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理解的認知過程中與交際失誤

時間:2023-02-26 21:01:38 話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話語理解的認知過程中與交際失誤

  我們知道,言語交際具有兩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是直顯性的,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推理性的。交際中語言的使用使其成為明示直顯的,通過對語言的處理,聽話人能夠意識到說話人有以話語方式來傳達其信息意圖的意圖。如果語言是完美的交際手段,語言交際是且僅是一種特殊的交際方式,即明示交際。然而說話人傳達的信息多于他所表達的內容,語言交際的明示性唯有通過認知推理過程才能得以補充完整,也就是說,聽話方必須從說話方所表達的內容及其他可獲得的信息(語境)中推論出其意圖。

話語理解的認知過程中與交際失誤

  一、交際中的明說和隱含

  通過上面的討論,成功的交際意味著聽話方能夠盡可能接近的理解說話方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與此相關的另外兩個重要概念就是交際中的明說和隱含。明說指的是說話人的話語與他要示意的意圖之間有系統的聯系,聽話人只要能理解說話人話語的命題形式就能明白的字面意義。明說意義源于邏輯形式的豐富,即話語的命題形式。一個命題式是一個完整的命題,通過解碼,消除歧義和明確指稱而得以豐富,這是基本的明示。說話人意圖的明示部分由于高層次的明示而得以完整,借助部分語境即可完成和豐富,這包括明確話語的施為用意及其命題態度。

  在關聯理論中,隱含指的是語境隱含,指說話人的話語和意圖之間沒有系統的聯系,也就是說,隱含是對說話人意義的間接表達,是說話人示意的話語加上語境知識的基礎上推理而得出的。關聯是指導聽話人明確隱含的唯一準則。因為隱含是說話人說出明顯關聯的話語時明確希望聽話人能夠理解的語境假設及含義。 隱含分為隱含前提和隱含結論兩種。隱含前提是聽話人從記憶中提取或通過發展其記憶中的假設圖式而來,隱含結論則是從話語的明示含義及語境的相互作用中演繹而來。涉及到隱含,有一個隱含力度的概念值得注意。從某假設出發可推導出眾多力度強弱不同的隱含,其中完全確定無疑的前提和結論的力度最強,說話人對此復完全責任,而聽話人必須找到該含義才能使其理解符合關聯原則。弱隱含指的是它有助于理解,但并非是必要的,因為說話人暗示了其可能有一系列相似的弱隱含,聽話人對此負責。

  二、話語理解的認知過程

  綜上所述,可以說我們的話語理解是從作為語碼的句子意義開始的,這種句子的意義在和語境的作用中以各種方式得以充實和完整,只有這樣,聽話人才能理解說話人的意義。聽話人首先是理解作為語碼的句子意義,然后以最少的努力在明說的層面上對這個句子意義加以充實,在隱含的層面上對它加以補充,最后使得理解符合自己所期待的關聯為止。因此,為了獲得說話人的意圖,聽話人必須經歷幾個階段,包括確定明說(基本明說和高級明說)、調用隱含前提和處理隱含(得出強/弱隱含結論)。

  我們用下面的這個例子來說明Peter是如何理解Mary 的回答的。

  Peter:Did John pay back the money he owed you?

  Mary:No. He forgot to go to the bank.

  一是Peter 進行話語的解碼,同時明確he 的指代對象,消除bank 可能具有的歧義,由于這是Mary 針對Peter之前的提問做出的回答,Peter 有理由認為這一回答是具有明示直顯性和關聯性的,可以明確he 指代的就是John, bank 的一個歧義River Bank Restaurant (餐廳)也可以排除掉,而是指銀行。這樣以來,話語的基本命題形式得以確立,明白了句子的字面意義,句子的明說含義得以理解,即,John忘了去銀行。二是根據個人的百科知識調用相關的隱含前提,Peter 理解到沒去銀行意味著無錢還款,這個隱含的前提和明說含義相結合,Peter 就可以推論出John忘了去銀行,所以無法還錢的強隱含含義。三是結合個人的背景知識,Peter還有可能推論出John 下次去銀行時就會還錢的弱隱含結論。

  對話語理解過程的了解,對進一步理解分析認知層面上的交際失誤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一方面,它指出了交際失敗可出現于明說含義的理解、隱含前提的調用以及隱含含義的推論的任何一個階段,另一方面也確定了交際成功的最低條件。可以這樣說,明說含義的確定是復原說話人信息意圖的最低條件,是理解說話人交際意圖的基本前提,是交際成功的基礎,而根據話語的相關明示性,聽話方調整認知語境,調用恰當的隱含前提,對話語進行推理,是理解說話人交際意圖的關鍵所在,一旦隱含前提有所偏差,交際失誤將在所難免。

  三、關聯理論對交際的啟示

  通過上文對認知角度下的交際實質的討論,我們了解到交際實質上是一種“明示-推理行為”,明示行為的承擔者是說話方,他需要通過說話或其他的任何非言語手段引起聽話方的注意,傳遞他的信息意圖,同時他還通過這句話向對方表達更深層次的目的,或者說他的交際意圖,這是體現在說話方的示意行為。而聽話方的任務是調用結合相關的認知語境,對說話方的話語做出盡可能符合對方意圖的推理。話語的理解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包括話語明說含義的確立,隱含前提的調用,以及隱含結論的推導,在此過程中的任一階段的誤差都將導致交際失誤的產生,而整個過程都離不開交際雙方共同的協作努力。下面,我們將從交際主體為出發點,談一談避免交際失誤的可能性。

  第一,從說話者角度看避免交際失誤的可能性。作為說話者,應盡可能地以足夠相關明示的行為傳遞他的意圖。在交際的實際活動中,說話方需要考慮到交際對象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文化背景以及諸如性格特征等這些社會個人因素,主動調整言語行為,確保話語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能以足夠相關明示的方式傳遞給對方。這一點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在語言方面,說話方應盡可能地使用與對方的能力和背景相符的語言,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聽話方在獲取明說含義的解碼、確定指稱和消除歧義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為聽話方的進一步的信息加工、提取說話方的交際意圖提供基本的保障。如果說話方能夠注意到自己在交際中語言運用的模糊性,避免使用不確定的語言,那么也就可以避免交際失誤的產生。另外,在語言運用方面,說話方也不能忽略對方的認知能力、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應最大可能地使自己話語的隱含前提與對方調用的隱含前提相一致。也就是說,盡管雙方在認識語境上的不同是必然的,說話方應該盡可能地建構處于同一情景中的交際雙方的認知環境的重疊部分,這樣才有可能避免聽話方在推理過程中調用錯誤的隱含前提而導致的話語隱含意義和交際意圖的錯誤理解。

  第二,從聽話者角度看避免交際失誤的可能性。聽話方,是交際行為最終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如果說對于說話方來說,重點關注的是“明示性”問題,那么,“推理”就是聽話方的任務所在了。由于具體演演算過程中的法則是演繹法,從一前提到相對應的結論,不與邏輯向背,因此推理過程是必然的。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推理話語意圖的前提存在著差異,同一話語未必能推理出同一結論,這就是交際失誤出現的根本所在。推理的正確與否,取決與聽者能否準確的獲取對方話語的基本明說含義,在此基礎上,從認知語境中調用合適的隱含前提加以推理,得出話語的隱含含義而得以了解對方的交際意圖。因此,作為聽話方,為了能夠盡可能的避免理解失誤,在語言方面,必須具備足夠準確豐富的語言知識,以避免在理解話語明說含義的解碼階段可能出現的障礙,為話語的進一步推理理解提供基本的保障。這一點在跨文化交流中尤為重要。 交際失誤的原因就在于語言知識的欠缺。在語言運用方面,在交際活動中,聽話方應加強自己的語用敏感性,充分調動主觀能動因素積極的去識別與對方話語可能相關的一切信息,這包括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認知結構能力、甚至年齡性格特征等,調整自己的認知語境以擴大與對方認知語境的交叉之處,調用正確的隱含前提推理出與對方話語盡可能相符的隱含含義,了解對方話語的交際意圖。

  總之,交際活動中的話語理解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通過對這一過程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由于話語理解誤差而導致的交際失誤,同時有助于幫助我們盡可能避免交際中失誤的產生。作為語言的使用者,我們應該盡可能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提高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這一點在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中尤為重要;其次,我們應該以各種渠道充實個人的社會百科知識,擴大個人的語境儲備,豐富個人的認知環境;另外,作為交際者,我們應該注意提高個人的語用敏感性,充分接觸、了解并熟悉使用中的語言的特殊的動態的特性,為我們進行有效的言語交際活動提供保障。

【話語理解的認知過程中與交際失誤】相關文章:

如何度過交際過程中的危險期03-08

《口語交際04-10

口語交際教案 口語交際簡案02-28

交際的禮儀11-10

理解09-09

理解與不理解的句子12-23

《口語交際》說課稿12-31

交際禮儀知識03-09

交際的基本禮儀11-26

談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交際論文09-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亚洲国产热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