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12-27 11:09:58 銀鳳 古籍 我要投稿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7篇)

  《雨霖鈴》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zhuǎn)合優(yōu)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下面是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參考!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1

  雨霖鈴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

  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nèi)更無人。

  翻譯

  在夜深燈火闌珊、霖雨纏綿時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長安,安史之亂都過去了,但唐明皇情況就像樂工張徽彈奏的《雨霖鈴曲》一樣,還是沒有什么變化,依舊沉湎聲色。

  張徽述說唐明皇彈曲垂淚思念楊貴妃,但是明月下南宮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唐明皇黯然落寞。

  注釋

  在夜深燈火闌珊、霖雨纏綿時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長安,安史之亂都過去了,但唐明皇情況就像樂工張徽彈奏的《雨霖鈴曲》一樣,還是沒有什么變化,依舊沉湎聲色。

  張徽述說唐明皇彈曲垂淚思念楊貴妃,但是明月下南宮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唐明皇黯然落寞。

  賞析

  全詩共四句,以追述始,寫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點、情景依舊,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起安史之亂,唐明皇倉惶出逃,聯(lián)想起馬嵬坡“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長恨歌》),聯(lián)想起棧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貴妃聞雨而作《雨霖鈴曲》的凄涼慘景。詩人讓讀者產(chǎn)生這么多的聯(lián)想,是為了讓人對唐明皇的悲涼處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開元年間,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稱為“開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寶末年,唐明皇寵幸佞臣,沉湎聲色,終日與楊貴妃晏游嬉戲,朝政荒廢,怨聲四起。可是不久,“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的叛亂,撕毀了唐明皇的美夢,迫其棄都西逃。無道,寵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涼的人生之路。西京收復后,唐明皇由蜀歸秦,景況是否會改變一下呢?詩人這樣寫道:“猶是張徽一曲新”。與上句聯(lián)系起來,恰恰與詩人的未言之意構成鮮明的對比。前者,唐明皇是落難帝王,進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寵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舊,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他又可以稱孤道寡,君臨天下了。然而,物是人非,愛姬已命喪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棧道和霖雨鈴聲還有一點新鮮感,只有張徽奏的《雨霖鈴曲》還能打動他那木然的靈魂和死去的心。

  張徽彈奏的是什么呢?是唐明皇的愛戀、怨恨、悼念和追悔嗎?唐明皇聽來也許是,不然,他何以感到親切,何以凄愴流涕!然而,詩人聽來卻別有韻致:“長說上皇垂淚教,月明南內(nèi)更無人”。從《雨霖鈴曲》中,詩人聽出樂工張徽在久久地敘說唐明皇垂淚授曲的.情形。叛賊橫行,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唐明皇偏安一隅,不思收復河山,卻一直沉湎舊情,念念不忘被逼自縊于馬嵬坡的楊貴妃。他常常垂淚向張徽傳授自制的《雨霖鈴曲》,用以表達對楊貴妃的思戀和懷念。作為一個人,唐明皇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一個國家陷于戰(zhàn)亂時期的帝王,即使他已經(jīng)遜位,這樣沉湎個人私情也不免讓人感到太過兒女情腸。

  總之,這首詩熔批判和同情為一爐,而詩人那顆憂國憂民之心又隱含其中,構成了陰郁、悲涼的基調(diào),給人一種強烈的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2

  雨霖鈴·孜孜矻矻 宋朝

  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無明里、強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濟,堪留戀處,輪回倉猝。幸有明空妙覺,可彈指超出。緣底事、拋了全潮,認一浮漚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沒。貪他眼花陽艷,誰信道、本來無物。一旦茫然,終被閻羅老子相屈。便縱有、千種機籌,怎免伊唐突。

  《雨霖鈴·孜孜矻矻》譯文

  勤勤懇懇不眠休,向來胸無大志,只地勉強做著這事業(yè)。功名利祿皆地過眼云煙,對于身處困頓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哪里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只覺時光飛逝。幸有那明理靜心的佛學,讓我能名精神上超越他人。

  經(jīng)歷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像現(xiàn)名這樣再無如潮水般洶涌起伏的情緒,人的一生就像那渤海上的泡沫般短暫消散。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但事物的根本地不變的。只地那少許的心中夢想已幻滅。羨慕他人眼中榮華富貴,誰又相信這世間本來無物呢?一旦心中茫然無歸處,易受功名利祿所引誘。所法縱使有千種計謀名心頭,也難抵突如其來的'變故。

  《雨霖鈴·孜孜矻矻》注釋

  孜孜:勤勉;不懈怠。

  矻矻:勤勞不懈貌。

  明:目標,意志所趨。

  強作:勉力而做,出自《孔叢子·執(zhí)節(jié)》。

  窠窟:動物棲身之所。喻指事業(yè)。

  濟:對困苦的人加法幫助。

  堪:能,可法,足法。

  倉猝:匆忙急迫。

  彈指:捻彈手指作聲。佛家多法喻時間短暫。

  超出:超越別人。

  底事:何事。

  潮:像潮水那樣洶涌起伏的。

  浮漚: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瀛渤:渤海。

  本源: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自性: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些些:少許,一點兒。

  妄想:佛教語。謂妄為分別而取種種之相。

  機籌:計謀;計策。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3

  雨霖鈴·槐陰添綠原文

  槐陰添綠。雨馀花落,酒病相續(xù)。閑尋雙杏凝佇,池塘暖、鴛鴦浴。卻向窗晝臥,正春睡難足。嘆好夢、一一無憑,帳掩金花坐凝目。

  當時共賞移紅燭。向花間、小飲杯盤促。薔薇花下曾記,雙鳳帶、索題詩曲。別后厭厭,應是香肌,瘦減羅幅。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

  翻譯

  槐樹新添了綠色。被雨淋落的花瓣灑落了一地,因過度飲酒而生病,生活幾乎都在醉與病之間徘徊。閑時出外散心,尋見一對杏樹,我駐足凝望,溫暖的池塘里,鴛鴦成雙成對。不忍看下去,懷著愁苦之情離去,回內(nèi)室小睡,但因心事輾轉(zhuǎn)難以入眠。雖有好夢,但醒來一切都成虛空,窗帳圍掩著繡有花飾的臥榻,空蕩蕩臥榻上只留下自己凝目沉思。

  以前二人在一起時,一邊移紅燭,一邊共賞。面向花叢,一杯接一杯地飲酒,記得往日在薔薇花叢中,戀人她以繡有鳳國的衣帶要自己題寫詩詞。分別后,戀人終日精神不振,本來是豐盈的肌體,卻因相思而日漸消瘦,只瘦得羅裙要裁剪了才能合身。難以尋找堂前的燕子,去傳達這份感情,為什么現(xiàn)在進入華麗的殿堂住宿。

  注釋

  雨霖鈴:詞牌名,也作“雨淋鈴”,雙調(diào)一百零三字,前后闋各五仄韻,常用入聲韻。

  酒病:猶病酒。因飲酒過量而生病。

  凝佇:凝望佇立、停滯不動。

  鴛鴦:在中國文學中多象征夫妻和睦、相親相愛,以及愛情堅貞不移。

  金花: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繡制的花飾。

  坐:臥榻。

  凝目:注目、凝視。

  促:速。

  薔薇花:泛指薔薇科,多生于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厭厭:猶懨懨,精神不振貌。

  羅:古絲織物名,此指羅制的衣裙。

  羅幅:羅裙的分幅。

  甚:為什么、怎么。

  華堂:華麗的殿堂。

  賞析

  上片寫詞人與戀人分開后的現(xiàn)狀。“槐陰添綠”揭示了時間,“添”為新添,即槐樹新添綠色,所以此時應為春季。與后文“正春睡難足”所揭示的時令相符。“雨馀花落”描繪了一幅冷凄之景:被雨淋落的花瓣灑落一地,雨后天地氣氛冷冷清清。此句為下文奠定了凄涼的基調(diào),“酒病相續(xù)”,詞人因消愁而飲酒,因飲酒而生病,所以“相續(xù)”。與戀人分別后詞人生活是如此地痛苦不堪,終日只能借酒消愁,又因飲酒過度而生病,生活幾乎都在醉與病之間徘徊。

  閑時出外散心,尋見一對杏樹,這對杏樹仿佛象征著一對相愛的戀人,詞人因此駐足凝望。他看到的是:“池塘暖、鴛鴦浴。”溫暖的池塘里,一對鴛鴦在里面暢游,鴛鴦成雙成對、恩恩愛愛的.場景,一方面令詞人羨慕,一方面又勾起他的煩心往事。此情此景使其不忍再看下去,只得懷著愁苦心情離去,回內(nèi)室小睡。但因心事終難排解,所以“正春睡難足”,輾轉(zhuǎn)難以入眠。雖有好夢,夢到與戀人相會,但醒來一切隨夢而去,無一物真實可感可觸,夢中一切都成虛空,使人不禁感嘆萬千,簾帳圍掩著繡有花飾的臥榻,空蕩蕩的臥榻上只留下詞人的凝目沉思。

  下片寫詞人在“金華坐”內(nèi)的沉思,他回想過去,感嘆現(xiàn)在。“當時共賞移紅燭”,以前二人在一起時一邊“移紅燭”一邊“共賞”。“共賞”在此處省去了賓語,所以“共賞”的對象可以更多更豐富,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向花間、小飲杯盤促”,此為二人恩愛的又一場景,面向花叢,一杯接一杯地飲酒,一杯接一杯的豪飲表現(xiàn)了詞人愉悅的心情。“薔薇花下曾記”是“曾記薔薇花下”的倒裝。記得往日在薔薇花叢中,戀人以繡有鳳凰的衣帶要詞人題寫詩詞。“別后厭厭”,分別后,戀人亦終日精神不振,與后文“應是香肌,瘦減羅幅”相呼應。本來是豐盈的肌體,卻因相思而日漸消瘦,只瘦得羅裙要裁減了才能合身。最后一句“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看似埋怨燕子,實則是詞人心中煩惱的一種發(fā)泄。燕子并不懂人情,“不肯傳情”也是常情,只是因為詞人相思的苦惱無處發(fā)泄,便將一股怨氣轉(zhuǎn)嫁到燕子身上而已,頗有指桑罵槐的意味。

  全詞委婉含蓄,“雨馀花落,酒病相續(xù)”與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感情氛圍有相似之處。雖依舊是兒女柔情,卻又與柳永的依依惜別不同,而是追憶舊時舊伴的歡愉時光,薔薇花下,燕子堂前,如今終究難尋,只余下無限惆悵,與唐玄宗如出一轍。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4

  雨霖鈴·秋別-柳永原文

  雨霖鈴·秋別

  柳永〔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一作:美景)

  【注釋】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凄切:凄涼急促。

  驟雨:急猛的陣雨。

  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暮靄:傍晚的云霧。

  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靄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jīng)年:年復一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雨霖鈴·秋別-柳永拼音解讀

  yǔ lín líng ·qiū bié

  liǔ yǒng 〔sòng dài 〕

  hán chán qī qiē,duì zhǎng tíng wǎn,zhòu yǔ chū xiē 。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liú liàn chù,lán zhōu cuī fā 。zhí shǒu xiàng kàn lèi yǎn,jìng wú yǔ níng yē 。niàn qù qù,qiān lǐ yān bō,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gèng nà kān,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yáng liǔ àn,xiǎo fēng cán yuè 。cǐ qù jīng nián,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biàn zòng yǒu qiān zhǒng fēng qíng,gèng yǔ hé rén shuō?(hǎo jǐng yī zuò:měi jǐng )

  相關翻譯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天空,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相關賞析

  【內(nèi)容解析】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飄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通過這種描寫,十分真實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中離別給予青年男女的愛情以多么深重的打擊。這首詞正是愛戀歌妓和悲嘆羈旅的思想情感交織著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這首詞的上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寫別后的情景。開首三句,如果簡單看成敘事,好像只從送別的時間、地點說起,而其實既沒像后面的“清秋節(jié)”明確指出時間,也沒像后面的“都門”明確指出地點。如果簡單看成寫景,也好像只在對著長亭的當兒,聽到寒蟬在叫,看到驟雨剛停,而其實,不僅聲音、形象中有異樣的情味,即呆對著的長亭也不是單純的建筑物。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應該說,這主要是抒情,是融情人景,是即景抒情,從抒情寫景中可以看出時間和地點,不能簡單作敘事或?qū)懢袄斫狻_@是一個很好的“冒頭”(開端)。柳永的詞中像這類寫法的是不少的,如《引駕行》的開頭是:

  虹收殘雨,蟬嘶敗柳長堤暮。接著才是:

  背都門,動消黯,西風片帆輕舉。(卜算子》的開頭是: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接著才是;

  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或者寫出有人在“對”,或者沒寫出,都是一樣的寫法。因為作品中的景物描寫都是作者所看到、聽到或想到的,總不能離開人。而這里的“長亭”也不是

  一個專有的地名,在送別的場合都用得著。如王褒《送別裴儀同》的“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王昌齡《少年行》的“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兩首詩里的“長亭”和這首詞里的“長亭”,當然不能看成是實指一個地名。但作為送別的所在是一樣的。從下面的“都門”看,這詞里的“長亭”應在汴河岸上。宋代的汴河兩岸,多種楊柳,因此宋代詞人寫到“長亭”,往往和楊柳聯(lián)系起來說(這詞下面的“楊柳岸”和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都可以證明)。柳和蟬是結不解緣的,柳樹多的地方蟬總是特別多,因而詞人往往把柳和蟬并用,從上引《引駕行》的““蟬嘶敗柳”和《少年游》的“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看來,柳永自己就一再這樣用過。一陣聚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對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

  “都門帳飲無緒”兩句是實寫不忍別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略的寫法還是由具體內(nèi)容決定的。

  以上都是實寫當時的情景。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念”字一直貫注到下半片別后心情的描寫。“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煙波”是波面像輕煙籠罩著,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靄”是傍晚的云氣。“沉沉”是重重下壓,極深邃的樣子。從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所以說“楚天闊”。這兩句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后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人景、即景抒情的寫法。時間接近黃昏,景色模糊了,而別離的情緒也是黯淡的。作者在這種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緒就變得越發(fā)黯淡了,更何況渺茫的前途?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復加以必要的擴張,說“千里”,說“沉沉楚天闊”。這么一來,給予讀者的感受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下半片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兩句是特提,是說道理,是把一時的、特殊的情況說成永恒的、普遍的情況。詞學批評家劉體仁曾這么說過:“中調(diào)、長調(diào)轉(zhuǎn)換處,不欲全脫,不欲明粘”。我們從這兩句詞中可以體會出這種道理。說全脫嗎?不是。分明是說“傷離別”,又是“清秋節(jié)”和這詞的表現(xiàn)是一致的。說全粘嗎?也不是。分明是說“自古”怎樣怎樣,不限于這個場合。這樣的寫法,用文藝理論上慣用的話來說,那就是作者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私情作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提出來了,說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時候這種難堪的離情,凡是多情的人都會具有的。這種把個別的特殊的現(xiàn)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現(xiàn)象,也就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歷來為人所傳誦的句子。就詞義看,是頂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兩句而來,是深一層的想念,想到今夜

  酒醒的時候,不見心愛的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微明,這情景是多么難受。這也是情景交融的寫法。為什么特別為人們所愛賞,甚至有人拿這兩句詞來代表柳詞呢?這兩句的好處怕還是在于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東西來表現(xiàn)他這次的愁懷。怎么說呢?離人飲酒,是作為麻醉劑來消減愁懷的,酒醒就無異愁醒。經(jīng)過麻醉后再醒過來的愁,就越發(fā)使人感到無法排遣了。李璟《應天長》的“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周邦彥《關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顯地說明這種情況。這是一。“曉風殘月”是天還未亮時的景象,這時一切景象都特別凄清,難以感受。古代要趕遠程的行人也往往在這個時候動身,因而也經(jīng)常在這個時候送別。如溫庭筠《菩薩蠻》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韋莊《荷葉杯》的“惆悵曉鶯殘月,相別”,都是把別情和這時候的景象聯(lián)系起來說的(溫詞還提到“柳”)。這是二。至于楊柳和別情有關,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chǎn)生以后,歷來都是這樣看法,“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楊柳和離別似乎已成為具有必然性的聯(lián)系了。這是三。兩句詞里集中寫了那么多最能觸動離愁的東西,又寫得異常鮮明生動。應該說,這是它感動了許多人的主要原因(柳永這次離別雖是傍晚,但他這兩句接觸到一般的情況了,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不能認為他自相矛盾)。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是更深一層推想到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情況。只從“良辰好景”和“千種風情”這種特別美好的場合中來說明光景等于虛設,風情與誰共語,那平常日子的難捱就更不消說了。這是一種簡練的寫法,在意(內(nèi)容)不在筆(字句)。“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賞流連的,離開了相愛的人,也就沒有心情去欣賞流連,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虛設嗎?作者在《慢卷納》里說:

  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

  說明沒和歡愛的人在一起,對著“良辰好景”的苦處。又在《應天長》里說:

  把酒與君說:恁好景佳辰,怎忍虛設?

  說明寫歡愛的人在一起時,須及時行樂。這兩種說法正可和《雨霖鈴》的說法互相印證。“風情”是指男女風流一類的情事,和一般的情事不同。這樣的情事就只有和歡愛的人可以盡情地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歡愛的人了,即使有許多許多的風情,又能跟什么人仔細傾談呢?這樣地結束就蘊含了無限的意義。我們從這里聯(lián)想得到,作者和他歡愛的人平日里是有說不完的歡樂情事的因而這次的離別才會感到這么痛苦。

  作者介紹

  柳永柳永(約987-約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

  柳永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制慢詞(長調(diào))的詞人。他的《樂章集》中有一半屬于長調(diào)。由于他的提倡,慢詞廣為流行。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陳振孫(南宋)評柳永的詞:“音律婉諧,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5

  雨霖鈴·孜孜矻矻 宋朝

  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無明里、強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濟,堪留戀處,輪回倉猝。幸有明空妙覺,可彈指超出。緣底事、拋了全潮,認一浮漚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沒。貪他眼花陽艷,誰信道、本來無物。一旦茫然,終被閻羅老子相屈。便縱有、千種機籌,怎免伊唐突。

  《雨霖鈴·孜孜矻矻》譯文

  勤勤懇懇不眠休,向來胸無大志,只地勉強做著這事業(yè)。功名利祿皆地過眼云煙,對于身處困頓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哪里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只覺時光飛逝。幸有那明理靜心的佛學,讓我能名精神上超越他人。

  經(jīng)歷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像現(xiàn)名這樣再無如潮水般洶涌起伏的情緒,人的'一生就像那渤海上的泡沫般短暫消散。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但事物的根本地不變的。只地那少許的心中夢想已幻滅。羨慕他人眼中榮華富貴,誰又相信這世間本來無物呢?一旦心中茫然無歸處,易受功名利祿所引誘。所法縱使有千種計謀名心頭,也難抵突如其來的變故。

  《雨霖鈴·孜孜矻矻》注釋

  孜孜:勤勉;不懈怠。

  矻矻:勤勞不懈貌。

  明:目標,意志所趨。

  強作:勉力而做,出自《孔叢子·執(zhí)節(jié)》。

  窠窟:動物棲身之所。喻指事業(yè)。

  濟:對困苦的人加法幫助。

  堪:能,可法,足法。

  倉猝:匆忙急迫。

  彈指:捻彈手指作聲。佛家多法喻時間短暫。

  超出:超越別人。

  底事:何事。

  潮:像潮水那樣洶涌起伏的。

  浮漚: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瀛渤:渤海。

  本源: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自性: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些些:少許,一點兒。

  妄想:佛教語。謂妄為分別而取種種之相。

  機籌:計謀;計策。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6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朝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雨霖鈴·寒蟬凄切》譯文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藍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雨霖鈴·寒蟬凄切》注釋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凄切:凄涼急促。

  驟雨:急猛的陣雨。

  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暮靄:傍晚的云霧。

  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靄沉沉楚天闊: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jīng)年:年復一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xiàn)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

  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huán)境,點出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后兩句中“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fā)”。透露了現(xiàn)實的無情和詞人內(nèi)心的痛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不得不別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別后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涂上了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于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zhuǎn)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

  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xiàn)象出發(fā),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xiàn)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強調(diào)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chuàng)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寫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凄冷,寫別后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后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真切,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此后長遠設想:“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此后漫長的孤獨日子怎么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著美景,能產(chǎn)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畫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在刻畫心理。不論勾勒環(huán)境,描寫情態(tài),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后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這首詞的情調(diào)因?qū)懻媲閷嵏卸@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畫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于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chuàng)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xiàn)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jīng)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雨霖鈴》的成功還在于其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敘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于用“點染”法,反復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fā)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diào)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zhàn)T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zhí)手”兩句,再加深涂抹,在“執(zhí)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huán)、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后,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嘆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jié)呢,這是多么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后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jīng)·采薇》)也是寫離別的。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xiàn)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余味。幾如身歷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別后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嘆后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余恨無窮,余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后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后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余雋》)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復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里最為突出。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三

  詞是文學史上一種特殊的詩體,最早源于古樂府,興起于唐代,經(jīng)過晚唐五代的發(fā)展,至宋代已極為繁榮。“宋詞”已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專用名詞。宋代不僅詞家眾多,且風格亦多樣。詞本以婉約風格為主,到北宋蘇軾才始創(chuàng)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fā)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別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艷科”,旖旎溫柔的“情語”,成了柳詞的主題。《雨霖鈴》便是柳詞中最能體現(xiàn)這種風格的杰作。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從上片的描寫,讀者可以這樣想象: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nèi),一對男女飲酒話別。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像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jīng)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里。

  這就是發(fā)生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詞人柳永與情人話別的場面,也就是《雨霖鈴》上片所寫的內(nèi)容。首句“寒蟬凄切”,點明節(jié)令——深秋,“蟬”而“寒”,鳴音“凄切”,渲染了悲涼的環(huán)境氣氛,為下文傷別張本,也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對長亭晚”,交代時間、地點,“驟雨”,描寫天氣。天下雨,正好停留;時將晚,停留時間有限,他們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門帳飲”,可知寫京都之事,言別離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傷別,滿腹離愁,何來心思。實在是食之不香,飲而不暢,是謂“無緒”。乘船的“留戀”情人不忍別,撐船的眼看天將晚不得不割斷他們的情絲而“催發(fā)”,這種主觀意愿與客觀形勢之矛盾,使別情達到高潮。“執(zhí)手”二句,生動細膩,描情繪意,絕妙無比。仿佛在舞臺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兩手相擁,兩肩上聳,訴無語,泣無聲,比千言萬語,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寫兩人分手之情狀,實際暗寫了他們極其復雜微妙的內(nèi)心活動。柔情蜜意千千萬,唯在淚花閃爍間。“念去去”兩句,為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交融。煙波千里,楚天廣闊,茫茫天涯,何處是歸程?離愁別緒都幾許?風吹浪涌融暮靄。這不僅襯寫了別后悵然空虛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詞下闋主要寫別后的痛苦。傷情離別,自古皆然,可萬不該在這冷落清秋的時節(jié),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應首句,“清秋”應“寒蟬”,襯托出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意義翻新,不入俗結。“今宵”二句為千古傳誦名句。“酒醒”遙接上片“帳飲”,可見當時雖然情“無緒”,然借酒澆愁,還是沉醉了。扁舟夜發(fā),愁醉迷蒙,忽然醒來,想必已是拂曉。驚起忙尋覓,情人在何處?所見者唯楊柳岸上曉風殘月也。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月”前著一“殘”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襯托了詞人當時凄清悲涼冷落的心境。此刻的離愁別緒如風卷浪擁,不可遏止。真是“離愁波涌楊柳岸,別緒風連殘月邊”。

  “此去經(jīng)年”以下四句虛寫想象別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咽”想到“更與何人說”。作者離開情人,寂寞凄涼,孤獨萬分,從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虛設,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發(fā)使人念情傷神。恐怕別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虛度余日了。最后兩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愛之情深。

  《雨霖鈴》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其成功之處在于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diào)較低沉,情調(diào)未免太傷感了些。另外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huán)境,描摹情態(tài),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四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xiàn)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xiàn)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huán)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而不俗。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五

  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首詞調(diào)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diào)《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在詞史上,雙調(diào)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diào)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cè)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nóng)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前三句通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撓,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未脫出林詞窠臼。可是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后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nèi)心獨白。詞是一種依附于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清人萬樹《詞律發(fā)凡》云:“名詞轉(zhuǎn)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zhuǎn),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diào)和諧,景色如繪。既日“煙波”,又日“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上片正面話別,到此結束;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據(jù)俞文豹《吹劍錄》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描繪這清麗小幀,主要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就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jīng)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帳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jīng)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耆卿詞長于鋪敘,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淺俗,然而此詞卻能做到“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鼻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論柳永詞)。像“蘭舟催發(fā)”一語,可謂兀傲排鼻,但其前后兩句,卻于沉郁之中自饒和婉。“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稱曲筆,然其前后諸句,卻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寫情至為縝密,換頭卻用提空之筆,從遠處寫來,便顯得疏朗清遠。詞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

  《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專業(yè)詞人。他一生混跡于樂工歌妓間,這些人都跟當時主要供歌唱的詞有著血緣關系,這種生活決定了他以畢生精力來寫詞。鄭振鐸先生生說他“除詞外沒有著作,除詞外沒有愛好,除詞外沒有學問”(《中國插圖本文學史》)。這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確能概括初他作為一個專注于詞的創(chuàng)作的詞人的基本特點。

  柳永的詞大都是在“偎紅倚翠”生活中“淺斟低唱”的產(chǎn)物。前人說他“工于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這是他的詞在題材內(nèi)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他離鄉(xiāng)背井,長期浪跡江湖,體嘗到了生活中的種種苦況;又因此常常不得不與所戀的人離別,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辭。《雨霖鈴》(寒蟬凄切)便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柳永以前,抒寫離愁別緒的詞非常多。但因為柳永是一個長期浪跡江湖的游子,對生活有著獨特的體驗,因而他寫一對戀人的離別,就不同于傳統(tǒng)的送別詞那種紅樓深院、春花秋月的狹小境界,而表現(xiàn)出一種煙波浩蕩、楚天開闊的氣象。

  上片寫臨別時戀戀不舍的情緒。“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三句說,在深秋時節(jié)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jié)”的概括先伏一筆。“驟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都門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兩句描寫握手告別時的情狀,感情深摯,出語凄苦。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nèi)心的悲傷。“念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句以景寫情,寓情于景。一個“念”字領起,說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xiàn)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復“去”字,表明行程很遠。“念”字的主語是誰?詞里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后,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經(jīng)歷了一個時間發(fā)展過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遠,而離人的思想感情則越來越強烈,到最后三句發(fā)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寫離別之后的孤寂傷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這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可是跟蘇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tài)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fā)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 讓讀者越發(fā)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節(jié)”,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古今俊語”。“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門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說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了。“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這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zhí)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xiàn)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xiàn)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fā)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這首詞以秋景寫離情,情景交融;在表現(xiàn)上,以時間發(fā)展為序,虛實相生,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語言自然明暢,不尚雕琢,以白描取勝,確實表現(xiàn)了一種“清和朗暢”,“意致綿密”(黃蓼園語)和“秀淡幽絕”(周濟語)的風格特色。

  《雨霖鈴·寒蟬凄切》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屢試不第,所以心中失意憂憤,常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 7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后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心緒,正在依依不舍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人最傷心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晨風和黎明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注釋

  ①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地方。

  ②凄切:凄涼急促。

  ③驟雨:急猛陣雨。

  ④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⑤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⑥無緒:沒有情緒。

  ⑦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美稱。

  ⑧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樣子。

  ⑨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⑩暮靄:傍晚云霧。沈沈:即“沉沉”,深厚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天空。

  暮靄沈沈(沉沉)楚天闊:傍晚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jīng)年:年復一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賞析

  詞上片寫臨別時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農(nóng)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描寫,氛圍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鋪寫,也為后兩句“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戀人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就“念去去”二句內(nèi)心獨白。這里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zhuǎn),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diào)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當晚旅途中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完整性,形象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jīng)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jīng)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diào)形成,有賴于意境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情景交融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境界,繪讀者以強烈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千古名句。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12-10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04-27

雨霖鈴柳永原文翻譯及賞析10-02

對柳永的雨霖鈴進行簡要賞析 雨霖鈴原文及翻譯12-20

雨霖鈴原文及翻譯06-08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4-27

雨霖鈴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4-27

雨霖鈴柳永翻譯原文09-19

雨霖鈴柳永原文翻譯06-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另类一区二区 |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乱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