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宜興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10-15 09:52:33 古籍 我要投稿

發宜興原文及賞析

  原文: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將家上鐵頭船。

  客留陽羨只三月,歸去玉溪無一錢。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從今布襪青鞵夢,不到張公即善權。

  譯文

  我雖然已經六十歲垂垂老矣,卻又要拖家帶口登船去遠行。

  在陽羨暫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頭卻沒錢。

  游山觀水到了廢寢忘食境界,風聲雨聲都不會影響我睡眠。

  從今后在我這個平民的夢里,不是到了張公洞就是游善權。

  注釋

  宜興:今屬江蘇省,在太湖西岸。

  垂垂:形容將近、漸近,常與“老”連用。

  將:攜持。鐵頭船:指船頭包有鐵的木船。

  陽羨:宜興在秦漢時稱陽羨。

  玉溪:信江(在今江西省,流入鄱陽湖)中段的別稱。玉溪江邊的上饒,曾是曾幾僑居之地。這里的“玉溪”代指作者故鄉。

  都:總、全部。廢食:即廢寢忘食。

  “聽風”句:謂任憑它風雨連宵,也不會改變自己歸隱之意。這里“風雨”實喻指國家危難的形勢。

  布襪青鞋夢:指出世隱居之想和遨游山水之愿。布襪青鞋,指平民、隱士的生活。

  張公:指宜興境內的勝跡張公洞。作者有《游張公洞》詩,云:“張公洞府未著腳,向人浪說游荊溪。”可見其風景幽勝。善權:指善卷洞,在宜興西南螺巖山上,與張公洞同為宜興境內的兩個古洞。

  賞析:

  “首聯自敘年將六十而又有挈家遠行之舉,扣詩題“發宜興”。以垂暮之年而又攜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與老境之可仿不難想見。“又”字凄然,包蘊了宋室南渡以來一系列播遷流離、羈旅行役之苦。

  “”頷聯出句承上,說自己客居宜興時日之短,見生活之不安定;對句啟下,說自己雖歸故山,而囊空如洗,見生活之清貧與作吏之清廉。曾幾一生淡泊,生活清苦。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說:“平生取與,一斷以義,三仕嶺外,家無南物。”足資參證。曾幾又有詩云:“我貧無一錢,不敢學農同。空余數卷書,腸腹自撐柱。”(《次陳少卿見贈韻》)故“歸去玉溪無一錢”一句既是其現實生活的`折射,亦是其一貫心性的寫照。

  頸聯承“歸去”,設想回到故居后的情景:“”曾幾南渡后曾先后寓居上饒(今屬江西)、山陰(今浙江紹興),這里所說的“觀水觀山”之地,未詳所指,當指山水幽勝之鄉。回去之后,閑居無事,但以觀山賞水為務,遇到山水佳勝之處,恐不免因此廢寢忘食。這里流露了對歸隱之地清絕山水的神往,也透露出對賦閑生活的悵惘之情。表面上看,作者頗為閑適,實際上是故作排遣。下句的風雨,顯系代指時勢。“憂愁風雨”,本來是曾幾這樣的愛國士大夫的夙心,但卻說“聽風聽雨不妨眠”,似乎與己漠不相關,言外自含“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杜甫《去蜀》)一類感慨。所謂“不妨”,正是雖不應如此,卻不得不如此的意思。這一聯語調輕松,意態閑逸,骨子里卻隱含一縷無可奈何之情。

  末聯再回應題目并以此抒懷:“從今布襪青鞋夢,不到張公即善權。”作者以布襪青鞋為“夢”,表達了隱居山林的內心意趣。曾幾作詩以杜甫、黃庭堅為宗,他曾在《李商叟秀才求齋名于王元渤以養源名之求詩》其二中說:“老杜詩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論淵源師友,他時派列江西。”于此可見其言不虛。“不到張公即善權”一句既是實寫宜興之景,承接上聯之意,表露了對宜興山水的眷戀情緒;同時也是虛寫,借指他處之景,暗接此聯出句之意,表明以后要隱逸山野,縱情山水。

  這首詩題為“發宜興”,但除首、尾兩聯照應、回抱題目外,頷、頸兩聯卻是想象歸家后的情景。詩人所要抒發的,是由“發宜興”所引起的身世之感,“紀行”并非主體,“述懷”才是中心。全詩正是圍繞著述懷這個中心來進行整體構思的。

【發宜興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七發原文及賞析07-21

《早發》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10-29

《發淮安》原文、翻譯、賞析01-06

清明原文及賞析12-26

瑤池原文及賞析12-23

佳人原文及賞析12-22

出塞原文及賞析12-22

春愁原文及賞析12-20

歲暮原文及賞析12-15

潛原文及賞析12-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高清AⅤ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Av高清中文Av | 亚洲理论中字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 亚洲国产中文一卡二卡三卡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