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時間:2021-07-12 13:32:3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范文

  本組課文,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并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以下是小編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范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范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后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后寫出洞。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學情分析:

  本課時一篇游記,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比較熟悉,游覽的順序明線清楚,暗線溪水,需要指導學生慢慢體會。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與學法:讀畫結合,讀思結合,讀寫結合的方法學習本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

  課件出示 “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及圖片,學生認讀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時認讀詞語欣賞畫面,易于強化認知。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會比較好。也可以讓學生用聯想法有一個字聯想到多字加以區別分析。)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并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自學,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自主理解詞語,質疑問難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5、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畫線路圖,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敘述順序,對理解課文,學習寫法做好了鋪墊。

  四、布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么?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艷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

  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為溪流的寬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于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托了作者當時的游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贊嘆!)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準”的假設句式,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鐘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鐘乳、石筍具體比做什么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么了。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樸實。

  三、復述

  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采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從內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談自己的收獲。

  2.教師小結。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飛機在高空表演,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沖下降,真讓人提心吊膽。再如汽車行駛……自然天氣……)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布置課外語文活動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范文2

  【課程標準敘寫】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年段閱讀教學內容標準是: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教師教學用書

  四下語文第一組

  本組課文,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并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

  古詩詞、散文游記,多樣化的文章體裁,豐富多彩的語言,一定能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課文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有著很強的表現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仔細咀嚼,余味無窮。教學本組課文,應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激發美感,感受語言的魅力。對于精彩的語段,要熟讀成誦,積累優美的詞句。

  本組教材除課文外,還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積累描摹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搜集自然風光的圖片、文字資料。通過這些語文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1—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寬帶網”2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全文是按游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游雙龍洞的路上見聞,游外洞、內洞、出洞。從外洞進入內洞的情形,采用了借其他事物、人物的感受及心理活動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重點把“簇、額、蜒、乳”等字寫規范、漂亮;理解“明艷、突兀森郁、孔隙、蜿蜒、變化多端”等詞語的意思。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照游覽順序畫出游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4.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教學板塊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題導入(3分)

  這節課,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的腳步,一起到浙江金華去游玩,課題是——(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2.簡要回憶學過的游記,知道游記一般是按照游覽的先后馴順寫的(移步換景),如:頤和園。

  3.交流收集的有關雙龍洞的資料。

  二、交流自主學習情況,掃清字詞障礙(9分)

  1.學生交流自主學習反映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1)難讀:突兀森郁、孔隙、臀部等

  (2)難寫:簇等

  (3)易錯:額、蜿蜒

  2.課件出示讀記

  浙江油桐一簇臀部稍微額頭

  擦破蜿蜒石鐘乳依據源頭濃淡

  突兀森郁變化多端

  3.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意圖】此環節是為了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為學而教。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順序。(15分)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根據自讀印象從課文內容、表達情感方面隨意說。)

  2.再讀課文,按照游覽順序畫出游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1)教師引導

  教師讀第1段,第2段首句,提煉出游覽順序的關鍵詞——金華—羅店—入山。

  教師邊讀課文2、3段邊指導學生把握句意,體會過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2)小組合作,完成游覽示意圖,畫出過渡句。

  形式:1人讀,其他聽讀,關鍵處停下來畫詞句,完成線路圖。

  交流、展示。(方法指導:檢查完善,不遺漏;過渡句的提醒)

  【意圖】此環節是考慮到了文本的特點(游記類文章),根據文本的特點選取了教學的價值。為單元的習作“我們的校園”做好鋪墊。

  三、默讀課文,概括景物特點(10分)

  1.默讀4—7自然段,批注出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

  2.交流:

  洞口:寬

  外洞:大、高

  孔隙:小、矮、窄

  內洞:黑、奇、大

  【意圖】此環節是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概括景物特點的方法。

  四、總結全文,談談收獲(3分)

  總結說說自己學到了什么?

  預設:寫作順序、過渡句、邊讀邊想概括景物特點等

  【意圖】此環節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內化于心。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案11-02

《記金華雙龍洞》教案01-1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04-22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2-27

《記金華雙龍洞》教案09-0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2-09

《記金華雙龍洞》教案07-1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07-30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08-17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案06-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尤物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电影 | 永久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 色窝窝播放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