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山川頌》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祖國山川頌》教案,歡迎來參考!
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祖國山川的美麗,體會作者在文中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2.了解“頌”的文體特點,進一步提高散文的鑒賞能力。
學習重點:
對文章思想內容與感情的把握。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方法:文本研習。 以學生討論為主,并加強朗讀,通過朗讀準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詞語積累:
字音:
湖泊 莽蒼 廣闊無垠 燒灼 盎然 鏗鏘 蒼苔 汲水 漣漪 澄澈 飛流急湍 混濁 龍湫
字形:
層巒疊嶂 翠錦斑斕 林陰道 蹣跚 晨曦 岡巒 萬卉爭榮
詞義:
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聾(辨析:振聾發聵)
課前思考:
本文歌頌的對象是什么?
文章是否僅僅贊美了山川?
這些內容圍繞什么中心寫?
教授新課:
一、導入專題
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說過:“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意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俄國詩人普希金說:“要把心靈里的美麗的激情獻給祖國!狈▏笞髡哂旯f:“人民不能沒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我國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也以“茍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情傾訴了拳拳報國之情。
祖國就是自己的國家,自有國家以來,每個人都天然地與祖國連在了一起。祖國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這決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風物、氣候特點。長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根據這些特征選擇、創造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從而與別國區別開來。因此,對個體來講,祖國不僅是其出生的國度,而且給他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與文化的背景,同時賦予他繼承、延續并創造這種文化的使命。捍衛國家尊嚴,促進國家繁榮,也因此成為每一個國民的'責任。所以,愛國主義是從古到今最樸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專題從兩個方面對祖國這一人文主題進行梳理:第一板塊重在闡釋祖國對個體的文化滋養,表達了人們對其祖國的熱烈贊頌;第二板塊則要復雜得多,重在探討個體面對國家貧窮、或自身遭受厄運時的種種情懷與對祖國繁榮進步的熱切期望。
二、了解作者。
課文注釋①。作適當補充。
三、解題
祖國山川——是文章的內容
頌——點明了文體:內容上多是贊美、歌頌;寫法上多用鋪敘。
“頌”是一種古代文體,劉勰《文心雕龍》中說:“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藝文類聚》中也提到:“頌,詩之美者也。”頌,原為歌頌神的舞歌,轉為歌功頌德的詩,后來就更為寬泛,一切以贊美、歌頌為主題的都可以稱“頌”。四、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1.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祖國的哪些山川美景?
討論明確:珠峰、高原、西雙版納、平原、黃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鄉小溪,揚子江邊,黃果樹瀑布
2.除了寫祖國的山川美景,文中還寫了什么?為什么還要寫這些內容?
討論明確:還寫了“人民” “文化”“語言”。
祖國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這決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風物、氣候特點。長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根據這些特征選擇、創造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從而與別國區別開來。因此,對個體來講,祖國不僅是其出生的國度,而且給他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與文化的背景,同時賦予他繼承、延續并創造這種文化的使命。捍衛國家尊嚴,促進國家繁榮,也因此成為每一個國民的責任。所以,愛國主義是從古到今最樸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祖國山川頌》教案】相關文章:
迎國慶頌祖國演講稿范文03-16
黃河頌教案范文五篇04-20
慶元旦頌祖國朗誦的詩歌(精選6首)12-28
體育頌說課稿11-08
黃河頌說課稿11-04
西風頌 冬天來了12-22
春頌高中作文04-15
頌師恩_600字01-21
詩經頌的名句11-21
《黃河頌》原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