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七根火柴的教案

時間:2021-06-12 13:56:34 教案 我要投稿

課文七根火柴的教案

  《七根火柴》是初中語文(人教版試用修訂本)第二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現就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及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課文七根火柴的教案

  一、說教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課文包括《紀念白求恩》、《小橘燈》、《梅嶺三章》、《七根火柴》和《勇氣》,其中有三篇小說,《七根火柴》是第二篇。它是一篇自讀課文,以紅軍長征為背景,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以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現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它對訓練學生學習欣賞小說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時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多種描寫方法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2、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理解環境描寫和線索對推動故事情節及表現主題的作用。

  ②理解外貌、動作、語言等多種描寫方法對表現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③學習無名戰士的崇高精神,培養忠于黨和祖國的思想感情。

  ④進行聯想和拓展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這四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初一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①②是重點,②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②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③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二)說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發現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古人也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少積多、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學習中盡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可以讓學生質疑,也注意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在貫穿始終,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總之,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④懸念法——帶著問題,深入思考。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控制論的觀點,要實現有效控制,施控者必須有明確的控制目標和標準。在教學中無論是教材的處理,還是課堂教學我都特別注意了這一點,

  (一)導入

  火柴,在現在的生活中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七根火柴”卻是極不平凡的。這是為什么呢?

  (二)說課文分析

  (設想)以教師為主導,我設計了四大版塊——“長征紀念館”、“小小解說員”、“為英雄塑像”和“歷史不忘記”,創設學生研究探討的環境,輔以提問,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感悟體驗,提高語文素養。

  1、關于本文的背景資料,我設置了“長征紀念館”版塊(創設情景)

  (設想)通過此版塊引入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內容)①長征簡介②長征視頻③過雪山草地

  2、關于文章的情節結構,我設置了“小小解說員”版塊(解決目標一)

  (設想)通過此版塊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拎清線索,把握故事情節,明確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過渡)如果你是紀念館的解說員,你會怎樣向參觀者介紹這七根火柴?請快速瀏覽全文并寫出解說詞。

  (內容)

  ①文章的故事情節是怎樣安排的?請進行簡要概括。

  需火[開端]

  呼喚戰友

  獻火[發展、高潮]拒絕幫助

  托付火柴

  送火[結局]

  ②七根火柴在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有什么作用?

  火柴彌足珍貴

  用環境描寫來渲染——開頭寫草地的多變氣候和惡劣天氣

  用盧進勇的感受來烘托——渴望有火烤衣服取暖和救同志脫險

  用大的背景來鋪墊——部隊已經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吃生干糧了

  ③請展示你的解說詞。

  (解說詞示例)

  不同尋常的火柴

  火柴,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七根火柴,卻是極不平凡的,因為它們是一位紅軍戰士用生命換來的。

  在一九三五年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上,在西部茫茫的大草原中,那位生命垂危的戰士,把火柴夾在黨證里,藏在腋下,托付給戰友,帶給部隊以溫暖和光明,自己卻永遠地躺在了冰冷的草地上。

  這火柴,映照著戰士的耿耿丹心;這火柴,折射著戰士的奉獻精神;這火柴,熔鑄著戰士的無限忠誠!

  3、關于文章的人物形象,我設置了“為英雄塑像”版塊(解決目標二、目標三)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掌握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能力[能夠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體驗感情[評價人物形象的意義,學習他們的精神],提出方案[促進思維開放,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過渡)如果你是一名雕像家,要為主人公塑一尊雕像,你將選取哪些鏡頭?請談談自己的構思和理由。

  (內容)

  ①本文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還是盧進勇?

  學生討論后明確:

  A.判斷誰是主人公的標準不是看著墨的多少,而是看誰最能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B.無名戰士是本文的主人公,因為他用生命保護了“七根火柴”,體現了對黨的無限忠誠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C.盧進勇是事件的觀察者,是線索人物,主要起襯托無名戰士的作用。

  ②文中寫到無名戰士的哪些細節感動了你?你有什么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和大家訴說?

  A.外貌描寫(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用“勾畫圈點法”——勾畫出關鍵句子,圈出關鍵詞語,適當點評,然后交流。)

  聲音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臉色怕人(烏青),眼眶深深塌陷,眼睛努力地閉著,喉結一上一下抖動著,

  嘴唇干裂,胸口冰冷,手指僵直……

  教師點撥:寫聲音,可見無名戰士身體的衰竭;寫外貌,更突出他生命垂危,處于極度的痛苦之中。(導入下一環節)他忍受著折磨,竭力點燃自己體內的微弱的生命之火,是為了什么?

  B.動作、語言描寫(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片段,然后談體會。)

  指火柴:好大一會,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積攢最后的力氣,唯愿將七根火柴交同志帶給部隊。

  看火柴:(黨證)里面并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

  ——火柴“干燥”來之不易;“火焰”的比喻贊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精神。

  數火柴:(那同志)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一,二,三,四,五……”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

  ——對火柴的珍視,每根火柴都是無名戰士用生命保護下來的。

  交火柴:(那同志)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了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

  ——鄭重托付火柴。因為深知火柴對部隊意義重大。

  犧牲:“‘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一切都像整個草原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想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無名戰士的悲壯形象,定格在每個讀者的心靈底片上,閃耀著熠熠的光輝。他的無私,他的忠誠,凝聚成了一座豐碑!

  教師點撥:無名戰士在無邊的草原上,在冷風暴雨之中,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這極普通卻極珍貴的東西,把生的希望送給同志,把死的結局留給自己!他的品格像荷花一樣——純潔,他的意志像梅花一樣——堅韌,他的精神像牡丹一樣——高貴!

  ③為英雄塑像:學生談構思及理由(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教師歸納板書:

  光輝形象不朽豐碑

  生命垂危——頑強堅韌品格像荷花一樣——純潔

  拒絕幫助——一心為公意志像梅花一樣——堅韌

  留給戰友——無私奉獻精神像牡丹一樣——高貴

  為黨獻身——無比忠誠

  4、關于拓展延伸,我設置了“歷史不忘記”版塊(完成目標四)

  (設想)讓學生理解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性,并由此拓展、聯想,把學生的思維引想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領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過渡)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汗水或無價的生命,創造的是社會的財富和人類的不斷進步,收獲的是他人的尊敬、愛戴與生命的延續。無論是在我們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上,還是在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都有著許許多多的“無名戰士”,是他們創造了和建設著一個嶄新的中國。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內容)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補充:

  ①(在祖國陷于危難之際,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光明和自由。)

  ——血鑄中華豐碑:李公仆、江竹筠、董存瑞、陳然、夏明翰、楊開慧等英雄。

  ②(在祖國的和平建設時期,同樣涌現了許多英雄。他們為了保護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而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甚至犧牲生命。他們是黨的好兒女,人們的好干部,祖國的忠誠衛士,純潔的白衣天使……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堅守崗位,為人民的利益和祖國的進步不懈努力、無私奉獻的,就是英雄。這樣的青春是絢麗的,這樣的人生是精彩的!)

  ——心獻祖國人民:焦裕祿、雷鋒、王偉、葉欣、丁秀蘭等英雄。

  教師點撥:我們用怎樣的彩筆來描畫自己的人生呢?是讓空虛填滿身體,還是讓進取占據心靈?讓我們以這段名言作為照亮前進道路的明燈吧: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

  (三)說練習

  1、小作文

  學習了《七根火柴》你心中一定有許多感慨,請以《閃光的青春》或《人生的價值》為題口頭作文。

  2、課后思考

  ①閱讀17小節和20小節,體會融會在字里行間的豐富含義,然后用“潛臺詞閱讀法”,從無名戰士的眼神和動作中,透視其心理活動。

  3、課外閱讀以下材料:

  《豐碑》、《弘揚民族精神系列談之葉欣篇》、《群芳譜中一秀蘭》。(材料略)

  四、說板書

  文章的幾個主要情節都圍繞著“火柴”來概括,同時板書展現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通過板書,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課文重點,回憶課文的內容,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板書文字簡練,版面均衡,不覺單調,體現了藝術性。

  板書一

  需火[開端]

  呼喚戰友

  獻火[發展、高潮]拒絕幫助

  托付火柴

  送火[結局]

  板書二

  光輝形象不朽豐碑

  生命垂危——頑強堅韌品格像荷花一樣——純潔

  拒絕幫助——一心為公意志像梅花一樣——堅韌

  留給戰友——無私奉獻精神像牡丹一樣——高貴

  為黨獻身——無比忠誠

【課文七根火柴的教案】相關文章:

七根火柴課文03-18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04-07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教案04-07

《七根火柴》課文原文12-19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優秀教案設計04-07

最后一根火柴課文原文06-12

課文七根火柴的讀后感06-29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原文09-30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的教學反思06-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 在线三级a精品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