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崔涂《春夕》閱讀答案附賞析翻譯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于個人提升。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崔涂《春夕》閱讀答案附賞析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夕旅懷
崔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 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 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爭?
注:春夕旅懷即春夕
①崔涂:終生飄泊,自稱是“孤獨異鄉人”,此詩是詩人旅居湘鄂的時候寫的。
2五湖: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歸隱之處。這里詩人指他的家鄉浙江桐廬一代的大好山水。
五湖,指春秋越國大夫范蠡隱居的太湖,這里指崔涂的家鄉富春江一帶。《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時所作。
(1)請談談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 頷聯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頷聯還有哪些值得稱道的表達特色?(3分
(3)概述全詩表達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4)子規是哪種鳥的別名?李白的《蜀道難》中哪兩句也是寫子規的?(2分)
(5)頷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6)詩的前四句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3分)
(7)結合全詩,簡析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閱讀答案:
(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遠流,春花凋謝;點明在異鄉送春歸的詩人形象(點明春歸時節我身在異鄉);引起下文詩人凄楚的情懷的抒發。(每點1分)
(2)分析:典故:莊周夢蝶(或:杜鵑啼血)(1分)
虛實結合:上句巧寫夢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間便結想成夢,夢見自己回到了萬里之外的家園。下句實寫夢醒以后,發現自己依舊孤眠異鄉,只有“子規”“月”相伴。
烘托渲染(視聽結合):子規啼與三更月,一聲一色,構成一片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注意,視聽結合分析時不能將蝴蝶一句作為視覺描寫)
曲折層遞:十四個字寫出了三層意思:由思鄉而入夢,夢醒而更思鄉,子規啼喚,愁上加愁,這三層愁情,一層比一層深。(每點1分,寫出兩點即可。)
(3)分析:春逝之傷;思鄉之苦;遲暮之悲(或“對范蠡功成身退的羨慕”);故園美好卻欲歸不得的矛盾。(答出1點1分,2點2分,3點4分)
(4)杜鵑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5)運用了虛實結合和對比的表現手法。“蝴蝶夢”與“家萬里”,一虛一實;“蝴蝶夢”與“子規啼”,一樂一悲,形成對比。
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苦。
(6)詩的前四句運用“流水、落花、東風、夢、子規、月”等意象,(2分)描繪了落花滿天的暮春之景,構成清冷孤寂(凄涼愁慘)的意境。(1分)
(7)①詩人面對著春水遠流、春花凋謝的暮春景色,表達詩人深深感嘆春光易逝,歲月無情。
②“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表達了游子孤身漂泊異鄉的思鄉之情。
③“自是不歸歸便得”一語,是無可奈何的傷心語,深刻地傳達出詩人仕途坎坷、孤獨飄零的苦悶彷徨、悲愁痛苦之情。4同時,從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歸隱田園之意。(答對一點得兩分,答對其中兩點即可滿分)
注:崔涂,唐代詩人,浙江人。公元888年舉進士,終生飄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
(1)首聯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2分)
(2)頷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4分)
(3)有人認為尾聯中的“歸”有歸隱之意,試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4分)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復雜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5)頷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6)子規是哪種鳥的別名?李白的《蜀道難》中哪兩句也是寫子規的?(2分)
答案:
(1)(2分)①交待了時令(季節)、地點;(1分)②為全詩奠定情感基調。(1分)
(2)(4分)虛實結合、用典、對比(襯托)、對偶、視聽結合、借景抒情。(每點1分,答對4點得滿分)
(3)(4分) “自是不歸歸便得”一句,表達了詩人想“歸”而不能“歸”的無奈;(2分)“五湖煙景有誰爭”句中化用范蠡攜西施歸隱五湖的典故,可知“歸”字含有歸隱田園之意。(2分)
(4)漂泊異鄉、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對社會的動蕩、家書經年斷絕的擔憂之情;仕途坎坷、年華易逝的自傷之情;渴望歸隱的迫切心情。3分
(5)運用了虛實結合和映襯的表現手法,“蝴蝶夢”與“家萬里”,一虛一實;“蝴蝶夢”與“子規啼”,一樂一悲,相互烘托、映襯。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以景傳情,表達作者的思鄉之苦。3分
(6)杜鵑。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2分
⑴首聯寫景有何作用?
⑵本詩在用典、想象及倒裝方面都有精妙之處,請選擇其一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⑴詩歌起筆寫景,描繪出一幅暮春景色:春水遠流,春花凋謝,流水落花隨春去。以景寫情,寓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光易逝、歲月無情的感嘆。把東風擬人化,但不是春風送我回故鄉,而是我在異鄉送春歸,“送”字表達了詩人凄楚的情懷。落紅滿地、柳絮漫天的殘春景物牽動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憂愁、傷感)。
⑵用典:頷聯運用了“莊生夢蝶”的典故,創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達了深深的思鄉之情。尾聯暗用范蠡泛舟五湖、歸隱田園的典故,“歸”還含有歸隱之意。想象:作者用“蝴蝶夢”想象夢中回鄉的片刻歡娛,“杜鵑啼三更”令人聯想游子之心,渲染了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思鄉之情頓出。倒裝:尾聯倒裝,意思是說,故鄉五湖美好的風光,是沒人和我爭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夠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倒裝后強調了“自是不歸歸便得”一語,深刻反映了詩人在政治上走投無路、欲干不能又欲罷難休的苦悶、彷徨、自嘲、自我安慰的心理。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2.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思鄉之情。從“家萬里”“故園書絕”“自是不歸”等處可以看出。
2.用渲染、烘托手法,緣情寫景,以景傳情。第一句,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遠流,春花凋謝。以殘春之景,寫詩人的思鄉之情。第三句,子規啼與三更月,構成清冷、凄涼、愁慘的氣氛,傳達思鄉之情。
參考譯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兒不斷地凋零,這是多么無情啊。正是這無情的時節,我送著最后一縷春風吹過了楚城。在睡夢中夢見了萬里之外的家鄉,醒來時正值夜里三更時分,杜鵑在樹枝上凄厲地啼叫。家鄉的來信動輒幾年都收不到,春天萬物萌生,鏡中的我卻已是滿頭白發了。我現在是因為自己抱負未展而不愿歸去,我要歸去時自然就歸去了,故鄉五湖的風景是沒有人來和我爭搶的。
賞析:
《春夕》是唐代詩人崔涂旅居湘鄂時所作的羈旅詩。此詩用清麗的語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時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深婉感人,極富詩意,反映了詩人羈旅生涯中濃烈的苦悶情緒。全詩意象朦朧,意境深婉,格調沉郁。
這首詩情切境深,風格沉郁。詩的前四句通過對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繪,緣情寫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間互相映襯、烘托,構成一片凄涼愁慘的氣氛。詩中沒有直接點出思鄉,而一片思鄉之情蕩漾紙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動人。尾聯自我安慰,自嘲,墨中藏意,饒有情味。
賞析
【注】
五湖: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歸隱之處。這里是指詩人家鄉浙江桐廬一帶的大好山水。
15.下列對本詩內容與藝術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寫東風送我過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頷聯扣緊“春夕”二字,寫出夢中歸鄉之樂與醒后的孤單,抒發詩人凄楚之情。
C.頸聯寫詩人思鄉念親,憂心如焚,攬鏡自照,白發滿頭,詩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聯詩人贊家鄉山水美景,有歸隱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詩人欲罷難休的苦悶。
16.本詩中詩人是如何抒發情感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
15.A(不是東風送我過楚城,而是我送東風從楚城離去。)
16.①借景抒情。頷聯中三更時分月上枝頭,子規啼鳴的凄清春夕圖景,雖未明言思鄉,一片鄉情盡在景中。
②借典故抒情。“水流花謝”化用李煜詩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暗含詩人凄涼之情;“蝴蝶夢”句化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表現出夢中歸鄉的快樂;“五湖”句暗用范蠡歸隱的典故,含自己歸隱之情。(6分。一點3分。)
【崔涂《春夕》閱讀答案附賞析翻譯】相關文章:
《春夕酒醒》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7-05
《春題湖上》閱讀答案附賞析04-14
《題君山》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11-28
虞世南《蟬》的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8-02
競渡詩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12-19
《山中留客》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3-21
王昌齡《出塞》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6-13
杜甫《登樓》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6-14
謝靈運《歲暮》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6-25
李商隱《嫦娥》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