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霜天曉角·重來對酒》譯文及鑒賞

時間:2022-07-17 15:50:53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納蘭性德《霜天曉角·重來對酒》譯文及鑒賞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清代:納蘭性德

  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譯文

  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花前把酒、壯志酬籌,何等快意。

  還是不要提那些空虛如幻的陳情舊事了,趁著良辰未盡,再多飲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壯志難酬,是非成敗上天早已為我們安排妥當了。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注釋

  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越調,仄韻格。各家頗不一致,通常以辛棄疾《稼軒長短句》為準。雙調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韻。別有平韻格一體。

  彀(gòu):同“夠”。

  搔首:以手搔頭,是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態。

  青蠅(yíng)白璧:喻小人讒謗好人,污其青白。青蠅,蒼蠅。白璧,白玉。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賞析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與好友飲酒時的寄情之作。詞人寫這首詞,既是勸慰臨行的好友,也是在抒發自己對好友被小人讒害的激憤之情。

  詞的上闋寥寥二十一字,卻彌散著失意與無奈的情緒。一句“折盡風前柳”,點明了送別的主題。正所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離別總是讓人感傷的,而一個“盡”字,亦寫出了詞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風前的細柳方能顯示出他對友人的惜別之情。隋朝詩人的《送別詩》說:“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離別總是黯然銷魂,也總能勾起萬般感觸。

  詞的下闋,筆鋒突轉,由傷別轉入對世事人生的感嘆。“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陰》詞:“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此來勸慰友人勿嘆于西風古道,不要獨自銷魂消瘦,今日一別,相聚又不知是何時,索性狂歌痛飲,以慰年華吧。“痛飲頻搔首”,這里容若當是引申自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詩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頤”的句子,將友人引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來,容若繼續寬慰友人:小人讒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樣。正如他在《金縷曲·贈梁汾》中所言,“蛾眉謠諑,古今同忌”。此時的納蘭是憤憤不平的,卻也是沉默無奈的,但這種沉默卻源自他的清傲與曠達。

  這首詞寫別情,卻脫出別情外,終又回到別情上,始終想解脫,故作曠達語,又始終不可解脫,終歸于一句對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寬慰自己。全詞可謂凄婉哀絕,能催人生出同感來。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詞人的好友蒙受不自之冤,含恨遠去,為了勸解和送別遭受冤屈的友人,故作下此詞。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霜天曉角·重來對酒》譯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原文及賞析05-06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09-12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5-06

納蘭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鑒賞及譯文03-11

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原文鑒賞06-04

納蘭性德《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譯文及鑒賞10-26

納蘭性德《虞美人·愁痕滿地無人省》鑒賞及譯文答案09-26

《金縷曲》納蘭性德古詩譯文05-16

霜天曉角·桂花原文及賞析02-11

霜天曉角·梅原文及賞析02-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日本强伦姧护士在线播放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刚交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中国国产一级精品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