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

時間:2023-03-09 12:39:14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

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歷史課教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了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一樣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潛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潛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潛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資料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那里“民族關系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資料,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狀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狀況。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資料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三、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必須的.學習動力。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于教材資料比上學期繁多,對于理解、分析潛力較弱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有必須的難度。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分鐘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狀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并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職責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以及對社會的了解及適應潛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個性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周次具體計劃

  第1周第六學習主題第1―3課

  第2周第4課,第5課

  第3周第一單元復習檢測、第一單元講評

  第4周第七學習主題第6―7課

  第5周第8課第9課

  第6周第二單元復習檢測、第二單元講評

  第7周第八學習主題第10―12課

  第8周第13課第14課

  第9周第三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講評

  第10周第九學習主題第15―18課

  第11周第19―21課

  第12周第四單元復習檢測、第四單元講評

  第13周從頭回顧課程第六―七學習主題

  第14周從頭回顧課程第八―九學習主題

  第15周期末復習

  第16周期末復習

  第17周期末復習

  第18周期末測試

  注:該進度未計算“五一”等假期,進度順次向后推移。

  本學期,我將繼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我的教學計劃,爭取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上取得佳績。

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二、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學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以課程教材改革為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初中新教材教學為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材內容,主要以中國地理知識為主,分為4個單元:第五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第六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七單元生活的變化,第八單元文明探源。從對中國家園的了解,到對臺灣的探究,;再深入對中國不同地區地理的認識;了解生活變化,認識歷史的發展變化,然后是對文明發展的初步把握,最后是對人類文明的探源,理解文明多樣性的由來:

  中國整體地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人們生活的區域變化――人類文明歷史的演進。

  四、重點:

  第五、六、七單元

  難點:了解中國整體的地理知識;掌握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變化構成了歷史,從時間和空間上認識世界;分析和探源文明演進的來龍去脈。教材重點:掌握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變化構成了歷史,從時間和空間上認識世界。

  五、教學措施:

  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將在教學中采用以下措施:

  1、明確目標,自主研討,目標的確定,要面向全體,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因此,我要根據課文的特色和學生的實際設計不同的層次目標。

  2、激趣導疑,合作探討,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者要進一步創設與目標指向相關的良好氛圍,激發興趣,設置懸念,喚起情感,集中反饋。

  3、巧設促想,深化內容。發展思維,學會創新,因此,這一環節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學生提出的疑問,捕捉“焦點”巧問促思,激發矛盾引起沖突,迸出思維的火花,調動感情參與,達到教學的目的`。

  4、點評深化,模擬拓展。以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深度和創新思維的廣度入手,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5、利用資源,巧設問題。盡量多地引用課外資源,從生活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

  第五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預備課1課時

  第一課國土與人民2課時

  第二課山川秀美2課時

  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2課時

  探究課五認識寶島臺灣1課時

  第六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第一課北方地區2課時

  第二課南方地區2課時

  第三課青藏地區2課時

  探究課如何開展社會調查1課時

  第七單元:生活的變化

  第一課規則的變化2課時

  第二課傳媒的行程2課時

  第三課生活的故事2課時

  探究課區域的變化1課時

  第八單元:文明探源

  第一課原始先民的家園3課時

  第二課早期文明區域3課時

  第三課中華文明探源3課時

  探究課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2課時

【七年級歷史課改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關于歷史課改心得體會10-05

高中歷史課改工作總結11-29

關于歷史課改心得體會4篇08-27

八年級上冊歷史課改總結11-28

八年級上冊歷史課改總結11-21

初一歷史課改教學工作總結11-03

高一歷史課改教學心得體會3篇09-13

初一歷史課改教學工作總結(通用6篇)12-17

七年級語文課改工作計劃11-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 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 日韩AVAV天堂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