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案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理解
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故事中角色情緒的變化,增強對角色的理解。
2、知道遇到事情要動腦筋想辦法,相互幫助。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故事中角色情緒的變化,
活動難點:
知道遇到事情要動腦筋想辦法,相互幫助。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看,今天林老師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小烏龜)
2、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小烏龜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二、整體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力有哪些動物,你喜歡誰?
三、分段講述故事
1、出示掛圖一:
圖片上有誰?
狐貍想干什么?
狐貍向干壞事情被誰看到了?
2、出示掛圖二:
烏龜怎么做?青蛙怎么樣了?
烏龜緊緊地咬住狐貍的尾巴,狐貍說了什么?烏龜回答了嗎?為什么?
出示掛圖三:
狐貍去咬烏龜的頭,烏龜的'頭怎么樣了?
狐貍去咬烏龜的腳。烏龜怎么做的?
狐貍去咬烏龜的尾巴,烏龜怎么做的?
最后狐貍怎么樣了?
四、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討論:這事一只怎樣的烏龜?為什么說烏龜是只聰明的烏龜?
五、師幼共讀故事
幼兒翻看《小朋友的書》,共讀故事《聰明的烏龜》。
活動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篇寓意很強、語言角色對比鮮明,形象生動的故事。通過故事中烏龜與狐貍的有趣對話,使得孩子懂得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我根據故事中出現的動物、對話,進行了夸張的講述,語言的不斷渲染,使幼兒加深了對本次活動開展的興趣。這為幼兒對故事的深入理解做了好的鋪墊。活動中我提出了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能讓幼兒展開更多豐富的聯想,推理假設出各種不同的情節發展,并且能夠大膽地表述出來,但在表達的過程中,幼兒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不夠完善,因此,部分幼兒的表達不夠完整。
如果在活動中能夠讓幼兒進行相關的情景表演,那么更能體現出氛圍,使幼兒不僅學習了故事中角色的簡單對話,更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
【小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案及教學反思04-01
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學反思09-23
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學反思示例11-21
小班教學《聰明的烏龜》教學反思07-03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聰明的烏龜09-03
大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教案07-28
大班語言聰明的烏龜教學課后反思06-24
聰明的烏龜教學反思06-03
大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01-09
大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