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1-04-16 08:58:28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工作計劃3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認真思考工作計劃如何寫了。好的工作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科學工作計劃3篇

科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為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

  3、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4、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5、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的問題。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于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三、實施措施:

  1、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了解科學知識,開闊自己的知識面,盡快讓自己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積極參加各級學習培訓,全面提升科學教師個人素質。

  2、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積極參加各級比賽,提高教學技藝。

  3、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停留在課堂教學內,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探索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課外,擴展到家庭和社會。參加教育論壇的討論交流,資源共享、教技切磋。

  4、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5、通過科學教研活動,促進交流。

  附:工作安排:

  二月:

  1、參加市區教材培訓。

  2、各年級制定教學計劃。

  三月:

  1、參加區上組織的研修活動;

  2、進行科學教研活動;

  3、做中學實驗課;

  4、參加市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

  四月:

  1、參加市組織的全市科學教學活動;

  2、做中學實驗課;

  五月:

  1、參加區組織的片區教研活動;

  2、做中學實驗課;

  3、參加市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

  六月:

  1、參加市組織的科學教學活動;

  2、總結學科教學情況。

  3、迎接學校和上級對科學學科的檢測。

科學工作計劃 篇2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扎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鉆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xx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小學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于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范。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xx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征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小學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并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xx市小學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模式,是小學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小學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小學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采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科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情況分析

  我們班大部分孩子是從小班升上來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幼兒萌發了對自然觀察的興趣,并且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學期我將繼續培養幼兒觀察自然的興趣,激發他們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探究心和求知欲,并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和內容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環境中有生命物質、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的關系中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簡單的理化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初步了解常見科技產品的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征。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并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的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喜歡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

  10、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動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三、實施措施

  1、通過有目標有計劃的集體教學對幼兒實施自然科學教育。

  2、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提供各種科學活動的設備和豐富多樣的有結構的材料,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3、重視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將科學教育滲透于一日生活的全部教育之中。如通過遠足,參觀游覽散步采集等等活動。

  4、將科學教育與數學教育相結合。

  5、充分利用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在科學活動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6、充分利用自然角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四、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

  1.常規教育

  2.觀察自然角里的小動物

  3.有趣的石頭

  4.秋天的水果

  5.十一放假

  6.多彩的樹葉

  7.制作樹葉標本(一)

  8.制作樹葉標本(二)

  9.拓印

  10.秋天的菊花

  11.顏色變變變

  12.電動玩具動起來

  13.它能吹出泡泡嗎

  14.磁鐵

  15.怎樣壘得高

  16.奇妙的影子

  17.種蠶豆

  18.冬天的取暖用品

  19.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

  20.尋訪冬天里的動物

  21.有趣的影子游戲

  22.復習

  23.復習

【有關科學工作計劃3篇】相關文章:

科學工作計劃(科學教研計劃)04-21

有關下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04-23

有關下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三篇04-20

有關下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04-10

有關科學的名言警句04-07

有關科學的比喻句10-02

科學信息教研組工作計劃04-18

【精品】科學工作計劃4篇04-23

【必備】科學工作計劃三篇04-09

【推薦】科學工作計劃3篇04-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2021一区 | 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无玛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