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風雨大作其二翻譯賞析

時間:2024-11-01 11:20:01 古籍 我要投稿

十一月風雨大作其二翻譯賞析

十一月風雨大作其二翻譯賞析 1

  陸游 〔宋代〕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釋:

  ①僵臥:躺臥不起。僵,僵硬,僵直。②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③不自哀:不為自己而感到悲傷。④尚:副詞,還,仍然。⑤思:想著,想到。⑥戍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⑦夜闌:夜將盡。闌(丨加),將盡。⑧臥聽:躺著聽。⑨風吹雨:風雨交加,呼應題目中的“風雨大作”;“風吹雨”也是此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寫照,詩人心憂國家直到深夜尚難成眠。⑩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冰河:冰封的河流,北方地區河流冬季有結冰期。

  拼音解讀:

  jiāng wò gū cūn bú zì āi ,shàng sī wéi guó shù lún tái 。

  yè lán wò tīng fēng chuī yǔ ,tiě mǎ bīng hé rù mèng lái 。

  相關翻譯

  我僵硬地躺在這孤寂荒涼的村莊里,心中卻不曾生出一絲為自己凄涼處境的悲哀,反而仍想披上戰甲為國家守衛邊疆。夜漸深,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交加的聲音,恍惚之中仿佛夢見

  相關賞析

  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開頭兩句“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低臥,直挺挺地躺著,意思是說年老力衰,作者當時已68歲。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鄉山陰。戍,是守衛的意思。輪臺,是漢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輪臺縣,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邊防據點。兩句的意思是說:我拖著病弱的身體,躺在這荒僻的小村莊里,但是我并不為自己的艱難處境而哀傷,我還想著為國家去守衛北方邊疆。“僵臥孤村不自哀”敘述了作者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的解釋,前后照應,形成對比。

  “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凄涼的境遇。“僵”字寫年邁,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床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著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狀。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感到悲哀,貧病凄涼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

  作者介紹

  陸游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十一月風雨大作其二翻譯賞析 2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陸游

  其一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古詩今譯:

  其一: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其二: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注釋解說:

  ⑴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⑵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⑶僵臥:直挺挺地躺著。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汝南先賢傳》:“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僵,僵硬。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⑷思:想著,想到。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唐書·地理志》:“北庭大都護府,有輪臺縣,大歷十年置。”曹唐詩:“灞水橋邊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輪臺。”⑸夜闌(lán):夜深。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⑹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宋書》:“鐵馬二千,風驅電擊。”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品鑒鑒賞:

  壹

  第一首詩主要寫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詩人之處境。前兩句以夸張之法寫大雨瓢潑,其聲響之巨,描繪出黑天大風大雨之境,很是生動,波濤洶涌之聲正與作者渴望為國出力、光復中原之心相印。后兩句轉寫近處,描寫其所處之境,寫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門,其妙處是把作者的主觀之感和貓結合一起寫。這首詩也道出了作者處境悲涼。

  貳

  第二首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叁

  詩的開頭兩句,意思緊密相聯:“僵臥孤村不自哀”敘述了作者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的解釋,前后照應,形成對比。“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凄涼的境遇。“僵”字寫年邁,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床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著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狀,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感到悲哀,貧病凄涼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這兩句詩是詩人靈魂和人格的最好說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自有“肉食者謀之”,詩人不必多此一舉。另外,詩人正是因為“喜論恢復”、熱心抗敵才屢屢受打擊,最后才罷官閑居的。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今后國運如何他可以毫不負責。其次,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詩人作為年邁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臺”的壯志,這就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茍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顯得渺小和可鄙。

  肆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兩句。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而且“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創作背景: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十一月風雨大作其二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06-10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全詩翻譯及賞析06-12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全詩翻譯及賞析10-04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及翻譯10-26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譯文及賞析12-05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譯文及賞析04-06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4-25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3-22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移居·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12-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精品 | 日本一本中文一区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视频区国产欧美国产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