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
梅花/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知道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注釋
⑴凌寒:冒著嚴寒。
⑵遙:遠遠地。知:知道。
⑶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墻角數枝梅”,“墻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于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
首二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艷,香氣遠布,贊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
詠紅梅花得“梅”字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逞艷”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于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于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
【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相關文章:
江梅原文賞析及翻譯04-24
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4-13
江梅原文賞析及翻譯4篇04-24
臨江仙·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4-14
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4-13
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4-13
念奴嬌·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
《念奴嬌·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
《一剪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0-28
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0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