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戰奇略·第七卷·挑戰》原文及譯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戰奇略·第七卷·挑戰》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凡與敵戰,營壘相遠,勢力相均,可輕騎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軍可破。若敵用此謀,我不可以全氣擊之。法曰:「遠而挑戰,欲人之進也。」
十六國,姚襄據黃落,苻生遣將苻黃眉、鄧羌等率步騎〔萬五千〕討襄。襄深溝高壘,固守不戰。鄧羌曰:「襄性剛愎,易以撓動。若長驅一行,直壓其壘,襄必忿而出戰,可一戰而擒也。」黃眉從之,遣羌率騎三千軍于壘門。襄怒,盡銳出戰。羌偽不勝,率騎而退,襄追之于三原,羌回〔騎〕拒襄,〔俄〕而黃眉至,大戰,斬之,〔盡〕俘其眾〔,黃眉等振旅而歸〕。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在雙方營壘相距較遠,兵力對比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可以派遣輕裝騎兵前往敵營挑戰,同時設伏兵等待敵人來攻而襲擊它。這樣,敵人便可以被打敗。倘若敵人也使用這種計謀引誘我時,我不可以出動全部兵力去追擊它。誠如兵法所說:“敵人離我很遠而又前來挑戰,是企圖誘我貿然輕進而上當。”十六國時期,后秦將領姚襄率軍進占黃落鎮,前秦帝苻生派遣苻黃眉、鄧羌等將率領步騎兵討伐姚襄。姚襄憑據深溝高壘而堅守不戰。鄧羌向苻黃眉建議說:“姚襄性格倔強自負,容易被挑動。我們如果長驅疾進,直迫其營壘,姚襄必定忿怒而出戰,這樣便可一戰而活捉他。”苻黃眉聽后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派遣鄧羌率領三千騎兵直迫于姚襄軍營門前。姚襄為此大怒,率領其全部精銳部隊出營交戰。鄧羌偽裝戰敗而引軍后退,姚襄揮軍追到三原,這時鄧羌突然回軍拒戰,苻黃眉率領大軍也恰好趕到,與姚襄軍展開激戰,一舉擊斬了姚襄,全部俘獲了他的部隊,苻黃眉等將整頓隊伍,凱旋而歸。
作者介紹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于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余字。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謚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百戰奇略·第七卷·挑戰》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百戰奇略·第七卷·整戰的原文及翻譯04-26
百戰奇略·第七卷·亂戰原文翻譯02-19
百戰奇略雪戰原文及翻譯01-11
《百戰奇略·第四卷·地戰》原文譯文03-29
百戰奇略·第四卷·后戰原文附譯文04-26
《百戰奇略·第十卷·書戰》原文譯文10-07
百戰奇略·第九卷·離戰原文附譯文11-13
百戰奇略·第六卷·飽戰原文附譯文09-27
百戰奇略·第一卷·選戰原文附譯文12-14
百戰奇略·第九卷·人戰的原文及翻譯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