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1-18 16:14:36 古籍 我要投稿

《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賞析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所寫的一首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賞析

  原文: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

  1、示:訓示、指示。

  2、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3、學問:指讀書學習,有做學問的意思。

  4、遺:保留。

  5、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6、少壯:青少年時代。

  7、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

  8、始:才。紙:書本。

  9、終:到底,畢竟。

  10、覺:感覺,覺得。

  11、淺:少。

  12、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13、行:實踐。

  14、躬行:親身實踐。

  翻譯:

  古人學習知識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賞析: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學習的道理。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遺”,即保留。“無遺力”,毫無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打好扎實基礎,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眼見為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不要死讀書,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當然自己不可以滿足在這不完整的書本內容的東西了。

  詩的前兩句,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陸游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第二句闡述了做學問應當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時也強調“少壯工夫”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言切切,情深深。

  詩的后兩句,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是做學問的訣竅。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我們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條途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人們掌握知識、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這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一個途徑。并且,間接經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運用、檢驗和發展,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去參加社會實踐,不去接觸廣闊的社會生活,那么你的認識始終“覺淺”,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實現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這符合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這種獨到的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冬夜讀書示子聿》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人們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于慶元五年(1199年)于山陰寫給小兒子陸聿的,此時陸聿二十一歲,正值“少壯”。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并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名家點評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明楊慎《升庵詩話》:極質直卻自情至。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一生所寫詩近萬首,以及大量的詞,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高。他的詩前期多為愛國詩,批評投降主義,主張抗戰殺敵,收復故土,統一中國,慷慨激昂,雄渾豪放;后期多為田園詩,清新雅麗,平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稱.。 他少年時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翻譯及賞析09-24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翻譯及賞析01-28

冬夜讀書示子聿古詩翻譯及賞析04-13

《冬夜讀書示子聿》翻譯及賞析3篇09-25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及賞析08-28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及賞析09-24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賞析09-02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0-15

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丝袜精美视频久久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你懂得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