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時間:2024-07-30 14:00:30 林惜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精選5篇)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1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2)認識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學難點

 。1)中和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2)酸堿性和酸堿度的區別。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NaOH溶液.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試紙.紙巾.標準比色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學習了常見的三酸三堿,誰能正確書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獲取的信息思考回答問題

  你認為這些酸堿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反應。并寫出自己的猜測。

  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測結果。引導同學相互討論交流歸納板書所有猜測。

  板書: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學生書寫猜測結果,并相互討論。

  提問:通過什么現象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的確發生了?

  學生回憶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無現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渾濁后者無現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無現象

 。ㄒ陨细鹘M反應都有熱量放出)

  問題:通過明顯的現象我們可以判斷反應已經發生,你對那些無明顯現象的怎么看?

  板書:無現象的可能

  1.發生反應

  2.反應了無明顯現象

  選派代表黑板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方案和簡單實驗流程。實驗結束后補充自己的實驗現象和結論。交流討論四組的`實驗方案以及實驗的現象和結論并讓學生選擇最佳方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引導。(如果學生已經設計出用酚酞進行實驗,教師可重復演示。)

  演示實驗

  取小試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2滴酚酞(觀察顏色變化),向試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隨著稀硫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至溶液變成無色。說明氫氧化鈉已經發生了反應不存在了。

  板書: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動手實驗,記錄現象

  實驗后討論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討論如何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設計實驗方案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流程。

  根據自己的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記錄現象分析結果。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

  學生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的方程式書寫猜測中的所有方程式。

  觀察生成物在構成上的共同點:都是鹽。

  觀察反應的共同點:都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揭示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其實所有的酸和堿之間都能發生中和反應。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我們要借助無色酚酞觀察反應是否發生,而有些酸和堿反應是有明顯現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了。

  課件展示:演示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變化。

  H++ OH-=H2O

  在實驗完成后能將酸溶液或堿溶液直接倒進下水道嗎?應該如何處理呢?

  積極思考,利用所學的新知回答問題

  展示有關中和反應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系列圖片

  工業:如硫酸廠的廢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實驗室的廢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后排放

  農業:如經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產生的堿,從而去除皮蛋的澀味

  如用含氫氧化鋁的胃藥治療胃酸過多,你會寫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學生練習: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蟲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蟻酸而感到不適,可涂堿性物質(如稀氨水)來緩解痛癢。

  提問:能涂氫氧化鈉溶液嗎?

  觀看圖片并不斷思索,尋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課堂小結:

  1.中和反應的定義和實質

  2.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反應的實驗探究方法

  3.中和反應的應用

  作業布置:教材習題

  教學反思:聯系先前學習過的酸、堿都能與指示劑反應,使指示劑變色的知識,暗示、鼓勵學生想辦法證明NaOH和HCl這個反應的確發生了。最后讓學生完成該實驗設計,通過活動與探究讓學生歸納出該反應的現象和特點,能把學生的探究活動與“雙基”緊密結合,既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課程目標,又兼顧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在交流討論中獲得知識,同時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總結,由學生自我評價本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和方法情感上的收獲。一方面教師把一節課的知識小結交給了學生,同時亦鼓勵了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評與互評。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能夠書寫常見的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 了解鹽的概念,識別常見的鹽。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酸堿中和反應的現象,提升實驗操作能力。

  2. 學會運用分析、歸納的方法處理實驗數據和信息,形成科學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體會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利用化學知識改善生活的觀念。

  二、教學內容

  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實質

  常見的酸堿中和反應實例及化學方程式

  鹽的概念及識別

  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農業、工業、醫藥等)

  三、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實驗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現象。

  講授法:結合實驗現象講解中和反應的實質和鹽的概念。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中和反應的應用實例,加深理解。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展示微觀反應過程。

  四、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如被蚊蟲叮咬后涂抹堿性物質可減輕痛癢,引出酸堿反應的話題。

  新課講授

  1. 實驗探究

  實驗一:取適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觀察溶液顏色變化至無色,說明酸堿發生了反應。

  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2. 概念講解

  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3. 實例分析

  列舉常見的酸堿中和反應實例,如鹽酸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與硫酸等,并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分析這些反應的共同點,即都生成了鹽和水。

  4. 應用拓展

  介紹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改變土壤酸堿性、處理工廠廢水、用于醫藥等。

  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中和反應重要性的認識。

  鞏固練習

  1. 基礎題:判斷給定的反應是否為中和反應,并書寫相關化學方程式。

  2. 應用題:利用中和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中和所需酸堿的量等。

  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及應用。

  布置作業

  1. 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預習下一節內容,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五、評估反饋

  通過課堂觀察、實驗報告、課后作業等方式評估學生對中和反應的理解程度。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或集體講解,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能夠書寫常見酸堿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理解鹽的概念。

  3. 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學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酸堿指示劑的變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人體健康的密切聯系。

  2. 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 鹽的概念。

  3.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及其測定方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應用酸堿中和反應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如蚊蟲叮咬后用肥皂水止癢(肥皂水呈堿性,可以中和蚊蟲分泌的蟻酸),引發學生思考酸堿之間是否會發生反應,從而引入中和反應的概念。

 。ǘ┬抡n講授

  1. 中和反應的概念

  實驗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的中和反應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無明顯現象時,可加入酚酞試液輔助觀察)。

  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酸和堿能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的結論,從而引出中和反應的概念。

  2. 中和反應的實質

  微觀分析:利用多媒體展示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幫助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水。

  3. 鹽的概念

  總結歸納:通過對比多個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總結鹽的概念,即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4.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介紹pH的概念:說明pH是表示溶液酸堿度的指標,其范圍在0~14之間。

  測定方法:介紹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方法,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ㄈ╈柟叹毩

  1. 給出幾個化學方程式,讓學生判斷哪些屬于中和反應。

  2. 提供一些常見物質的pH值,讓學生判斷其酸堿性。

  3. 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中和反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處理工廠廢水、調節土壤酸堿性等。

 。ㄋ模┱n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鹽的概念以及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和測定方法。強調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ㄎ澹┎贾米鳂I

  1. 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預習下一節內容,了解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和用途。

  五、板書設計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

  1. 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 實質:H+ + OH→ H2O

  二、鹽的概念

  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三、溶液的酸堿度

  1. 表示方法:pH

  2. 范圍:0~14

  3. 測定方法:使用pH試紙

  通過這樣的教案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及其相關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學生能夠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并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學生能夠掌握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了解鹽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學生經歷酸和堿反應的實驗探究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發現中和反應的實質。

  2. 提升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加深學生對中和反應的理解,同時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人體健康的密切聯系。

  2.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及其實質

  中和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鹽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應用中和反應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如蚊蟲叮咬后涂抹堿性物質(如肥皂水)可以減輕痛癢,引出酸和堿之間的反應。提問:其他酸和堿之間會不會發生化學反應?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二)新知講授

  1. 中和反應的概念

  講解: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舉例:NaOH + HCl = NaCl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等,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反應的共同點。

  2. 實驗探究

  實驗一: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加入鹽酸,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現象: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

  結論: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生成了無色的鹽和水。

  實驗二(可選):利用溫度計測量反應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發現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3. 中和反應的實質

  播放微觀動態視頻或展示圖片,解釋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水。

  4. 鹽的概念

  介紹: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稱為鹽。

  (三)鞏固練習

  1. 給出幾種鹽的化學式,讓學生寫出對應的酸和堿。

  2. 分析實際問題,如處理工廠廢水、調節土壤酸堿性等,讓學生寫出相應的中和反應化學方程式。

 。ㄋ模┩卣箲

  介紹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如農業上改變土壤酸堿性、工業上處理廢水、醫療上用于醫藥等。

 。ㄎ澹┱n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化學方程式以及鹽的概念,強調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業

  1.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預習下一節內容,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值。

  五、板書設計

  一、中和反應

  1. 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 化學方程式示例:NaOH + HCl = NaCl + H2O

  3. 實質:H+ + OH→ H2O

  二、鹽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三、中和反應的應用

  1. 改變土壤酸堿性

  2. 處理工廠廢水

  3. 用于醫藥

  四、作業布置

  1. 完成課后練習

  2. 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通過以上教案設計,旨在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相關知識,并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理解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并能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2. 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水。

  3. 了解鹽的概念,即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操作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觀察能力。

  2. 引導學生經歷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加深對中和反應的理解,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健康的密切聯系。

  2.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中和反應的實質。

  教學難點:

  理解中和反應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過程理解。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玻璃棒、表面皿、溫度計。

  實驗藥品: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

  其他材料:pH試紙、標準比色卡、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如被蚊蟲叮咬后涂抹堿性物質(如肥皂水)可以減輕癢痛,引出酸和堿之間可能發生的反應。

 。ǘ┬抡n講授

  1. 中和反應的概念

  【實驗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的反應實驗,觀察現象。無明顯現象時,引入酸堿指示劑(如酚酞)進行進一步探究。

  【觀察與記錄】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變紅,再逐滴加入鹽酸,觀察溶液顏色變化,直至無色。

  【歸納總結】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稱為中和反應。

  2. 中和反應的實質

  【多媒體展示】播放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微觀動態視頻,展示H+和OH-結合生成水的過程。

  【講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水。

  3. 鹽的概念

  【舉例講解】通過中和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等物質,介紹鹽的概念,即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4. 中和反應的應用

  【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討論中和反應在農業(如改良酸性土壤)、工業(如處理工廠廢水)、醫藥(如治療胃酸過多)等方面的應用。

  【實例分析】如用熟石灰處理酸性土壤、用氨水中和硫酸廠廢水、用氫氧化鋁治療胃酸過多等。

  (三)鞏固練習

  1. 給出幾種鹽的化學式,讓學生嘗試寫出對應的酸堿中和反應方程式。

  2. 分析具體情境,如皮蛋去澀、水垢去除等,讓學生利用中和反應原理進行解釋。

 。ㄋ模┱n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鹽的概念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五)布置作業

  1. 完成本節課對應的練習題。

  2. 預習下一節內容:溶液的酸堿度表示法及pH的應用。

  六、板書設計

  課題: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

  1. 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 實質:H+ + OH→ H2O

  二、鹽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三、中和反應的應用

  1. 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 處理工廠的廢水

  3. 用于醫藥

  四、實例分析

  1. 皮蛋去澀:醋酸與堿反應

  2. 水垢去除:醋酸與氫氧化鎂反應

  通過這樣的教案設計,旨在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相關知識,并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3-12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2-26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8-26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初中化學教案08-30

酸與堿的教案11-07

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03-19

《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07-10

酸與堿的教案優秀11-07

教學反思《常見的酸和堿》04-09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亚洲福利院在线看AV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