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蘇軾〔宋代〕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髻上。只祈愿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端午:民間節日,在舊歷五月初五。碧紈(wán):綠色薄綢。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云鬟(huán):女子的發髻。
賞析
這首熱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唐枋鏊齻児澣涨斑M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云鬟,互致節日的祝賀。全熱采用對偶句式,從中能依稀看到一直盡職盡忠地陪伴在熱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刻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動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處于初夏季節。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于朝云來說,最好是綠色細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懊鞒宋缭》紕印,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了朝云由芳體而及動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動令節俗的淳樸純真美。朝云浴處,余香猶存。沐芳浴動,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熱人熱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日文化發揚光大的表現。
下片,寫熱人偕朝云參與具體的端午節俗活動。熱人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俗健身活動。其一,“彩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系臂”。它辟邪驅鬼,使朝云“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云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刻掛蒲劍以辟邪護身有同等意義。熱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愿靈驗得到應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熱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汛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山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汛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汛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汛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汛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浣溪沙·春情
宋代: 蘇軾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譯文: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 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 為何見她早起時發髻斜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體輕盈, 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那使人困意濃濃的天氣呀, 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注釋:
道字嬌訛(é)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huán)傾。
“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春夢。 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yīng)。困人天氣近清明。
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蕩秋千。 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因人天氣: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氣。
賞析: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松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致,雅麗自然,表現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現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么早晨遲遲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蕩秋千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姑娘白天秋千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墒牵砩咸上聛硪院,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一、原文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二、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
三、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杜鵑,又叫杜宇、布谷、子規、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四、賞析
賞析一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賞析二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后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 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笆捠捘河曜右幪洹秉c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不勝數。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唱黃雞”中的“白發”和“黃雞”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保┌拙右赘袊@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片“蕭蕭暮雨子規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賞析三
這闋小令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來有些意象在中國人眼中總是無比的凄楚與憂傷,比如長長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黃昏,比如飛過鷓鴣的青色天際。
詞的上半闋寫景,大的背景是子規鳴叫著的細雨蒙蒙。照一般看來,無邊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憂傷得說不出?墒翘K東坡偏偏就把它寫成了一首愉快清麗的歌,一幅生機盎然的畫:蘭芽在山中茁壯成長,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在綿綿的細雨中,有杜鵑在清啼。
后人對蘇東坡的評價是豪邁,因為他極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來,倒不如說他是通透曠達,正是因為永遠置身事物之外去體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樂與感言多于或異于常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的有我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將自己的情感帶入事物中,便是淚眼看花花不語,而此詞中蘇東坡卻跨越了觸景傷情或是因情傷景,到達王國維所言的無我境界。因此此詞大背景的凄涼便成了新涼,杜宇的叫聲也清亮了起來。
下闋詞是抒懷。"休將白發唱黃雞"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白居易想表達的是紅顏易老,良時不返,偏偏蘇東坡反其道而用之,勸說世人莫要因為自己韶華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黃雞催曉的悲傷調子。
誰說人生不可能再年輕?門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輩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黃雞催曉的悲傷歌曲?這是蘇東坡的人生哲學,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牽黃右擎蒼,努力進取。誰說人不似花,再無少年時?青春可以永駐,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遠不會老去,老去的,只是歲月本身。
蘇東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興,所以讀之覺顯露直白。他的詞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經驗與人生感悟,看似不經意地脫口而出,實則是真正超脫的思想心情。
賞析四
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于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五、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美,潔凈,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詩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環境啟迪,靈感生發。于是詞人在下闋進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倍鸥σ苍脴诽煸,吟過“試呼自發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用意相同。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六、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稏|坡志林》卷一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灿c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這里所指的歌,就是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舊愁生?椭袩o伴怕君行。
譯文
懶得再去沙洲邊飲酒,和你一起欣賞窗外風景。黃昏時分吹起的號角最能牽動情懷。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閑的日子很少;新添的憂愁往往在舊愁中生出。他鄉沒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遠行。
注釋
浣溪沙:有的本子詞調作“浣沙溪”。查詞律、詞譜,《浣溪沙》一調并無“浣沙溪”的別名,當系傳抄之誤。
和無咎韻:韓元吉,字無咎,號南澗,南宋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官至吏部尚書。與陸游友善,多有唱和,工詞,有《南澗甲乙稿》。陸游這首《浣溪沙》是和詞,韓元吉的原唱不見于他的詞集,恐已亡佚。
"懶向沙頭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爐醉玉瓶"。玉瓶:此處指酒瓶,稱玉瓶,是美化的修辭手段。
同賞:一同欣賞。
夕陽吹角:黃昏時分吹起號角。
關情:牽動情懷。
閑日:休閑的日子。
新愁:新添的憂愁。
賞析
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閏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陸游與韓元吉在鎮江相聚,那時,陸游是在鎮江通判任上,韓元吉則是來鎮江省親暫住。兩位朋友相聚兩月,彼此唱和的詩詞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此詞當是其中之一。
創作背景
陸游與韓元吉在鎮江相聚兩月,登臨金、焦、北固,觀江景、飲美酒的機會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將離別之際,更感到相聚時間的寶貴,多在一起說說話,比什么都強,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會有“懶向沙頭醉玉瓶”一句。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這首詞的頭一句即由此而來,不但詞語極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離別的含意。既然懶得再去觀景飲酒,那么,更好的選擇就是“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了。夕陽引發依戀之情,暮角引發凄涼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組成了一種適于促膝傾談的環境氣氛,所以說它“最關情”。但此時的“情”究竟是什么,卻因為它的千頭萬緒而難以表述得清晰具體。
《浣溪沙》的下片頭兩句,大都要求對偶,故而往往是作者最著力的地方。陸游寫在這兒的對聯雖然淺顯如同白話,但其說忙說愁仍是概括籠統,并不得其具體要領。寫到最后“客中無伴怕君行”一句,則以其直言無隱、真情流露打動讀者,并將依依惜別之情和盤托出。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詞語解釋】
1.漠漠:像輕清寒一樣的冷漠。
2.清寒:陰天,有些冷。
3.曉陰:早晨天陰著。
4.無賴:詞人厭惡之語。
5.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6.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遠。
8.自在:自由自在。
9.絲雨:細雨。
10.寶簾:綴著珠寶的簾子。
11.閑掛:很隨意地掛著。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高郵)人。三十六歲中進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等職位。在新舊黨之爭中,因和蘇軾關系密切而屢受新黨打擊,先后被貶到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邊遠地區,最后死于藤州。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以詞聞名,文辭為蘇軾所賞識。其詞風格婉約纖細、柔媚清麗,情調低沉感傷,愁思哀怨。向來被認為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對后來的詞家有顯著的影響。
【詩文解釋】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里獨自登上小樓,早上的天陰著好象是在深秋。屋內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里的美夢,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象心中的憂愁。走回室內,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
【譯文】
漫漫的春寒彌漫小樓,拂曉陰冷好似深秋,畫屏上煙靄淡淡流水悠悠景色清幽。
自由自在的飛絮輕如夢幻,無邊無際的細雨似縷縷哀愁,珍珠寶簾悄然掛上小小銀鉤。
【評點】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一個年輕女子在初春時節滋生淡淡愁緒,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憂思。
上片寫天氣與室內環境的凄清,通過寫景渲染蕭瑟的氣氛,不言愁而愁自見。起首一句“漠漠輕寒上小樓”,筆意輕靈,如微風拂面,讓人不自覺地融入其中,為全詞奠定了一種清冷的基調。隨后一句還是寫天氣,強調“輕寒”。初春之寒,昏曉最甚。更何況陰云遮日,寒意自然更深一步,難怪會讓人誤以為是深秋時節。“無賴”二字暗指女主人公因為天氣變化而生出絲絲愁緒!暗瓱煛币痪湟暯菑氖彝廪D到室內,畫屏之上,淡煙流水,亦是一片凄清模樣,讓人不禁生出一絲淡淡的哀愁。
下片以抽象的夢和愁來比喻飛花與細雨,寫出愁的綿長,也極新穎貼切。用“自在”二字,反襯室中人物的不自在或不自由,意在言外!帮w花輕似夢”,意為夢似飛花那樣輕,畫龍點睛。次句,“絲雨”用“無邊”二字形容,更顯得春雨使人煩悶,而室中人的“愁”則簡直無可擺脫。這都是不尋常的筆墨。綿綿細雨,明明是密密的,卻又輕輕地,如同飛花,使一切都陷入迷蒙之中,恍然夢境。這不就是詞人心緒的真實寫照嗎?一樣的惆悵,一樣的無邊無際,一樣的細碎,交織在一起,說不清道不明。以雨絲那種連綿、無邊、細密、糾纏的意象比喻“愁”,是本詞的一大亮點。
全詞雖然沒有明顯描繪主人公愁苦的句子,我們卻分明可以清楚地看見隱藏在她內心的悲傷!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二句,歷來備受贊賞,被譽為“奇語”。全詞情溢言外,含蓄不盡。語言清麗優美,語淡情濃韻無窮,把婉約詞的藝術特色完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此外,結構上,詞的上、下片對稱工整,精巧別致,令人回味。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詞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樓。一早起來,陰霾不開,輕寒惻惻。"節過清明冷似秋",對這種天氣,畏寒不出的詞人十分厭惡,不禁咀咒了一聲"無賴"。回頭看看室內,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撩人意緒,于是一絲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隨著微風,自在飄舞,宛如夢幻;纖細的小雨,無邊無際,好似愁絲。"飛花"和"夢"、"絲雨"和"愁",一具體、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詞人卻發現它們之間有"輕"與"細"的特點,便構成兩個新鮮的比喻,空靈縹緲,妙不可言。無怪乎梁啟超稱之為"奇語"。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動為靜,意境悠閑,使人玩味不盡。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譯文」
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償。
鐘漢良版納蘭性德影視劇照
「賞析」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是一首抒發對亡妻無限悼念之情的詞。
詞人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多才多藝,和他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對這位妻子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這首《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就是納蘭性德為悼念亡妻盧氏所做,詞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尋常的往事不能再現,亡妻不可復生,心靈之創痛也永無平復之日。詞中有懷戀,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悵,蘊藏了復雜的感情。
上闋寫喪妻后的孤單凄涼,“誰念西風獨自涼?”這句反問的答案盡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與失望的矛盾情緒。次句“蕭蕭黃葉”是秋天的典型景象,“沉思往事”的詞人站在“殘陽”下,到這里仿佛推向了一個定格鏡頭,凄涼的景物襯托著作者凄涼的回憶,長久地鍥入讀者的腦海,并為之深深感動。
下闋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氨痪颇@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兩句回憶妻子在時的生活的兩個片斷。前一句寫妻子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寫出妻子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后一句寫夫妻以茶賭書的風雅生活樂趣。“當時只道是尋!碧N含了納蘭性德追悔之情,七個字字字皆血淚,當初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卻毫不覺察,只道理應如此,平平常常。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一幅云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洲。客里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于油。蘭橈扶夢駐東流。
譯文:
一幅云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洲?屠嵇L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于油。蘭橈扶夢駐東流。
注釋:
一幅云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tīng)洲。客里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nì)于油。蘭橈(ráo)扶夢駐東流。
鏡:謂水明如鏡。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蘭橈:裝飾華美的舟船。東流:安徽東流縣,現與至德合并為東至縣。
賞析:
在藍天白云和綠水碧波之間,一葉小舟悠然而來,遠山倒映在水中,夕陽灑滿岸邊芳草。舟中人不禁為繁花似錦的春色深深陶醉,于是駐橈于東流。末句“扶夢”二字,穎異可喜。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清代]納蘭性德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殘雪凝聚的余暉照射在繪有山水畫的屏風上,透著陣陣寒意。已到三更時分,遠處卻傳來《梅花落》的笛聲。夜深人靜突然憶起往事,月色于無人處也好像朦朧起來。
我是人世間一個惆悵的過客,我知道你為何事而淚流滿面淚流滿面。怕是在斷腸的笛聲里,你回憶起了平生的點點滴滴。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殘雪:尚未化盡的雪。
畫屏:繪有彩畫的屏風。
落梅:古代羌族樂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橫笛吹奏。
月朧(lóng)明:指月色朦朧,不甚分明。
惆悵:傷感,愁悶,失意。客:過客。
賞析:
這首詞采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手法,是一首以抒發人生惆悵為主題的詞。
詞的上片整體比較平實,主要下力在于營造氛圍上。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秉c明了環境,包括地點是在書房,時間則是在稍有月色的殘雪之夜。接著視覺轉換,由視覺轉移到聽覺上。這句通過“殘雪”、“凝輝”、“落梅”、“三更”、“月朧明”等字句,營造出了一種既清且冷,既孤且單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而這種感覺大抵只能給人帶來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圍籠罩下,突然情感爆發出來。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問句,可謂起的妙絕。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傷身世的哀嘆。這兩句中似乎有相對的主體,一個是“我是人間惆悵客”的“我”,另一個是“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君。但從詞意看來,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間當面的對談傾訴。所以說,這個“君”指的是容若自己。當一個人倦了,累了,苦了,傷了的時候,便不禁會忍不住地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自問自答,何況是納蘭這樣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后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凄絕之美打動。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詞人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傷神。這句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聯系了上片下片,將夜半笛聲同憶平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用一個結尾來營造一個新的開始,也就是“憶平生”三個字,這三個字能引導人們聯想到詞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東西,可以說是個很好的留白。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浣溪沙·楊花
[明代]陳子龍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臺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光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光搖灑落于花叢陰影下,又被溫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光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釋
百尺章臺: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臺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注釋!罢屡_”,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按簳煛保复汗狻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上片“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是對柳如是處于名妓生活的寫照。這里明寫楊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語意雙關!鞍俪摺保噶缡钱敃r居住高樓,名望甚高,難以攀折!傲脕y飛”,”思緒撩亂紛紛之意!爸刂睾熌弧,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為豪華!芭簳煛,指舞弄著“春色”,正在走紅。整個兩句,描寫柳如是當時在妓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華生活。對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據的年少書生陳子龍來說,自然既存愛慕之心,又”憐惜之意。遂”“憐他漂泊奈他飛”的感慨。柳如是幼年即為周道登玩弄于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風塵,漂泊的命運猶如楊花柳絮,引起陳子龍的憐惜與同情;加以對柳如是深情相愛,但由于自己生計尚不富裕,家”嫡妻把持,無法將柳如是救出水火,結為鸞風,在這無奈之中,只”像楊花一樣,任他隨風飄蕩了。
下片“淡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這里將柳如是的未來生涯,繼續比作楊花柳絮,作動態的描述加以警告。此處“淡日”,指暗淡的日子!败涳L”,指柔和的微風。就是說,不須要強勁的風,即可輕輕地將花下的絮球吹到樓邊墻角,了它殘生。這里”著深刻的含義,作者向他的戀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這青春盛日,被那名流學士競相追逐的繁華似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簾幕弄春暉”的盛況),還須想到日后年老色衰,漸漸為人所棄的暗淡日子里的悲慘處境。上片一個“弄”字,下片一個“殘”字,上片渲染“春暉”,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后,遙相唿應,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是值得玩味。最后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結,含蓄”致,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就是說,我的這一番心事,是很少”人知道的,您可知否?真是語重心長,含情脈脈,其中蘊藏著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至于此處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語情懷;還是人在咫尺,心懷天涯之事?又,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戀情堪慮的心事,還是事業抱負的心事?都未明言。所”這些,留給讀者去品味吧!
陳子龍在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豐富真摯,筆調高雅蘊藉,非大手筆莫能為之。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實感及其文學才華。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濃霧知秋晨氣潤,薄云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譯文:
金燦燦的十里平疇,飄來撲鼻的稻香,紅艷艷的木槿花開在農舍的竹籬旁,迎風搖曳的毛竹又青又長,青黃相間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掛在枝頭上。
秋天的早晨霧氣漸濃,濕潤的空氣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陽,更不用隨從張蓋護住我的戎裝。
注釋: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诋牐╟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艷,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④飛蓋:用以遮蔭的篷蓋。
、萑郑╮óng)裝:詞人當時為四川制置使,故戎妝出游,帶有隨從張蓋遮蔭。
賞析:
上片三句詞人以顏色變換為線索,先遠后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寫遠景,金燦燦的十里平疇,稻香撲鼻。第二句稍近些,紅艷的木槿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風搖曳。第三句寫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掛滿枝頭,青黃相間,低頭搖晃,招人喜愛。好一派豐收景象。充分體現了這位著名田園詩人在描繪江村美景方面的才華。
下片旨在寫詞人的旅途感受。時已初秋,晨霧漸渭,空氣濕潤,即使到了中午,因薄云遮日,也漸覺涼爽宜人。末句寫詞人舍車騎馬,戎裝而行,飽覽這迷人的秋色,寄托了詞人對于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5]詞中描寫了詞人身著戎裝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見優美的田園風光。一個秋天的早晨,詞人戎裝出游。江村的早晨,濃霧彌漫,秋氣涼潤。太陽出來后,濃霧散去,只見十里平川,稻谷飄香;村莊周圍,槿花盛開,細長的竹枝隨風飄舞;村后小山坡上掛滿或青或黃的累累碩果,好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詞人一路巡行,興致極高,走在太陽底下,連隨從為他打傘遮陽他都不需要。作為一個負有守土重任的封疆大吏,詞人在看到防區內這一派美麗而又豐饒的田園風光時,既充滿了欣喜與熱愛之情,同時也平添了保家衛國的信心和力量。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清代:納蘭性德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譯文: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
一陣濃郁的香氣飄來,吸引我靠近畫屏,窗外繁茂的枝葉將影子投在窗欞上。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人世間,使我身心疲憊,心里就愈發覺得你的珍貴。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我們還沒說話,相對無言,惆悵不已。才開始說話,我已經語無倫次,于是惱恨今夜的月光太亮,我的窘態暴露無遺。
注釋: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qīng)。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畫屏:繪有彩畫之屏風。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měng)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商略:原為商討之意,此處謂交談。懵騰:迷糊、陶醉。唐韓偓《馬上見》:“去帶惜懵醉,歸因困頓眠!
賞析:
這里描繪了一個戀人初逢的場面。上片前二句寫景,渲染環境氣氛。后一句由景轉到人,寫的是男子看到戀人時微妙的心理變化。下片緊接上片,對相逢場景進行描繪,寫的是相逢后乍喜乍悲,心緒慌亂的復雜情感。全詞描摹細致入微,表達感情真摯動人。
上片前兩句“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主要是通過前面的景物,渲染當時的氣氛。有了前面兩句的鋪墊,接下來的第三句“風波狹路倍憐卿”,才真正切入正題,描寫兩個人初見時的情景。
下片寫兩個人見面后的情景。前面兩句“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通過兩個細節,表達了兩個人相見后那種乍喜乍悲、慌亂無緒的復雜情感。
結尾一句“只嫌今夜月偏明”,既是寫景,更是抒情,用今夜的“月偏明”之景,表達出了“偷戀”者那種矛盾而復雜的心理狀態。
或者天不從愿者太多,在愛情里波折的納蘭,連見戀人一眼都需要扮成僧人偷偷入宮、其實曾經的兩小無猜、蘭窗膩事,都因鴛鴦零落不復存在了:但是情難忘卻,戀人被選人宮,納蘭仍然抱著她會被放出來、他們能夠團圓的希望。而此次與戀人的會面又更堅定了他的信念。這就加深了他后來的苦痛。
正是,往事不可再來,袖口香寒。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浣溪沙》作品介紹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作的一首詞,描寫泛舟潁州西湖、留連美好春光的情趣。把握了云天陽光、花鳥游絲所蘊含的美的特質,并注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創造出幽美的詩情畫意。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①
湖上朱橋②響畫輪③,溶溶④春水⑤浸春云⑥,碧⑦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⑧縈⑨醉客⑩,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浣溪沙》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
、谥鞓颍簷跅U朱紅的橋。
、郛嬢啠褐赣胁世L的豪華車子。
④溶溶:指水盛貌。
⑤春水:指春天時的湖水,表現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薮涸疲杭创禾斓脑疲憩F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緩柔美。
、弑蹋杭淳G色。
、嘤谓z:本指春季里昆蟲吐出的細絲。
、峥M:即縈繞,留住之意。
⑩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歸:指離開。
《浣溪沙》原文翻譯
帶有彩繪的的豪華馬車經過朱紅色的橋,車輪的響聲在湖上響起。春水豐盈的湖面,倒映著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靜的好像碧綠的玻璃,平滑干凈沒有灰塵。
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網住春光,留住游人;▍仓械镍B兒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喚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誘人,游人游賞到夕陽西斜才無可奈何地離去。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皇v元年至二年(1049—1050)。歐陽修任穎州知州,與友人一起載舟游春的所見所聞。是一首以景抒情的小詞。
《浣溪沙》賞析
歐陽修這首《浣溪沙》抒發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上片寫湖面風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橋響畫輪”,寫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西湖游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兩個“春”字,是名副其實的“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出來。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說成是真的云,通過這種“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第三句“碧琉璃滑凈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游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歐陽修說游絲“縈醉客”,這既是游人賞春縱飲,也有游人被美景“喚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鳥喚行人”,這一句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不但寫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境界,也寫出了春天西湖的“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蔥綠景象。詞人通過把游絲、啼鳥對游人的“挽留”,表現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歸去之情。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里的“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郁積于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游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余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從藝術上看,詞人借景抒情,在描寫“樂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盡之意現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蘊含在寬闊的境界之中,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
《浣溪沙》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官館閣?,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www.jianbihua.cc)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浣溪沙·清潤風光雨后天
宋代:晁端禮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譯文: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注釋: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kūn)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蝶夢:《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后因稱夢為“蝶夢”。鯤弦:即鹍弦。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夏日雨后,風光清潤。綠窗前薔薇初謝,琉璃瓦如美玉生煙。下片抒情,閑情寄夢,幽怨入曲,而結以小樓月圓,不盡之情復歸于寫景,彌覺雋永。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浣溪沙·閨情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翻譯
貼花如繡的臉龐莞爾一笑,就像盛開的荷花。頭上斜插的鴨形發飾就像真的要飛一樣,襯托的臉頰更加美麗、更加生動。眼波流轉,一下就讓人猜到應是在思念著誰。
一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只能用這半張素箋把幽怨和思戀寄給心上人。月上闌干,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曲調輕松明快,是宋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牌名。
繡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處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開了。
飛:《歷代詩余》作“偎”。
寶鴨:鴨形發式,或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
香腮:唐代溫庭筠有“鬢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味道。
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紙,指信箋、詩箋。
幽懷:猶幽情,指隱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這里指約會的時間,即月斜之際。
鑒賞
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詞中采用了比擬、襯托、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歡快。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個階段。前者以閨怨相思為主,后者則多表現出消極絕望的情緒來。但這首詞與這兩種風格都顯然不同,應該屬于詞人最早一批描寫純真愛情的詞作。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向往,落到筆端,也豐富地體現了女性細膩的心思。
“繡面芙蓉”與下面的“斜飛寶鴨”對舉,應也指裝飾物。當時的婦女多有向臉上貼繡畫的習慣,其內容以花鳥為多,此處即是說面上繪有芙蓉。芙蓉一笑而開,變靜為動,看似頗為無理,實則更顯有情。本來芙蓉帖飾是靜止的,但因為少女一笑,紅顏暈開,落到人眼里仿佛連芙蓉花也迎風而綻,倍添精神。這種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詩里最有體現,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等。發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層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種似真實幻、難以言說的美妙意境。再則,“秀面”“芙蓉”“笑”“開”兩兩相對,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開極有力地襯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開”之一字,既指芙蓉花開,少女顏開,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竇初開,為全詞統帥。
“斜飛寶鴨襯香腮”,承接上句,繼續寫少女的美貌。她又貼花飾,又戴寶鴨,正是一個著意打扮的初戀少女。“眼波才動被人猜!鄙倥尚毁,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顯然是心上人。她偷偷喜歡上了一個人,可能有時想起,越想越高興,表情不對,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來:“不會被別人發現了吧?他會怎么想?天啦,多羞人呀!”這種手法也見于唐詩,皇甫松《采蓮子》中就有“遙被人知半日羞”。其實,別人也許并沒有注意到她的異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過在她看來,這卻很可能,特別是很難為情,這種狐疑更給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顯生動。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把上下兩闕的因果銜接和少女此時的心理展示了出來。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雖作定語,但關聯詞的意味還保留著,給人以一種“雖然一面……,但是半箋……”的感覺,這不得不說又是女性思維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箋即是書信,顯然是久不見面,才以書信傳達愛意,嬌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種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連起來是說,雖然我這么喜歡你,但你總也不來看我,只好以書寄懷。信上寫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約重來”這一句是說明月上移,花影搖動,到那時我們來幽會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了其對未來的期待。
綜合全詞來看,詞人出色地發揮了女性思維的長處,在氛圍、比擬、畫面以及細節的捕捉上,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藝術天分。詞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處青春愛情之中,情緒難免波動,其性格也頗富變化。她倩然一笑,美麗活潑;眼波流轉,細膩羞澀;凝視花月,苦苦思戀;寫信抒懷,大膽追求。這些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動時復雜的心理。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膽的,也是美好的。這正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鑒賞二
這首言情小調通過對一個女子的情態的幾個側面摹寫,不僅生動地勾勒出她美麗動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現出人物大膽天真的性格,以及蘊藏在心底的細膩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兩句“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是一副似對非對的偶句!袄C面芙蓉”形容這個女子姣美的面龐宛如出水荷花,光艷明麗;“斜飛寶鴨”是說她把用寶石鑲嵌的飛鴨狀頭飾斜插鬢邊,對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飾妝點;正如古人所說的“粉黛所以飾容,而顧盼生于淑質”,這兩句表示詞中女主角天生俏麗,再加以入時的華飾,就必然產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開”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動態描寫打破了靜物寫生,起到了能將詞中的女子從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開”字在這里用得尤為精巧。詩詞之妙,在于煉字煉句,使一詞一句的含義達到極大的豐富;即如這個“開”字,無疑是指芙蓉花開,但其深層意思未嘗不可以表示詞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錮的愛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來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這句神來之筆,便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證。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個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彎流動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著她內心的喜悅與怕人發現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會被猜,這便是生活的真實;作者捕捉到這一真實,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恰當地表現出來,更添了幾分韻味。
下片進一步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前兩句“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是一副較為工巧的對偶句,摹寫出這樣的情景:幽居深閨的懷春女子,完全被“愛而不見”的愁苦與期盼的喜悅所左右,這混雜的感情化為風情萬點,都從她一顰一笑的的面部流露無遺;終于她大膽地展開半張素箋,舞動一只彤管,把滿懷思念、嬌嗔與幽怨傾瀉給自己深深系戀著的人。結句“月移花影約重來”寫的是實況?是希冀?還是幻影?無從考定。但這確是一幅絕美的流動著的畫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雙雙,傾訴著生死相依的情話。
這首反映愛情的小令,詞語鮮明生動而不失其樸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禮教重重包裹的那個時代,只要不帶任何世俗偏見,便會發現易安筆下的這個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愛,她對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摯、熾烈、大膽;從而也會驚嘆這首詞多么質樸深刻、生氣盎然。
創作背景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階段。前者以閑情逸趣,兒女情長為主。后者則表現出懷家思國,愁緒難解的情懷。這首應是作者最早期的作品。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向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熱】01-10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精】01-09
【薦】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9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薦】01-08
【推薦】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8
【熱門】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熱】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推薦】01-06
【精】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