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9-26 08:51:49 登綺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靈隱寺原文及賞析

  賞析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靈隱寺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譯文

  飛來峰山高陡峻,草木蔥蘢,寺中殿宇肅穆寥落。

  層樓上可遠眺壯美日出,寺門正對著錢塘江潮。

  中秋時節寺中桂花飄落,佛香冉冉好似飄向天外的云霧。

  攀援藤蘿登上遠處古塔,剖開樹木到遠處取泉水。

  山花迎著薄霜開得更旺,葉子沒有因為寒冷凋落。

  年輕的時候愛好遠處奇異美景,可以用來洗滌塵世中的煩惱。

  等到我走入天臺山的路,看我漫步踏過其中的梄溪石橋。

  注釋

  鷲(jiù)嶺:本是印度靈鷲山,這兒借指靈隱寺前的飛來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樣子。

  龍宮:泛指靈隱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錢塘江又稱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錢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捫(mén)蘿:攀援藤蘿。捫,持、執。

  登塔遠:攀登遠處的古塔。

  刳(kū):剖開。

  取泉遙:到遠處去取水。

  更發:(開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齡:年輕的時候。

  尚:喜歡。

  遐:遠。

  異:奇異的美景、勝地。

  搜:尋求。

  滌:洗滌。

  煩囂:塵世間的煩惱和喧囂。

  石橋:指天臺著名的風景石梁飛瀑。

  賞析:

  《唐詩紀事》說:“之問貶黜放還,至江南,游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行吟曰‘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宋之問兩次貶謫,第一次是神龍元年(705)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第二次是景云元年(710 )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縣)!杜f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新唐書》說:“賜死桂林”?傊,未能生還。《新唐書》中記載他于景龍中下遷越州(今浙江紹興)長史,“頗自力為政,窮歷剡溪山,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這首《靈隱寺》詩大約作于此時。

  靈隱: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亦稱武林、靈苑、仙居。靈隱寺即東晉時在靈隱山所建的禪寺。相傳晉咸和元年(326 ),印度僧人慧理來到這里驚稱:“此天竺國(古印度)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币蛏狡鹚拢麨殪`隱,取靈山隱于此之義。

  首聯描述靈隱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是說靜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蔥郁的飛來峰山麓,更顯得莊嚴清寂。鷲嶺:即印度靈鷲山,這里指靈隱山的北高峰即飛來峰。郁:茂盛蔥蘢之意。岧峣:高峻;高聳。龍宮:借指靈隱寺,相傳龍王曾請佛祖講說經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稱龍宮。“鎖”字透露出佛門清靜空寂的永恒!苞悗X”、“龍宮”,連用兩個典故,上下對得精切自然,神話色彩濃郁,引人浮想聯翩。排律首聯一般不對偶,而這里對得流走自然,給讀者以整齊和諧的美感。

  第二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上句寫的是遠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紅霞滿天。下句寫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勝境而觀佳處,開人胸懷,壯人豪情,怡人心境,這兩句以工整的對仗和壯觀的景色成為千古流芳的佳句。這里的字句并不奇異,辭藻也不繁富,然而卻能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桂子:桂樹的種子。桂樹開花不結子。天竺桂結子。傳說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氣爽時節常有似豆的顆粒從天空降落,稱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圖》詩:“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痹聦m桂子撒落下來,紛紛揚揚,異響陣陣;龍宮中的香煙裊裊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織成一個清幽空靈之境。這聯詩借用神話傳說表現了靈隱寺聲色香怡人的特色。

  詩的前三聯是正面寫靈隱寺,下面三聯轉入側面襯托。詩人以游山尋勝的所觀所感為靈隱寺繪出了一個清幽曠遠的背景:藤蘿覆道,古塔遙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這一切都顯示出古樸、靜潔、脫俗之美。詩人深受此勝境的感應,不由自主地贊嘆: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他自幼向往各處的奇山勝景,這次尋幽訪勝如愿以償了,使他忘了人世間的煩惱和焦燥。

  最后一聯“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這是寫詩人的幻覺,他已經沉醉了,誤把靈隱當作天臺,竟有點飄飄欲仙了。天臺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橋傳說是神仙所居之處,“漢劉晨、阮肇入天臺采藥,遇二女子,留半年求歸,抵家已七世矣。”詩中暗寓了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以自己的感受進一步贊嘆靈隱寺地勢山水環境的優勝,簡直可以和天臺媲美。

  《靈隱寺》是一首優秀的山水游記詩。袁宏道在他的《靈隱》游記中曾這樣說:“余始入靈隱,疑宋之問詩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詞客,捃拾幫湊。及登韜光,始知滄海、浙江、捫蘿、刳木數語,字字入畫。古人真不可及矣!”這段話說盡了《靈隱寺》詩的妙處“字字入畫”。

  作者

  宋之問(約656年-712年),一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唐朝大臣,左驍衛郎將宋令文之子。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等職。天授元年(690年),與楊炯同為宮中習藝館學士。萬歲登封元年(696年),為洛州參軍,陪宮中游宴應制。神龍元年(705年),因諂事張易之兄弟,被貶瀧州參軍,遇赦北歸,召為鴻臚主簿;諂事太平公主,遷戶部員外郎、修文館直學士,再轉考功員外郎、知貢舉。依附于安樂公主,為太平公主所嫉,揭發主持貢舉的貪賄事宜,外貶越州長史。唐睿宗即位后,坐罪流放欽州。先天元年(712年),賜死于桂林。

  宋之問與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他大力創作五律,取法漢魏古詩創作五古,善寫五言排律,被胡應麟譽為初唐之冠,為近體律詩定型的代表詩人。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麗,自然流暢。在山水描寫上也頗具特色,對盛唐詩人王維的山水詩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原集已佚,有輯本《宋之問集》二卷。

【靈隱寺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靈隱寺唐詩09-02

閨怨原文及賞析07-28

般原文及賞析03-25

送別原文及賞析03-13

大車原文及賞析03-22

野望原文及賞析10-03

菊原文及賞析10-16

稻田原文及賞析10-17

不見原文及賞析10-0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亚洲AB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人成中字幕 | 午夜天堂美女在线视频 | 日本十八禁免费看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