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蕊香·七夕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蕊香·七夕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吳文英
懶浴新涼睡早。雪靨酒紅微笑。倚樓起把繡針小。月冷波光夢覺。
怕聞井葉西風到。恨多少。粉河不語墮秋曉。云雨人間未了。
賞析:
上片夢境也。“懶浴”兩句。此言詞人在“七夕”這天晚上,因為秋熱,所以在懶洋洋地沐浴之后,趁著涼爽的身子,靜恰恰地臥在園中的眠床上。朦朧中詞人漸漸地進入到夢境里。在睡夢中,他仿佛見到牛郎織女相依在天河邊,正在喁喁情話。因為這是一年一度的相會,所以他們要說的事必定是很多,而且兩個人還在搶著說笑。詞人似乎還見到織女那白皙的臉龐上,已經講得飛起了醉酒般的興奮的紅云,并且始終顯露出微微的笑容。因為“相見時難”,所以連天上神仙也在珍惜這一寶貴的時刻。“倚樓”一句,言地上乞巧。詞人在夢中又把他的視線掃到繡樓上那些“乞巧”女子身上。只見她們傍樓倚欄,就著皎潔的月光,細心地想將絲線穿過那小小的繡針孔,并希望一舉成功,求得巧心。“月冷”一句,點明夢境。夜色已深,月光明亮,室外漸漸開始轉涼,詞人一覺從夢中驚醒,才知前事都是身在夢境之中。
“怕聞”三句,言自己在這個靜寂的秋夜里,孤零零的一個人特別怕聽到那風掃落葉的簌簌聲。風掃落葉,既是煞風景,又是人事衰敗的象征,所以詞人“怕聞井葉西風到”,是因為由此引起他對孤獨處境的幾多怨與恨。然而詞人仰望空中由米粒似的星星組成的天河,想到此時牛郎織女相見默默,一片深情盡在不言之中。但兩個人雖然情深似海,卻還是改變不了拂曉分手這個殘酷而痛苦的事實。所以詞人感此,又為天上這對神仙夫婦代打起抱不平,而深感憤恨。“云雨”一句,承上聯想。言天上的神仙夫婦僅只有一年一度的相聚,那還不如人世間的男歡女愛,恩愛不絕來得現實。下片由“七夕”神話傳說而引伸發揮開去。
吳文英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號“詞中李商隱”,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南宋詞人。
吳文英畢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門,充當幕僚。紹定年間(1222年-1233年),吳文英游幕于蘇州轉運使署,為常平司門客,與施樞、吳潛、馮去非等交游。后置家于瓜涇蕭寺。淳祐年間(1241年-1252年),往來于蘇杭,先后游于尹煥、吳潛、史宅之、賈似道之幕,與四人皆有酬答,吳文英又與方萬里、孫惟信、魏峻等交游。晚年吳文英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而死。
吳文英以詞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著有《夢窗詞集》,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他對詞的貢獻主要在藝術技巧方面,以講究字面、烹煉詞句、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為基本特征。吳文英在豐富詞體方面,也有一定貢獻。
【秋蕊香·七夕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原文及賞析08-02
行香子·秋與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行香子秋與原文翻譯及賞析06-15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09-10
行香子秋與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6-15
行香子·秋與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4-14
行香子·七夕原文及賞析10-22
關于《秋蕊香》張耒詞作鑒賞08-03
《行香子·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