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1-06-11 12:44:56 古籍 我要投稿

寒食原文及翻譯

  譯文

  即使冷冷清清開著幾扇柴門的村落里,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志出每年的節令。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著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注釋

  1、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2、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全家到鹿門山中采藥。后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賞析

  詩中的“粵人國”,本指廣東,因秦末趙佗曾建南越國,封為南越王。趙鼎曾被貶至潮州,因此此處“粵人國”應指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即紹興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時是紹興十年閏六月,故此詩應為紹興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間所寫。

  此詩雖題為《寒食》,但寫的是從寒食到清明。前兩聯寫的`是當時民間風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記其時江南風俗:“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都成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曲幽,亦青青可愛。……從人家上冢者……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冢者尤多”從此詩可得知,南宋時潮州民間在寒食節也有插柳的習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禁煙寒食,而清明節卻像東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一樣攜帶女兒上山掃墓(即“上冢”)。

  后兩聯在記事中寄寓抒情。頸聯寫所見:漢唐帝王的陵墓連粗糲的麥飯也沒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徑之間開滿梨花。尾聯寫所感所聞:我還是開懷暢飲吧,醉后臥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頭上傍晚吹起的軍號。

  通過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權貴、富貴不過是短暫的、無常的,而人間確實永恒的、常新的。我還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這種心態看似消極,但卻是作者當時處于貶謫逆境中的苦悶、痛楚心情的反應。

  其實,趙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陽軍的謝表中曾說:“白首何歸,悵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了,說:“此老倔強猶昔!”

【寒食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寒食原文翻譯06-12

《寒食》原文及翻譯04-01

寒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6-16

《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04-18

寒食原文賞析及翻譯04-23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03-09

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05-18

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薦】02-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制服丝袜在线观看亚洲不卡 | 日本一本中文一区在线 | 尤物国产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 最新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