村為單位,因地制宜,給合災后重建,我鎮先后在毗廬村、東禪寺村建立居民集中居住點,今年計劃在樊池村建立新農村示范片。編制新農村建設示范片規劃,鼓勵農戶按照規劃自愿聯建住宅和相對集中居住。努力把全鎮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我鎮積極爭取項目,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全面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實施“2010年農業綜合土地整理”項目,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其中改造溝渠20公里,修建道路6公里),新增滴灌設施、機插秧設備等。另一方面實施“土地增減雙掛鉤”項目(東禪寺村、雙沙村、毗廬村),通過土地整理及實施“撤院并院”新農村建設,達到增加耕地有效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的目的。計劃爭取資金1000萬元,周轉掛鉤土地上千畝。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溝渠,受益人口達8000人。繼續開展以節水灌溉、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安全飲水工程,計劃投資120萬元打4口40米深井,規劃4座水塔、管網,全面改善西林村等周邊人口的用水問題。切實把農村沼氣工程建設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生態工程、希望工程來抓,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農民為主、自建自用”的原則,突出重點,穩步推進,扎實推進農村沼氣工程建設。2010年,全鎮計劃新增100戶建設使用沼氣,計劃投入15萬元,加快推進“一池三改”,節約農村能源、美化村容環境。
(三)綜合提升農機化水平,做好林業綠化工作。
繼續推廣農機新技術,推進一系列機械化作業,2010年力爭國家補貼資金180萬元,新增各種機械120臺,實現機械耕地56000畝,機械播種6800畝,機收達33000畝,機械化插秧3000畝,農機總收入720萬元,總利潤實現61萬元。加快推進農村生態建設,繼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做好庭院、溝渠、道路綠化。
(四)繼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鎮政府加強領導,成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安排專人負責環境整治工作,不斷完善各種考核制度,組成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巡邏隊,8個行政村建立保潔隊伍,建立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待遇報酬激勵機制等相關制度。加大對環衛設施投入,增加垃圾池70個,垃圾桶30個,及時維修完善各村垃圾池、添置環衛設施、設備,廂式垃圾車50輛,采取“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模式,保證農村環境清潔衛生。
二、大力加快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
2010年我鎮按照“三區三基地”布局規劃,在樊池村、天臺村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積極引進外地資金,計劃在寨子村創建100畝左右的有機蔬菜基地、開發、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加快高新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普及、推廣,全面提高農業科技含量。適度向觀光旅游、休閑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發展。大力推廣優質、高產、高效農產品,加大優良品種的開發和推廣,推行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廣普及農業先進實用新技術和農業機械,高標準、高起點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三、加大以蔬菜為主導產業的發展 ,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化結構調整
(一)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繼續加強主導產業發展。
積極實施標準糧田建設和沃土工程,提高復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抓好水稻、小麥、油菜等主要農作物良種推廣示范片建設,積極保護糧田、推廣良種良法;繼續依托“蔬菜專家大院”、“專家+協會+農戶”等模式,引進新品種,搞好試驗示范,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引導蔬菜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經營模式發展。同時依托標準化工廠育苗園區和現化農業科技園區輻射全鎮實現蔬菜總面積31500畝,產量70000噸,產值過億元的目標。
(二)加快畜牧業發展。
推進規模養殖,和養殖小區建設,積極爭取項目,嚴格執行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適度養殖區的相關規定,減少和避免養殖業污染。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創造品牌為發展特殊蔬菜奠定基礎。
繼續健全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檢驗檢測中心設施、設備,完善檢驗檢測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力爭做到“一村一品”,培育一大批無公害農產品品牌。開展農業綜合執法,加強市場監管,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四)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提高人均收入。
積極動員組織相關部門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利用多渠道提供再就業信息,鼓勵農民工到進城打工就業和到國外合法勞務,到目前,全鎮外出務工人員達3000余人 。
四、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為了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結合農業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新型農民培訓,立足各村實際,利用農閑期組織舉辦各種實用科技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培訓,2010年計劃各種培訓2000人次,共辦班6-8期,其中,種植業600名,養殖業400名,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1000名,發放各種技術資料30000冊。 繼續扶持發展“一村一品”,確定各村發展的主導產業,加快科技興農的步伐。努力打造我鎮農業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區和產業帶,依托農產品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區域,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形成區域特色經濟,促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專業鎮的發展。
五、抓好防汛抗旱和衛生防疫、動物防疫工作
及時召開全鎮抗旱防汛、和衛生防疫會議,對全鎮的抗旱防汛和防疫進行具體的安排和部署,與各村和有關部門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制,加大宣傳動員力度,把握隱患排查、控制根源、災情預報等幾個環節,全面杜絕各類災害事故的發生。
六、推進社會公共事業,確保群眾生活保障
一是積極爭取各種農業補貼,及時兌現發放到農戶,減輕農民負擔,扶持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是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資金,著力解決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進一步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0年參合率達95%。改善農民就醫難問題;開展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為農民提供養老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向深入開展。繼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聯席會議制度,扎實推進農業保險工作,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和抗風險能力。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認真落實人口計策各項獎勵和惠民政策。
七、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
(一)深化土地流轉等制度改革。
完善農村二輪土地承包,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進一步明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進入土地市場的有效途經。在我鎮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推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經驗,建立流轉平臺,搞好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工作。扶持和鼓勵土地規模經營大戶,推動我鎮土地流轉和向規模化經營。
(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力爭每一個村都有一個專合組織,計劃新增專業農村合作社6個。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社一能人”工作模式。
【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發展計劃及措施】相關文章:
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精選9篇)02-24
鄉鎮的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總結范文08-11
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精選20篇)06-24
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通用21篇)07-05
鄉鎮在省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議上的發言08-18
農業農村工作計劃10-05
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02-26
鄉鎮年度農村工作信息報告11-18
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及下一年工作計劃部署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