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有氧呼吸的過程
3、使學生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4、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5、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
6、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兩種生物界最重要的兩種生理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二、能力方面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2、通過讓學生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培養學生列表比較能力和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產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理解,培養學生關心身邊的科學的意識,同時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義等四部分內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課本中提到的類似,只是更加強調發生的部位在細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還有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著教材給出了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插圖闡述了有氧呼吸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并且指出了各階段進行的場所:
第一階段是葡萄糖脫氫,產生還原性氫、丙酮酸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進行。
第二階段是丙酮酸繼續脫氫,同時需要水分子參與反應,產生還原性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階段是前兩階段脫下的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這一階段產生了大量的ATP,這個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教材首先說明生物一般是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無氧呼吸,并分別闡述了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
然后教材對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又做了補充說明;同時教材還用小號字對有氧呼吸的進化做了簡要的介紹。
教師在這里應補充無氧呼吸與發酵這一組學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材是以圖表結合講述的形式,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進行了比較。
5、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材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呼吸作用的意義,其一,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二,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這里教師有必要對呼吸的意義作適當的補充,如: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等。
教法建議
1、引言
因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課上也是重點學習的重要生物學原理之一,所以學生對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還是有基礎的,因此引言可從學生已有的對呼吸的理解作為切入點,教師可設計問題串檢測學生對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
2、有氧呼吸
(1)讓學生比較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本所給的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在比較中體會有氧呼吸的產物與反應物都需要水這一事實。
(2)有氧呼吸的過程
、儆醒鹾粑^程程中的物質變化和ATP的產生
在引導學生討論以葡萄糖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時,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師一邊寫化學反應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同時參看課本圖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A、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的丙酮酸,同時脫下4個;在葡萄糖分解的過程中釋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B、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兩分子丙酮酸和6個水分子中的氫全部脫下,共脫下20個,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過程釋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C、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前兩階段脫下的共24個與從外界吸收或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的6個O2結合成水;在此過程中釋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大量的ATP。
教師可指導學生把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進行表解分析。
。3)有氧呼吸過程中能量變化
教師應向學生說明,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徹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有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學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后,教師應提一些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化對有氧呼吸過程的理解。
為使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同時也是對上節課所學內容的復習,教師還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生產實踐的相關問題,供學生討論,同時加深對有氧呼吸的理解。比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人向你請教怎么能長期儲存農作物種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學過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或措施嗎?”
3、無氧呼吸
(1)無氧呼吸的概念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生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供氧不足?”,這樣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設問:“在缺氧條件下,生物體如何呼吸呢?”從而引入對無氧呼吸的學習。
教師應向學生解釋我們平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實際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的。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高等生物稱為無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則習慣上稱為發酵。
(2)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可采用一邊寫化學方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最后總結無氧呼吸的全過程。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為乳酸。
為使學生加深對無氧呼吸的理解,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從葡萄糖到丙酮酸這一階段完全相同,只是從丙酮酸開始它們分別沿不同的途徑形成不同的產物。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討論話題,以強化對二者聯系的理解。如可提問題:
、倌忝刻於歼M行很多運動吧?你是否想過,當你進行不同形式的運動時,你的身體其實采用不同的方式為你供能呢?
、诓《具M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
5、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此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供討論的與人類生產實踐相聯系的話題來分析,以訓練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問: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農業生產中提高作物產量的具體措施嗎?”
6、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師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呼吸作用的意義
。1)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例如,呼吸作用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轉化為甘油、氨基酸、酶、色素、植物激素等各類物質?梢哉f,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內各種有機物相互轉化的樞紐,它把生物體的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等連成了一個整體。
。4)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相關文章: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4-24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4-2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4-07
高中生物說課稿(優秀3篇)04-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04-07
高中生物經典課件(5篇)02-15
高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03-30
呼吸作用反應式10-12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精選3篇)03-29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學計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