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賦》原文及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風賦》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賦》原文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抵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幢,經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慘凄惏栗,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風賦》譯文
楚襄王在蘭臺宮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陣風颯颯吹來,楚襄王就敞開衣襟迎著吹來的清風說:“這風好爽快呵!這是我與百姓共同享受的嗎?”宋玉回答道:“這只是大王享受的風,百姓怎么能與王共同享受它呢!”
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流動的空氣,它普遍而暢通無阻地吹送過來,不分貴賤高下,都能吹到。現在你卻認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難道有什么理由嗎?”宋玉答道。“我聽老師說,枳樹彎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鳥來作窩。有空洞的地方,風就會吹過來。由于所依托的環境條件不同,風的氣勢也就不同了。”
楚襄王問道:“那風,最初是從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風在大地上生成的,從青翠小草尖上興起,逐漸擴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著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風往來不定,形成撞擊物體的聲音;風勢迅疾飄揚,猶如怒火飛騰,風聲如雷,風勢交錯相雜。飛砂走石,大風摧樹折木,沖擊森林原野。等薊風勢逐漸平息下來,風力微弱,四面散開,只能透進小孔,搖動門栓了。風定塵息之后,景物顯得鮮明燦爛,微風漸漸向四面飄散。所以使人感到清涼舒暢的雄風,就飄動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墻,進入深深的王宮。它吹動花草,散發香氣,在桂樹和椒樹之間往來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緩緩飛翔。于是風吹拂水上的荷花,掠過蕙草,分開秦蘅,吹平新夷,覆蓋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劇回旋沖擊山陵,致使各種芳草香花凋零殆盡。然后風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進宮室,上升到絲織的帷帳里,進入深邃的內室,這才成為大王的風了。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凄涼、寒冷得很,清涼的冷風使人為之感嘆。清清涼涼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聰目明,身心安寧,這就是所說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風呀!”
楚襄王說。“你對這件事解說論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風,是不是也可以說給我聽聽呢?”宋玉回答說:“老百姓的風是從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來的,揚起的塵土,煩躁憤懣地回旋盤轉,沖擊空隙,侵入門戶。刮起塵沙,吹散灰堆,攪起污穢骯臟的東西,揚起腐爛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甕口做的窗戶,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令人心煩意亂,憂郁苦悶,受到悶熱之氣,得了濕病,使人內心愁昔,生病發燒。風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瘡,吹剄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紅腫,受風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狀態。這就是所講的老百姓的雌風呀。”
鑒賞
風沒有生命,本無雄雌之分,但王宮空氣清新,貧民窟空氣惡濁,這乃是事實。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對風的感知不同,生動、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風”與“雌風”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與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前者驕奢淫逸,后者凄慘悲涼。寓諷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宮,生存環境優越,肆虐的狂風進了高城深宮,早已化為清涼治病的和風;而生活在窮巷貧窟的庶民生存環境惡劣,沒有防護實施,狂風肆意侵凌,無奈的遭受著風的凄苦。正如文中指出“枳勾來巢,空穴來風,所托者然也,則風氣也殊焉。”因為生存條件的不同,所以對風的感受也就不同,風帶給帝王的是享受,帶給貧民的是災難。不管宋玉是插科打諢,逗帝王開心,還是暗藏諷諫,風帶給不同條件的人的禍福感受是客觀存在的。
文章從開頭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為第一段。這段通過引起“雄風”和“雌風”論辯的背景,提出風氣帶給人不同感受的論點。
第二段論述了風的形成、起源以及由弱到強、由強衰弱直至進入深宮化為清風四處飄散吸取萬物精華而后帶給帝王享受的過程。肆虐的狂風在入城前飄散為清風乘越高墻入於深宮,搖動華葉,徘徊香木之間,尋取其幽香;臨池采芙蓉芳香;出水掠蕙草濃香;劈開秦衡,擺動新夷掠取清香,披開荑楊收取嫩香,然后帶著五香的新鮮徜徉中庭,北上玉宮,又通過層層帷幕進入深宮。這段描寫頗為生動,像是描寫一個殷情而又謹慎的君王侍臣,小心的調制著君王需求的和風。這里對風的描寫暗喻了帝王貪欲的神圣特權,以及臣民伺候帝王的恭敬與虔誠。帝王得到的不像是自然的風,而是精心調制的服務。這風帶給帝王的享受,好像是一付神藥,這種輕松與愉悅像是病愈酒醒,耳聰目明,舒服至極,使得帝王不由的感嘆“好痛快!”這就是帝王享受的雄風。這也是對帝王的生活側面寫照,揭示了帝王生活的奢求與貪欲。
第三段論述了庶人的風。突然起於閉塞的巷道中,揚起沙塵,像憤怒的冤魂惡鬼叫囂著沖孔襲門。光這來勢,就讓人感覺這風對于貧民不懷好意的侵犯是何等的囂張可怕啊!繼而卷起沙粒,吹起死灰,攪起污穢骯臟的垃圾,揚起腐臭的氣味,斜插 進破甕做的窗戶,直沖茅廬。這陰風在貧窟里肆意妄為,使得貧民頭昏胸悶,傷心勞神,疲軟無力,繼而發燒生病,吹到嘴上生口瘡,吹到眼上害紅眼病,進而嘴巴抽搐吮動,咿呀叫喊,說不出話來,得了中風病。這就是庶人的雌風。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深切感受的庶民生存環境的惡劣,以及庶民生存的艱難與痛苦。
通過帝王的雄風與貧民的雌風,我們深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生命是如此的不平等。這不平等的根源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權的肆意踐踏。因為生存環境的不同,造成雄風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享受,而雌風帶來的是欲哭無淚的災殃。
創作背景
襄王的父親懷王昏庸無能、剛愎自用,他聽信讒言,疏遠賢臣,拒諫飾非,始而為秦使張儀的花言巧語所惑,背齊聯秦,繼而輕舉妄動大舉伐秦,喪師失地,最后為秦昭王所誘,客死于異國。襄王繼位后,不僅沒有改弦更張,遠小人而親賢能,反而變本加厲,至于忘記君國大仇,與秦聯姻結好,其腐朽愚昧有甚于懷王。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懷王于頃襄王三年客死于秦后,“襄王七年,楚迎婦于秦,秦楚復平。”“十四年,楚頃襄王與秦昭王好會于宛,結和親。”“十六年,與秦昭王好會于鄢。”“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敗,遂不復戰,東北保于陳城。”于此可見楚襄王不思振作、與殺父仇人握手言歡終于慘敗以至割地遷都等種種衰敗之狀。楚國的國勢雖然日趨式微,可是作為國君的襄王卻沉湎于驕奢淫佚的生活中。他帶著侍臣們到處游賞,或登高唐之臺,或游云夢之浦,想入非非,樂而忘返(見宋玉的《高唐賦》與《神女賦》)。襄王如此追求享受而置國家衰敗于不顧,身為侍臣的宋玉感到憂慮,于是便借風為題,寫了這篇賦。
【《風賦》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風賦原文、翻譯、賞析03-24
風賦原文翻譯及賞析06-12
宋玉《風賦》原文和翻譯11-30
美人賦原文及翻譯06-06
雪賦原文及翻譯09-16
枯樹賦原文及翻譯07-26
《別賦》原文與翻譯08-02
《秋聲賦》原文及翻譯08-02
《東征賦》原文及翻譯06-14
《高唐賦》原文及翻譯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