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7-21 15:37:28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十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通過對豆子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刍顒訙蕚洌 高腳杯6個、黃豆若干、大鐵盤6個、記錄白紙30張、鉛筆30支。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要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看看有什么變化?

  幼兒討論。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會從杯子里跳出來。 (3)不會有變化。

  試一試。

  幼兒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并仔細觀察。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看見一顆顆黃豆陸陸續續地從高腳杯跳到鐵盤中。

  (2)豆子發出蹦蹦的響聲,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來了。

  數一數。

  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記錄紙上記錄活動的結果。

  想一想。

  還有哪些豆子會跳舞呢?水泡過的豆子與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項: 1.實驗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各個環節教師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挑選黃豆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重點)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知道要愛惜和節約用紙。

  活動準備:

  1、摸箱,內放各種有特點的紙若干。

  2、廢報紙若干,空瓶子每人一個。

  3、小紙人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采用摸箱的游戲,讓幼兒感知、回憶各種紙的外部特點。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摸箱的游戲。1、請幼兒上前摸紙箱中的紙,猜出名稱,并說出理由。2、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紙。

  二、通過競賽讓幼兒了解紙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等特點。

  1、教師介紹競賽規則:每個人眼前有一個空瓶子和一張舊報紙,看誰能用各種辦法快速地把這張廢報紙快速地放到瓶子里。(幼兒操作時,教師強調平常做紙的實驗時也要用廢舊紙,因為紙很寶貴,同時鼓勵幼兒發散性地想出各種辦法)

  2、請有代表性的幼兒演示方法,得出紙的各種特點,同時隨機教育要愛護紙。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有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的特點,再以后使用紙制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不要把它們弄折、弄皺、弄撕、弄卷了。

  三、通過小游戲讓幼兒了解紙的其他特性。

  1、紙寶寶迷路回不了家了,這兒有四條路,幫幫它看走哪條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師演示課件教具讓幼兒知道紙怕火、怕水、怕劃,同時進一步教育幼兒愛惜用紙。(出示課件:有四條路同向小紙人的家,長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別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請幼兒預測小紙人走這四條路會發生什么事情,同時演示課件、現場演示)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還怕火、怕水、怕劃再以后使用紙制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離火、水、刀子遠一點。

  四、談話:讓幼兒了解一些特殊的紙。教師設疑:不是說紙怕水嗎?那我們平常喝水用的紙杯為什么不怕水呢?(原來這些紙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已經不怕水了)那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紙呢?(教師介紹一些特殊的紙:不怕高溫的紙,可放在微波爐里烤;可以吃的紙等)請幼兒一起品嘗可以吃的紙。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意探索、尋求蛋寶寶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表達自己的意見。

  3、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個熟雞蛋、各種物品:沙包、米、泥、瓶蓋、小杯子、布等。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小小蛋兒把門開》,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聽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2、師(以蛋寶寶的口吻):小朋友真快樂,我也想站起來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能幫助我嗎?

  二、幼兒探索活動

  1、第一次探索活動

 、抛層變航涣鳛槭裁吹皩殞氄静黄饋恚

  ⑵遷移生活經驗,說出哪些物體也是圓的。

  2、第二次探索活動

 、庞變禾剿,借助各種物品使蛋寶寶站起來。

  ⑵幼兒相互交流操作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游戲活動:孵小雞。

  師生邊念兒歌邊做游戲。幼兒邊模仿雞走邊念兒歌:"雞媽媽真能干,會捉蟲、能下蛋,孵養小雞帶著玩。"雞媽媽邊繞圈邊走邊問:"小雞小雞多大啦?"小雞回答:"長出腦袋和嘴巴。"最后小雞說:"翅膀出來了,我能出來找蟲吃啦!"雞媽媽帶著小雞一起出去找蟲吃。

  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的語言角中,投入圖片,讓幼兒了解小雞成長的過程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一

  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云的形狀,說出看云的感受。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準備:

  選擇多云的日子和一塊草地。

  過程:

  一、引發興趣,喚起幼兒的有關經驗。

  1、謎語導入: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絮,有時像魚鱗。

  2、啟發幼兒說說平時看到過什么樣的云,它們像什么。

  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云的形狀,說說看云的感受。

  1、引導幼兒觀察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說說這片云的形狀像什么。(讓幼兒充分想象,發表意見。)

  2、幼兒隨意坐或站,自由觀察天上的云,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樣的云,它像什么,后來又變得像什么,為什么會變。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發現了什么現象,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啟發幼兒說出云是在不斷移動的。)

  三、引導幼兒欣賞故事《云寶寶和風娃娃》(附后)。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提問:寂寞的太陽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寶寶和風娃娃是怎樣做的?它們變了些什么魔術?

  2、引導幼兒根據觀察所得,嘗試仿編故事。

  四、組織游戲:會變的云。

  啟發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飄來飄去。當教師說“云變了”時,幼兒馬上擺出一種姿勢表示云的形態,并說說自己變的是一片什么形狀的云。當教師說“大風吹來了”時,幼兒就四散跑開蹲下,表示云被大風吹散了。

  活動二

  目的:

  1、引導幼兒認識云的形成過程以及云的顏色與厚薄之間的關系。

  2、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

  準備:

  白云卡片一張,磁帶、錄音機各一,手電筒五支,白紙若干。

  過程:

  一、游戲:我是云寶寶。

  隨著愉快、輕松的音樂,幼兒依次傳白云卡片。音樂暫停時,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兒可發揮想象,說:“我是云寶寶,我能變成××!

  二、討論云的形成。

  1、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來的?(引導幼兒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想象回答。)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提問:“小水滴想旅行請誰來幫忙?太陽公公幫助小水滴變成什么飛上了天?后來發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三、討論云的顏色。

  1、云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時是白色的,有時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過實驗感受云的顏色與厚薄之間的關系。

  ①將手電筒當作太陽,將白紙當作白云,引導幼兒做實驗,觀察當“太陽光”照在一張紙上時所產生的現象。(透過紙能清楚地看到光。)

  ②當“太陽光”照在疊放的幾張紙上時,你發現了什么?(光能透過紙,但看得不太清楚。)

  ③再加上一些紙,你發現了什么?(看不見光了。)

  3、小結:其實云是白色的,只是因為云的厚薄不同,才會出現不同的顏色。當云很薄的時候,陽光照在它們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當云變厚時,陽光只能透過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當云很厚時,陽光無法透過,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動延伸:

  畫出各種各樣的云。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帶孩子們外出活動時隨處可見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鮮花,他們對色彩很感興趣,同時對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也是情有獨鐘。自春晚過后,劉謙表演的魔術便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孩子們也經常討論著神奇的魔術表演,有的甚至躍躍欲試嘗試著表演簡單的魔術。為了將以上兩點有機結合,根據大班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活動。活動主要涉及科學領域,在活動中使幼兒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動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過各種方法嘗試讓小花轉起來,通過探索對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認識,并在整個活動中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操作,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

  2.鍛煉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嘗試用剪刀剪硬質物品,學習用廢舊乒乓球制作旋轉的小花。

  活動準備

  1.廢舊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錄音機,輕音樂及歡快音樂磁帶。

  3.“闖關”幻燈片。

  4.魔袋一個,不同材質的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小花”,導入活動

  1.老師扮魔術師,從魔袋里依次變出不同材質的小花,導入活動內容。

  2.鼓勵幼兒通過闖關成為神奇的魔術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制作旋轉的小花并探究旋轉的奧秘

  1.引導幼兒闖第一關“觀察關”。播放幻燈片1,老師變出乒乓球小花,請幼兒在觀察外形的基礎上說一說其制作方法。

  (1)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誰能說一說是怎樣做成的?

  (2)師生小結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強調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個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歡的花瓣形狀,剪刀用力要適當,注意花瓣要剪均勻,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導幼兒闖第二關“動手關”。播放幻燈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闖第三關“探索關”。播放幻燈片3,利用學具讓小花旋轉起來。

  (1)幼兒自由探索:請你試一試,如何讓你的小花轉起來。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導幼兒將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轉。

  (3)小結幼兒操作,肯定幼兒的探究。

  4.引導幼兒闖第四關“揭秘關”。播放幻燈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小花為什么一直轉,不容易掉下來。

  (2)師生小結:必須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來,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傾斜度決定小花旋轉的速度。

  5.游戲“看誰轉得快”,讓幼兒親自嘗試如何讓小花轉得更快。

  現在請小魔術師運用你的魔法讓小花轉得更快,在規定時間內比比看,誰的小花轉得又快又穩,不會掉下來。

  三、小結幼兒操作情況,引導幼兒感受旋轉的快樂

  1.幼兒用肢體動作扮演小花,隨歡快的音樂旋轉。

  2.鼓勵幼兒尋找生活中更多旋轉的物品,萌發探究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

  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分胎生與卵生

  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形成

  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

  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這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九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

  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況。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非常辛苦。

  三、體驗

  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丶液竺课缓⒆佣颊f一句愛媽媽的話

  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謝媽媽的養育。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運用到他們的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游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并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通過目測法、重疊法比較大小不同的兩個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生活中大與小的運用,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貓和小貓模具、大小不同的模型皮球、盤子、汽車、一些常見的物品如扣子、瓶子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大貓小貓來小朋友家做客了,(出示背景圖片與模具)哪一只是大貓?哪一只是小貓呢?引導幼兒進行比較。

  二、實際操作,學習常見的比較方法

  1.出示帽子,引導幼兒分別用目測法、重疊法進行比較大小后,按大小分別送給兩只貓。

  2.出示小球,用目測法比較大小后,送給兩只貓。

  3.出示小汽車,用重疊法比較大小后,送給兩只貓

  三、鞏固練習

  給小兔家的其他物品比較大。ǹ圩、毛球兒、藥瓶兒)出示實物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延伸:

  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找找“大”和“小”。

  小班科學《大與小》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三維目標均能完成。首先我利用大貓和小貓去小兔家做客導入活動,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還讓他們認識了大。唤又ㄟ^帽子、皮球、汽車等讓幼兒來比較大;最后用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品進行鞏固。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來看,我發現孩子們很樂意比較物體的大小并進行操作,活動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我提供的材料是幼兒喜歡并熟悉的;另一方面,該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感知和操作。只是在制作教具的時候,我如果把用“重疊法”來比較的幾組物體大小差距做得再小一點,挑戰性增強,效果應該會更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經認識了很多模式,如ABABAB模式、AABAABAAB模式、ABCABCABC模式等。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求大班幼兒能夠識別構成模式的基本單元,并且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和創造模式。據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

  我們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紙牌(撲克牌)作為活動材料。由于紙牌含有顏色、數字、花色等多種特征,因此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適應的方式來表現和創造模式。例如,能力弱的幼兒可能會按照顏色“紅黑紅黑紅黑”來排序,而能力強的幼兒可能會按照花色“草花紅桃草花黑桃草花紅桃草花黑桃”來排序。這也可以增加活動中幼兒相互猜測各自排列的模式的可能性和趣味性。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已有的玩紙牌的經驗。在該環節中,教師要關注幼兒對紙牌的花色及數字的表述方式是否一致,以便為之后游戲的開展減少障礙。第二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抽取紙牌中不同花色的A,并且出示模式“紅桃A、黑桃A、紅桃A、草花A、紅桃A、黑桃A、紅桃A、草花A”。對于這個模式,我們既可以按照顏色將它描述為“一張紅一張黑一張紅一張黑”兩個一組間隔排列的模式,也可以按照花色將它描述為“一張紅桃一張黑桃一張紅桃一張草花”四個一組間隔排列的模式。這樣的安排也是為了讓幼兒在游戲環節能夠認同同一種紙牌的擺放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表述。第三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幼兒被分成4組,每組擺放一種模式,其他組輪流猜測。在這過程中,幼兒需要觀察教師提供的材料,思考怎樣排才能成功,并且將紙牌用完。猜測時,幼兒需要觀察其他組擺放的模式,尋找構成模式的基本單元,發現模式的規律。從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到幼兒對于模式排序的真實經驗。

  表面上看,本次活動所涉及的數學核心經驗是“模式”,但事實上也蘊含著集合與分類的數學元素,因為根據物體不同的屬性進行分類與根據物體不同的屬性進行模式的識別和創造,在本質上都是促使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趨于條理化、清晰化,這也就是集合與模式相通的地方。

  目標:

  1.在紙牌接龍游戲中感知不同模式構成的基本單元。

  2.體驗參與競賽游戲的樂趣。

  準備:

  1.紙牌(數字1~10)若干,用KT板自制插紙牌用的有一定長度的三棱柱臺卡(正反兩面都可用,外面覆蓋透明插袋)。

  2.宜進行分組教學。

  過程:

  一、認識紙牌

  1.教師抽出幾張紙牌讓幼兒辨認:這是什么?有哪些花色?

  2.教師歸納:在這些紙牌中,有黑色和紅色兩種顏色,紅桃、黑桃、方塊、草花四種花色,每張紙牌上都有數字。

  3.教師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今天我們用紙牌來玩一個接龍的游戲。

  二、開展“接龍”游戲

  1.教師交代玩法:先看清楚紙牌的排列規律,然后一張一張出牌“接龍”,直到每個人手中的紙牌全部用完。如果不符合“紙牌接龍”的規律,就表示失敗。

  2.教師提供若干四種花色的紙牌A(以14人參加活動為例,可提供7張紅桃、3張黑桃、4張草花),讓幼兒抽牌,人手一張。

  3.教師在三棱柱臺卡上依次翻開6張牌:紅桃A、黑桃A、紅桃A、草花A、紅桃A、黑桃A,并提問:這些紙牌是按什么規律接龍的?

  4.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是按什么規律進行紙牌接龍的,看瞳后自己接著把紙牌插放到三棱柱臺卡上。

  5.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紙牌是幾張一組,是怎么排列的?

  6.教師歸納:按花色來說,1張紅桃A、1張黑桃A、1張紅桃A、1張草花A,1張紅桃A、1張黑桃A、1張紅桃A、1張草花A,是四張一組間隔排列的;按照顏色來說,有1張紅、1張黑、1張紅、1張黑,是兩張一組間隔排列的。如果從顏色、數字、花色不同的方面來說,同一條“龍”有不同的排列規律。

  三、開展分組“接龍”競賽游戲

  1.教師可提供以下難度遞增的四組材料:

 。1)12張紙牌的數字相同,花色不同,分別為3張紅桃、3張草花、3張黑桃、3張方塊。

 。2)12張紙牌中含兩個不同數字,花色分兩種,分別為6張紅桃、6張草花。

  (3)12張紙牌中含兩個不同的數字,花色分三種,分別為4張紅桃、4張黑桃、4張草花。

 。4)12張紙牌中含三個不同的數字,花色分兩種,分別為6張黑桃、6張方塊。

  2.教師交代玩法:幼兒分4組比賽。每組根據拿到的紙牌先“接龍”,然后讓其他組幼兒猜一猜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猜對得1分,猜不出或猜錯不得分。

  3.教師強調規則:

 。1)每組必須先商量按什么規律排列紙牌。

 。2)采用輪流猜的方法互相說說紙牌排列的規律,即第一組猜第二組的,第二組猜第三組的,第三組猜第四組的,第四組猜第一組的。沒有輪到的小組要耐心地聽,判斷其他組說得正確與否。

 。3)猜對得1分,猜錯不得分。如果輪到的小組沒有猜對,其他小組可以搶答得分。

  4.教師預估幼兒游戲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及回應方式。

 。1)當幼兒無法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紙牌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將紙牌分類,將相同的紙牌放在一起,看看每種紙牌有幾張,以便按照規律排列。

 。2)當幼兒無法表述“幾個一組”時,教師可以按規律將紙牌一組一組分開,讓幼兒辨別“是否每組都是一樣的”,從而讓幼兒理解模式的基本單元。

  (3)當幼兒猜測的結果與設計者的想法不一致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猜測結果是否成立,發現同一種接龍方式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模式表達。

  5.教師用一些簡單的符號記錄每次接龍涉及的紙牌屬性,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6.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得分情況,公布獲勝隊,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將活動材料作為個別化學習材料放到活動區中,讓幼兒兩人一組,先各自設計、擺放模式,再相互猜測模式。

  2.在日;顒又,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正確表述模式。

  評析:

  1.活動材料簡便易得

  撲克牌對于教師來說簡便易得;玩撲克牌對于幼兒來說又是十分熟悉和喜愛的活動,大多數幼兒都具有一定的經驗。

  2.活動設計寓教于樂

  在活動中,教師將數學教學目標隱藏在游戲中,既能為幼兒所接受,也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此外,該游戲的規則和競爭性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分組和輪流游戲的設計也增加了幼兒的參與性。

  3.活動過程層層遞進

  活動難度逐步提高:一是活動中幼兒的學習難度體現出了梯度。如第二個環節的集體“接龍”游戲指向的是模式的識別與擴展,第三個環節的分組“接龍”競賽游戲指向的是模式的創造與識別。二是教師引導幼兒對物體屬性的認知從一維發展到多維。如第一個環節的熟悉紙牌是為了引發和梳理幼兒關于撲克牌的已有經驗,為之后的接龍游戲做好準備。第二環節的集體接龍游戲中,教師出示的模式的基本單元為“1張紅桃A、1張黑桃A、1張紅桃A、1張草花A”,排除了數字這個維度,引導幼兒先后從顏色和花色兩個維度總結模式,以幫助幼兒完成從一維到兩維的認知跨越。第三環節的分組接龍競賽游戲中,第一、二組紙牌的差異屬性有兩維,第三、四組紙牌的差異屬性有三維,紙牌的差異屬性維度逐漸增加,難度逐漸增大。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圖片了解中國火車的發展歷程。

  2.知道各種火車名稱、外形特征和功能,引發幼兒對火車性能的探究興趣。

  3.感受到我國高鐵事業的飛速發展的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與自豪。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領幼兒搜集關于各種火車的視頻圖片,并統計自己看到的火車品種、及特點。

  2.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玩具火車。

  3.幼兒已有坐車火車經驗。

  【活動建議】

  1.請幼兒結合統計表交流“我搜集的火車”,了解各種火車的名稱和外形特征及特點。提問:說說都有什么火車?它們的外形特征是怎樣的?功能有什么不同?2.引導幼兒通過觀看視頻資料,探索火車的奧秘,了解火車的發展史。(1)讓幼兒觀察各種火車圖片,如蒸汽火車、內燃機車、綠皮火車、動車、高鐵,了解不同火車的不同特點。(2)請幼兒找找不同火車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及功能,并記錄下來。小結:火車的演變過程為蒸汽機車時期、內燃機車時期、電力機車時期、高速列車時期。蒸汽火車利用煤為動力、綠皮火車是利用柴油為動力、高鐵是利用電為動力。

  3.引導幼兒分組玩玩具火車,并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火車的外形特征及用途。4.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火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1)談談都坐過火車嗎?去過哪里?如果沒有火車會怎樣?感受火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安全文明乘坐火車”5.觀看中國鐵路發展歷程的視頻,讓幼兒感受到我國高鐵事業的飛速發展的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與自豪。【活動延伸】啟發幼兒提出關于火車的更多問題,請教師、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討論。幼兒園大班音樂《捏面人》公開課視頻+教學設計+PPT課件音樂反思(無琴譜)缺1分鐘。中班科學活動《水不見了》公開課視頻+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觀看蝴蝶花,愿意聽老師講述蝴蝶花的特征。

  學說“ 蝴蝶花”

  活動準備:

  1. 教師準備多媒體,電腦等。

  2. 蝴蝶的標本或者圖片。

  活動過程:

  1. 把幼兒集中在一起,準備讓幼兒認識蝴蝶花。

  2. 歡看蝴蝶花。

  教師打開課件,提問:小朋友們,你們都認識哪些花呢? … 今天阿,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種花,名字叫做蝴蝶花. 接著打開課件,讓小朋友看幾組圖片后,引導二幼觀察花,請幼兒說說這花像什么呢? 提問: 小朋友呀看了那么多美麗的花你們覺得老師給你們看的花像什么呢?

  出示蝴蝶的標本或者圖片,引導幼兒學說 “蝴蝶花” .先讓幼兒看一些別種類型的花,告訴他們這些花分別是什么, 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接著出示蝴蝶花的圖片讓小朋友得到一定的認識,并學會說蝴蝶花.

  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蝴蝶花有各種顏色,如紫色、藍色、紅色、等.莖和葉子是綠色的。在出示一些蝴蝶的圖片,讓小朋友觀察蝴蝶和蝴蝶花到底是怎么樣的不同呢?等。

  3.帶幼兒去戶外散步,找找其他的花,說說這些花的莖、葉子是怎么樣的。

  課后反思:

  對與這堂課,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也收到很多老師給我的意見和反饋,比如,我在第二個環節沒必要出示別的花,這樣反而讓小朋友亂了,這個環節可以去拿一盆假花讓他們欣賞,親密接觸。然后,在語言上有些不必要的話可以舍去,每看過一些圖片后可以讓幼兒思考了先,在讓他們記住這是蝴蝶花。在介紹蝴蝶花的時候也沒有介紹到蝴蝶花的特點,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操作教具上我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不能管自己,而忽略了孩子應該邊關注孩子邊操作,孩子集中力散了,可以突然聲音一輕可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盡量把課件分析透徹,別思考過多不必要的因素。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天天看片影院国产 |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日韩动漫AV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