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國旗下講話:和書籍一起思奔
讀書日國旗下講話:和書籍一起思奔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很榮幸能為大家作國旗下講話,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做一株1982年法國的葡萄藤》。
1982年,法國大旱,然而那一年葡萄卻豐收,使得1982年法國拉菲干紅葡萄酒成為葡萄酒中的神話。倒不是因為那年的葡萄長得特別漂亮,而是干旱年葡萄根向地底下十多米的深處汲取水源,其他植物奄奄一息時它卻孕育出甜美的葡萄。
人生亦如此,想要結出甜美的葡萄就必須有土下的十多米的根須,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穩固根系。沈從文,那個生活在《邊城》美好世界的文人,相比同時期的文人,別人聲名大噪時,他尚是一位只受過小學教育且剛剛退下軍裝的少年。而在接近中年時,他在湘西鳳凰沱江上的文字,短短幾年便被奉為佳作。難道可以說,就是他耀眼的中年成就了他的一生?難道可以說他脫下軍裝后的歲月便是不值一提的嗎?當然不是,在那之前,一節課又一節課在北京大學旁聽、一遍又一遍修改被退回的稿件、一次又一次摸索著《紅黑》雜志的出版,他數十年的沉默修為,終于創下了文學史上的奇跡。
然而你是否會抱怨,我已經默默積蓄了那么多年,我不能成功只是因為生不逢時。好一個生不逢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機遇往往選擇那些有能力、有才干、對未來已經打下充實基礎的人。然而,當我們感嘆他人輝煌時卻儼然忘記了他們在獲取輝煌前那些艱苦不懈的努力與練習。同學們,不會付出眼淚、辛勞和汗水的人,便也收獲不了成功;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具備有獲取成功的條件--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勞動、汗水、更多的準備。這些勞動、汗水、準備便如壘土一般,最終奠定了他們成功路上的根基,為他們借助機遇后的順風順水打下了最為穩固的基礎。
當我們看到《雷雨》時,我們感嘆曹禺的“一鳴驚人”,然而我們卻忘了那個獨自在樓梯拐角里模仿了五年戲中人的他;當我們觀看《阿凡達》,感嘆卡梅隆的導演藝術時,我們卻都忘了為劇本一改再改、為動作一拍再拍、為效果一試再試了八年的卡梅隆。同學們,草原上的尖茅草之所以能成為草原植物之王,源于它六個月的根系生長;雨后春筍之所以能快速生長,源于它漫長冬天的蟄伏;夏日荷花之所以能如此惹人愛戀,源于它三個季節的堅守。
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它只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生命,我們不妨用自己的力量來引導他、充實他,就像1982年法國葡萄莊園的葡萄藤一般,孕育出甘甜可口的葡萄。同學們,讓我們穩固根系,做一株1982年法國的葡萄藤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讀書日國旗下講話:和書籍一起思奔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很榮幸能為大家作國旗下講話,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和書籍一起思奔》。
何謂思奔?思奔即讓自己出離紛雜平庸的生活,讓思想和身體奔跑,奔跑在用書籍鋪就的人生路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于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實際上,這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起來“名正言順”。據說,很小的時候,猶太人的父母就會將蜂蜜涂抹在《圣經》上,讓他們的孩子蘸著口水來翻閱,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正是從這些蘸著《圣經》上的蜂蜜開始讀書的孩子中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門德爾松、弗洛伊德;正是從這些舔著嘴唇,嗅著書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便是書籍的魅力。
閱讀能使我們化身旅人,帶我們遠離家鄉,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新的家園。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詞叫做“書卷氣”,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曹文軒先生這樣描述:“我認識的一些先生,當他們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敘事或論理,當他們站在講臺上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地講述他們的發現,當他們在餐桌上很隨意地詼諧了一下,你會覺得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這便是書卷氣真正的迷人之處。我們每個班里,每層樓中都有讀書角,上面或多或少放這些書。然而有多少次書柜塵封布滿灰塵,只有在大掃除才能讓它重新散發榮光?有多少同學埋頭苦干在題海中無暇顧及課外閱讀?又有多少同學寧愿看一些沒營養的小說也不愿靜下心來閱讀名著來充實自己的頭腦?這種課外閱讀的現狀令人格外憂心,它的改變刻不容緩。而我們可以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正如博爾赫斯所言:什么是天堂?天堂是一座圖書館。書籍的出現,使人類從凡塵步入天堂成為可能。讀書會計劃下學期開展一個線裝書制作的活動,讓同學們體味親自制作古老的線裝書的樂趣。泛黃古舊的紙張,挑選喜愛的字體和內容,書寫和裝訂全由自己完成。手握一本自己制作的書,心中也便多了份滿足。聽說外國有這樣一種奇妙的閱讀方式--圖書漂流,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放在公共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撿獲這本書的人可取走閱讀,讀完后再將其放回公共場所,讓下一位愛書人閱讀,續寫一段漂流書香。沒有借書證,不需付押金,也沒有借閱期限。這種好書共享方式,讓“知識因傳播而美麗”。讀書會、兌門書社都開展過類似的.活動,我們將堅持下去。如此播撒書香,傳播文化,宛若中世紀的“漂流瓶”,給人一種神秘感和浪漫情調,漂流的不僅僅是書,更是一個夢,一種信念。而在這樣美麗的意境中,書伴隨著我們成長。
人生的積淀,可行萬里路,也可讀萬卷書,讓我們以書為友,舒展青春的翅膀,從書中吸取滋補文明的養分,品味讀書的樂趣,讓我們在思想的獨立和自由中前行,用書來充實自己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讀書日國旗下講話:和書籍一起思奔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很榮幸能為大家作國旗下講話,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感恩母愛》。剛剛過去的周日是今年的母親節。在場的各位是否對母親說過一聲:“母親節快樂”呢?
當我們第一次啼哭的時候,母親便賦予了我們生存的權力;當我們咿咿學語的時候,母親給予了我們無盡的關懷;當我們邁入校門的時候,母親給了我們最誠摯的思念;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母親更是我們堅強的后盾,為我們擋風遮雨。我們常常把母親對我們的無私、包容當做常態,認為理所當然,便不學會珍惜,不知道感恩。龍應臺在《目送》里說,她在年輕氣盛的年紀,曾甩開母親伸過來拉自己過馬路的手。而在他兒子也甩開她伸出的手時,她才發現曾經的自己是如此愚昧無知。這時的母親已然老得幾乎什么都不記得,卻仍對有關女兒的一切如數家珍。母親可以忘記自己是誰,卻不會忘記關于你的一切。對于這樣無私的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
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竭力渲染母愛的偉大,它賜予了我們多少不能忘卻的東西,我們從那里得到的遠遠比付出的多,我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廣博,學會了為他人著想,可是我們又曾為母親做過什么呢?看著母親眼角漸漸增多的魚尾紋,那是歲月滄桑在母親臉上留下的痕跡;望著母親憔悴的面容,那是為兒女成長操勞一生的見證。相信大家還記得很多年前電視上熱播過的小男孩為自己母親洗腳的公益廣告。也許公益廣告畢竟還帶有藝術色彩,我們的母親也不需要我們天天為她洗腳來作為回報,但我們不妨反思一下,平日里我們是否時常惦記著感恩母愛?母親午睡時你是否會毫無顧忌地在家里拍球以致把她吵醒?母親讓你盛飯、讓你幫忙做家務時你是否欣然應下并盡自己所能為母親分擔?我們在學校里碰了壁心情沮喪,回家是否會遷怒于母親,對著她亂發脾氣?
其實母親真正需要的,不是形式主義的禮物和祝福,而是我們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感恩之心;她需要的不是感天動地的大愛,而是我們的理解、關心,這些體現在細節中一點一滴的回報。其實感恩的要求很簡單,那就讓我們以這次母親節為契機,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天的每一個細節做起,感恩母愛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讀書日國旗下講話:和書籍一起思奔】相關文章:
世界讀書日領導國旗下講話稿09-05
世界讀書日國旗下講話稿【精選范文】01-09
小學讀書日國旗下講話稿范文08-09
國旗下講話讀書09-02
消防日國旗下講話07-07
幼兒園讀書日國旗下講話稿03-15
2015年“世界讀書日”國旗下講話稿精選04-25
小學生世界讀書日國旗下講話作文05-01
國旗下講話:書籍是靈魂的滋養品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