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教案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戶外活動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戶外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喜歡和老師一起朗誦兒歌,并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初步創編兒歌。
2.能認真觀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游戲的樂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泡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在游戲中引導幼兒觀察并大膽講述
1.師(神秘的口吻):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樣很有趣的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先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教師吹泡泡,讓教室里充滿泡泡。)小朋友睜開眼睛,快看是什么呀?
2.師: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語來描述看到的泡泡)我們一起捉一個大泡泡吧,再來捉一個小泡泡。
3.師:快來看看,我們的泡泡上還有顏色呢!都有什么顏色?(幼兒邊觀察邊回答.隨著幼兒回答豐富詞匯:五顏六色。)
4.師:小朋友去追一個泡泡,看看能不能用手捉到它。你們捉到泡泡了嗎?泡泡哪去了?
二、師生邊小結邊學兒歌
1.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教師小結: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個大泡泡,吹出一個小泡泡(請幼兒和老師一起邊說邊表演)
2.師:泡泡的顏色是怎樣的?(五顏六色)教師小結:五顏六色真漂亮。
3.師: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手心上就怎樣了?(泡泡不見了)教師小結: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見了!
三、再次感受并理解兒歌內容
1.師:老師把剛才我們和小泡泡做游戲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聽一聽。(教師有表情地示范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教師用手勢、動作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四、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進行創編
1.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吹泡泡的游戲吧,我們全班小朋友手拉手,變成一個大泡泡;再向圓心走變成一個小泡泡。(教師與幼兒一起,一邊朗誦兒歌,一邊表演。)
2.師:我們的泡泡還能飛到哪里去?(將“飛到手心上”這一句進行內容替換。如: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頭發上。咦?泡泡不見了!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滑梯上。咦?泡泡不見了!)
3.師:小朋友說飛到哪里,就將它編到兒歌里去。(依次請幼兒回答,然后邊做游戲邊朗誦創編的兒歌。)
五、總結活動
師:老師今天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泡泡液,我們一起到院子里吹一吹、看一看,泡泡又飛到哪里去了,我們再把它編到兒歌里去,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孩子們看泡泡、捉泡泡、說泡泡,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發現后表達,在表達后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兒歌內容,而且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特別是在創編環節中,由于有了前面游戲的鋪墊,孩子們創編思路開闊,創編內容生動,整個活動淡化了“課”的痕跡。
附兒歌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吹出一個大泡泡,
吹出一個小泡泡,
五顏六色真漂亮。
泡泡、泡泡飛呀飛,
飛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見了!
戶外活動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到活動室,聽教師口令一起做熱身運動。
搖搖頭,跳一跳; 聳聳肩,跳一跳;
彎彎腰,跳一跳; 蹲一蹲,跳一跳;
扭一扭,跳一跳; 轉一轉,跳一跳。
(二)談話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看,它是什么?(彩虹傘鋪在活動室地上)它的名字叫彩虹傘,今天我們就要和彩虹傘一起做游戲。
(三)基本部分:
游戲一:找顏色
1. 教師交代游戲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彩虹傘的顏色,為順利游戲做準備。
2. 講解并示范游戲玩法:請幼兒自由坐在彩虹傘上,聽到鈴聲后快速地爬,邊爬邊說兒歌,鈴聲一停,就找到相應的顏色坐下來。
3. 教師強調游戲注意事項:小朋友在爬的時候不要碰撞。
游戲二:下大雨
1.教師交代游戲名稱,并將幼兒分成男女兩組,輪流進行游戲。
2.教師講解并示范游戲玩法:老師和一組幼兒抓住彩虹傘的邊緣,邊轉邊說兒歌,兒歌說完后,教師說:“下大雨啦!大家趕快躲到傘下面。”師幼一起撐起傘,另一組幼兒快速爬到傘下面,立刻放下傘,聽到教師說:“雨停了,大家趕快出來吧!”就撐起傘幼兒快速爬出來。
(四)結束部分:教師將彩虹傘撐成山洞狀,幼兒從山洞爬過來,隨音樂做放松運動,并自由交談,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
戶外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自我保護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戶外活動器械制作方面,盡量選擇環保的、不尖銳鋒利的、沒有危險性的材料。拋拋樂這一活動主要是采用了布質材料——長方形的彩色布塊和用布縫制的沙包,非常適合中班的幼兒玩。而且,這個游戲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拋擲能力和接物的準確性,更主要的是能很好的培養幼兒在活動中的合作能力,為以后的合作活動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的體能;
2、鍛煉幼兒的拋擲能力和接物的準確性;
3、培養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長方形彩色布塊若干,沙包若干,平整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1、整隊帶入活動場地,做好活動前準備。
2、展示活動器械
(1)長方形彩色布塊:引導幼兒數一數一共幾塊布,說一說每一塊布的形狀和顏色,數一數每塊布有幾個角等等。
(2)沙包:引導幼兒數一數一共幾個沙包,并比較沙包的大小。
3、演示玩法
(1)講解玩法:兩名幼兒抓住布塊的四個角,另外一名幼兒負責喊口令,并及時撿起掉在地上的沙包。
(2)注意事項:抓住布塊的兩名幼兒注意聽到口令后再向上拋沙包,沙包拋出后要用布塊去接,如果接不住,另外的一名幼兒要及時撿起掉在地上的沙包(整個過程都要注意安全)。
(3)演示:請兩位老師幫忙演示一遍,然后請兩名幼兒跟老師一起演示,最后請三名幼兒演示一遍。
4、游戲開始: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組合,發給每一組一個沙包和一塊長方形彩色布塊,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進行角色轉換。老師要給每一組的幼兒加油,并及時鼓勵表揚表現好的幼兒。也可以比一比哪一組的沙包接的準,哪一組的幼兒合作的最好。
5、討論: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小組的活動,找出缺點。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跟家長玩一玩這個游戲活動,注意改進活動中出現的缺點。
戶外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竹圈是結合我園的課題而開發出來的一種農家用品在體育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可以有多種玩法的農家用品體育玩具。那如何利用竹圈這個農家特有的材料,在體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其特長,來促進幼兒身體動作得到發展呢?引導幼兒在跳、爬、鉆、投擲、平衡、攀登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因此,我根據竹圈的特點和幼兒身體動作發展的特點和要求,設計了本活動。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通過嘗試、練習,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的發展,提高幼兒的跳躍能力。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同時向前起跳的技能。
2.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糧食”(繩球或沙包代替),音樂磁帶,歡快的音樂一段。
2.竹圈若干(拼接成小河)、四個籃子。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袋鼠跳跳跳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做小袋鼠,跟媽媽出去玩好嗎?(好)
2.師帶幼兒來到戶外場地,隨著音樂的節奏跟著老師做模仿動作:頭部運動,上肢運動,腰部運動,下肢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等。
評析:這部分活動的目的是以音樂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熱身運動,使幼兒的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動,為后面的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
二、竹圈真好玩
1.你們想不想和竹圈做游戲?(想)
想一想竹圈可以怎么玩?比比看誰的玩法最多。”
幼兒探索竹圈的玩法,教師觀察指導。
2.請幼兒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你是怎么玩的?
幼兒A:我把竹圈放在胯下當車開。
幼兒B:我用竹圈用力往前滾,我追過去抓住它。
幼兒C:我把竹圈放地上跳來跳去。
3.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不同的玩法,真棒!現在請你再試一試還可以怎么玩,或者玩一玩你沒玩過的玩法,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竹圈。
幼兒再次探索、嘗試,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出把圈放成一排,雙腳跳過竹圈的玩法。
這次你又是怎么玩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玩法。)
幼兒A:我把竹圈套在身上,和小朋友一起玩開火車游戲。
幼兒B:我用圈當陀螺轉。
幼兒C:我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把圈放地上排成了一排,我們練習跳過圈圈。
4.幼兒一起學習練習跳過竹圈的玩法,教師講解跳竹圈的要領:雙腳并攏,稍彎曲,用力蹬地跳過竹圈。(反復練習幾次)
評析:這一部分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探索竹圈的多種玩法,并探索與他人合作的玩法,重點是引導幼兒想出跳過竹圈的玩法,為下一個環節作好了準備。
三、小袋鼠運糧食
1.小袋鼠想幫媽媽運糧食嗎?(想)
2.天氣漸漸冷了,我們要運好點糧食準備過冬了。媽媽請小袋鼠幫我一起來運糧食。糧食在河的那一邊,小袋鼠從家里出發,一直往前跳,跳到小河邊,用力跳躍過河,不能掉在河里。到河對岸撿起一包糧食后,按原路跳回,把糧食放在籃子里。然后還可以繼續去運,直到把糧食全部運回來。
3.請個別幼兒示范一遍,師指出注意點:跳的時候膝蓋要彎曲,然后用力蹬地跳。
4.幼兒集體游戲一遍。(圈可分大小,提醒能力弱的幼兒在小圈這頭跳。)
5.教師小結運糧食的情況,指出存在的問題:有的小袋鼠跳的時候沒用力,掉進小河了;有的小袋鼠一次運了兩包糧食。
6.分組運糧:小袋鼠分成四組,運回糧食后把糧食放到自己這組的籃子里,然后再去運,直至把糧食全部運完。最后比一下哪組運的糧食最多為勝。
評析:這部分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發展雙腳并攏向前跳的能力,激發起他們參與游戲的欲望,為本次活動掀起**。
四、放松運動
1.與獲勝的一隊分享喜悅,獎小紅花。
2.教師帶幼兒做整理活動。小袋鼠一起將糧食運回活動室。
評析:這一環節的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學會和同伴分享快樂。另外,讓幼兒學習和老師一起整理玩具,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利用竹圈這個農家用品讓幼兒進行動作發展的練習,著重練習跳的能力,活動目標基本達到。活動讓幼兒以小袋鼠的身份來參與活動,能引起幼兒游戲的積極性。活動開始,首先讓幼兒在音樂的帶動下進行熱身運動,為下面的游戲作準備;接著讓幼兒分兩次自由探索竹圈的玩法,第一次教師沒提要求,讓幼兒自己玩,充分調動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教師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一、兩種好的玩法;第二次探索時教師提醒幼兒玩自己沒玩過的玩法,并提示可以合作玩圈,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幼兒探索時教師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探索出跳過竹圈的玩法,為下個環節作好了準備。游戲《跳過小河》把活動推向了**,引起了幼兒對農家用品——竹圈的濃厚興趣。游戲時教師讓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跳,等待時間較短,沙包(糧食)準備得也差不多,游戲的密度和強度適中。縱觀整個活動,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探索,興趣較高,掌握了跨跳的動作,對自己樹立了信心,能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活動使幼兒動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戶外活動教案 篇5
鉆山洞戶外活動教案是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意識,體驗合作的快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和玩耍的氣氛中、練習一個跟一個走、不掉隊、不推不擠。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鉆山洞戶外活動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意圖】小班剛入園幼兒的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不強,我就設計了有趣的《鉆山洞》游戲活動,讓一組幼兒手拉手搭山洞,另一組幼兒做成小火車鉆山洞,以此培養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意識,體驗合作的快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和玩耍的氣氛中、練習一個跟一個走、不掉隊、不推不擠。
【活動目標】
初步懂得輪流的含義,學會一個跟一個走
鍛煉幼兒鉆的運動技能遵守游戲規則,體驗開火車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會一個跟一個走
【活動難點】學會輪流鉆山洞、不推不擠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空地或操場
物質準備:音樂《健康歌》、《小火車》、呼啦圈
經驗準備:了解火車鉆山洞,學習兒歌《開火車》
【活動過程】
1、 熱身活動:幼兒按照托馬斯(紅、黃、藍、綠)四種小火車排成四列縱隊,練習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齊,跟著《健康歌》音樂有節奏的活動全身。重點活動幼兒的腰部和腿部。
2、 創設談話情景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火車的結構和山洞的特征。 3、組織幼兒玩游戲“開火車”
(1)用呼啦圈當做山洞,教師扮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
游戲開始,教師說“開火車了,嗚――”幼兒兩臂屈肘前后擺動,模仿火車車輪的轉動,一個跟著一個走,邊走變念兒歌:“一列火車長又長,咔嚓咔嚓向前方,鉆山洞,過大橋,火車忙又忙。嗚―咔嚓咔嚓。”幼兒齊發“哧―”的聲音,蹲下,游戲重新開始。
(2)增加游戲難度:讓一組幼兒搭山洞,另一組第一個幼兒做火車頭,其他幼兒都做車廂后面幼兒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往前走,待聽到老師說“火車到站了”的口令后,即可自由走動。火車繼續開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往前走。鉆山洞時要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不擠。
(3)幼兒跟著《小火車》的音樂用呼啦圈首尾相連做小火車鉆山洞游戲
4、放松活動:幼兒拍拍自己的小腿、小胳膊等等做放松活動。
5、總結分享自己的感受。
【注意事項】
我首先在游戲中讓幼兒拉著前一個小朋友的衣服,放慢開火車的速度,盡可能的保證幼兒不掉隊。同時在每次游戲的間隔期間,我們以“火車到站”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活動,在以“火車出發了”的口令提醒幼兒排隊,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還是需要給予幫助的,在體育活動中,遵循循循漸進,從易到難的設計原則。第一個環節為自由“開火車”,第二個環節增加了開火車鉆山洞的內容。剛提到鉆山洞時很多幼兒特別興奮都不聽老師指令跑過去鉆山洞,由于人太多導致山同倒塌了。于是我抓住機會進行游戲規則的介紹:在鉆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這樣每一輛小火車就都能安全的鉆山洞了。
【活動延伸】
畫出你心目中的小火車。
【戶外活動教案五篇】相關文章:
戶外活動教案六篇05-06
戶外活動教案3篇05-13
戶外活動教案四篇05-09
【精品】戶外活動教案4篇05-13
【推薦】戶外活動教案四篇05-12
【必備】戶外活動教案4篇05-10
【實用】戶外活動教案3篇05-10
中班戶外活動教案10篇05-09
有關戶外活動總結04-21
學校戶外活動總結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