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布打狗》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楊布打狗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我們上學期間,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楊布打狗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楊布打狗
先秦 列御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譯文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他穿著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了。天上下起了雨,楊布便脫下白衣,換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沒認出來是楊布,就迎上前沖他叫。楊布十分生氣,正準備打狗。在這時,楊朱說:“你不要打狗,如果換做是你,你也會是像它這樣做的。假如剛才你的狗離開前是白色的而回來變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注釋
楊朱,先秦哲學家,戰國時期魏國人,字子居
曰:名叫。
衣:穿。
素:白色的。
雨:下雨。
衣:上衣,這里指衣服。
緇(zī):黑色。
反:同"返"返回,回家。
知:了解,知道。
而:連詞,表示順承。
吠:(狗)大叫。
怒:生氣,憤怒。
將:打算。
撲:打、敲。
子無撲之,子 :你
猶是:像這樣。
向者:剛才。向,從前,往昔。
使:假使,假若。
豈:怎么。
無:同“毋”,不,不要。
怪:對……感到奇怪。
衣素衣:穿著白衣服。
寓意
1.當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頭腦發熱,動怒發火;而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并理解別人。
2.以短淺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是不對的。
3.事物是千變萬化的,要想正確地認識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時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4.凡遇是非,務必先內求諸己,切莫忙于責人!
5.遭遇別人不友好的表現,應設身處地,反躬自問,不應一味責怪別人。
6.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評點
楊布出去時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環境條件變化了,他換了黑色的衣服,楊布依舊是楊布。但是他家的狗卻無視這些變化,沖著換了裝的楊布狂吠。原來狗只忠實于那個穿白衣服的楊布,卻不理穿黑衣服的楊布!楊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結果咬錯了人。狗犯這樣的錯誤并不可笑,人看問題,如果只注意表面現象,不抓住本質特征,同樣會犯類似的低級錯誤。現實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不能用舊的眼光看待變化了的事物,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中心:當別人因為表面現象誤解自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醒,說明真相,消除誤解。而不能像楊布那樣發火解氣,那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弄不好會激化矛盾。
故事
從前,在一個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著一戶姓楊的人家,靠在村旁種一片山地過日子。這戶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朱,小兒子叫楊布,兩兄弟一邊在家幫父母耕地、擔水,一邊勤讀詩書。這兄弟兩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楊布穿著一身白色干凈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了,雨越下越大,楊布正走在前不著村、后不落店的山間小道上,只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被淋得落湯雞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們是經常在一起討論詩詞、評議字畫的好朋友,楊布在朋友家脫掉了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楊布吃過飯,兩人又談論了一會兒詩詞,評議了一會兒前人的字畫。他們越談越投機,越玩越開心,不覺天快黑下來了,楊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著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辭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間小道雖然是濕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鋪得多,沒有淤積的爛泥。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了,彎彎曲曲的山路還是明晰可辨。晚風輕輕吹著,從山間送來一陣陣新枝嫩葉的清香。要不是天愈來愈黑下來了,楊布還真有點兒雨后漫游山崗的雅興哩!他走著、走著,走到自家門口了,還沉浸在白天與朋友暢談的興致里。這時,楊布家的狗卻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來了,從黑地里猛沖出來對他汪汪直叫。須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楊布撲過來。楊布被自家的狗這突如其來的狂吠聲和它快要撲過來的動作嚇了一跳,十分惱火,他馬上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眼,連我都不認識了!”于是順手在門邊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條狗。這時,哥哥楊朱聽到了聲音,立即從屋里出來,一邊阻止楊布用木棒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說:“你不要打它啊!應該想想看,你白天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么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
楊布不說什么了,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哥哥楊朱講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復了原先的快樂。
列子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對后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于黃帝老子,歸同于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
【楊布打狗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楊布打狗》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
《楊布打狗》原文翻譯10-29
楊布打狗原文翻譯02-28
《楊布打狗》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5-28
楊布打狗11-08
《楊布打狗》09-17
文言文《楊布打狗》翻譯02-25
《楊布打狗》文言文翻譯02-26
《楊布打狗》文言文翻譯04-11
《楊布打狗》閱讀及答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